搜索到531篇“ 移动度“的相关文章
经会阴超声评估肛提肌裂孔变化及膀胱颈移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评估肛提肌裂孔变化及膀胱颈移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PFD患者106例,根据PFD发生情况分为PFD组(82例)和非PFD组(24例),并将PFD患者根据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级分为0级33例、1~2级37例、3~4级12例。行超声检查,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膀胱颈位置,记录静息、缩肛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LHap以及静息、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颈位置,计算缩肛时LHap缩短百分比(PDC%)与Valsalva时LHap伸长百分比(PIV%)以及膀胱颈移动。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PF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肛提肌裂孔变化及膀胱颈移动对患者发生PFD的诊断价值。结果:PFD组静息、缩肛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LHap高于非PFD组,静息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低于非PFD组(均P<0.05)。PFD组缩肛时PDC%低于非PFD组,最大Valsalva动作时PIV%、膀胱颈移动高于非PFD组(均P<0.05)。缩肛时PDC%、最大Valsalva动作时PIV%、膀胱颈移动是患者发生PFD的影响因素(均P<0.05)。缩肛时PDC%、最大Valsalva动作时PIV%、膀胱颈移动联合诊断PFD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三者单独诊断的AUC(均P<0.05)。与0级比较,1~2级和3~4级PFD患者缩肛时PDC%依次降低,最大Valsalva动作时PIV%、膀胱颈移动依次升高(均P<0.05)。结论:缩肛时PDC%、最大Valsalva动作时PIV%、膀胱颈移动对PFD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更好,且与POP-Q分级有关。
刘科杨丹黄龄乐徐宇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远桡尺关节移动测量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桡尺关节移动测量装置,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远桡尺关节移动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检查手套、第二检查手套、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第一检查手套和第二检查手套两者的各手指指腹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第一检查手套...
殷耀斌谢会开 逯遥 邓燿宇
床旁超声测量膈肌移动指导学龄前儿童全麻术后拔管的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对学龄前儿童全麻术后深麻醉拔管的指导意义。方法入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住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麻气管插管四肢手术的学龄前患儿97例,根据患儿拔管结局分为拔管后无并发症组(C组)和拔管后有并发症组(F组),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床旁超声测量术前、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0min、20min、30min的膈肌移动,及相应时间点的患儿生命体征、潮气量,围术期呼吸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Ramsay镇静评分,手术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对比2组间观察数据的差异,绘制术后各时间点膈肌移动恢复比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2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气管拔管即刻、拔管后10min、20min膈肌移动及恢复比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膈肌移动恢复比率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69,P=0.003),灵敏81.8%,特异58.1%。拔管时膈肌移动恢复比率的曲线下面积次之(AUC=0.68,P=0.006),灵敏95.5%,特异38.7%。结论围术期借助床旁超声动态评估患儿膈肌功能恢复情况,辅助术后深麻醉拔管决策具有简便、无创、无辐射等优点,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膈肌功能障碍,改善患儿预后。
李云胡建鹏李书敏李超张学蕊李建钢
一种新型膈肌移动测量方法的验证研究:经相控阵探头评估肝肾及脾肾切面膈肌移动
2024年
目的探讨使用经肝肾/脾肾切面超声测量膈肌移动(DE)作为评估膈肌功能新方法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通过招募方式纳入12名健康受试者。每位受试者均由4名不同经验水平的操作者分别采用传统方法(肝下/脾下切面)和新方法(肝肾/脾肾切面)测量DE,其中2名有经验的操作者为重症临床医师,膈肌超声操作大于50例;另外2名无经验的操作者为呼吸治疗师,膈肌超声操作小于10例,均接受2 h理论及操作培训,考核通过后再开始试验操作。操作者首先应用传统方法,采用1.5~6.0 MHz凸阵探头,选择M超模式,将取样线垂直于膈肌置于移动最大处,于受试者平静呼吸时测量肝下/脾下切面DE;然后应用新型测量方法,采用1.6~4.5 MHz相控阵探头,经腋中线观察膈肌沿头尾方向的移动情况,选择解剖M超模式,将取样线垂直于膈肌置于肾脏中点水平,于受试者平静呼吸时测量肝肾/脾肾切面DE。肝下及肝肾切面用于评估右侧膈肌,脾下及脾肾切面用于评估左侧膈肌。采用Deming法对不同切面测量的DE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Bland-Altman法进行一致性分析,临床可接受的一致性界限定义为不存在固定偏倚和比例偏倚,且测量值之间差异的2个标准差小于测量值平均值的40%,即%一致性界限=测量值之间差异的2个标准差/测量值平均值×100%。结果4名操作者分别对12名受试者进行4个切面DE的图像扫查,其中肝肾切面及脾肾切面DE获取率均高达100%(48/48),肝下切面次之〔91.7%(44/48)〕,脾下切面最低〔66.7%(32/48)〕,提示对于左侧膈肌的评估,脾肾切面DE获取率显著高于传统脾下切面(P<0.01)。总体测量结果显示,新方法经肝肾切面与脾肾切面测量的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1.64±0.10比1.55±0.14,P>0.05),且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经肝下切面和脾下切面测量的DE(cm:肝肾切面比肝下切面为1.64±0.10比1.44±0.09,脾肾切面比脾下切面为1.
马军宇翟姗姗孙晓丛李晨段军
关键词:膈肌功能
膈肌移动联合咳嗽峰流速对拔管结局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膈肌移动联合咳嗽峰流速对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撤机拔管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通过选择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12月至202...
李艾霖
关键词:机械通气
膈肌移动联合膈肌增厚率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移动和膈肌增厚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筛选出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有价值的指标。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断为COPD的患者80例(COPD组),根据肺功能分为轻20例,中25例,重20例,极重15例,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超声监测四组平静呼吸时相膈肌移动(FRC)、用力呼吸时相膈肌移动(TLC)和膈肌增厚率(DTF)。结果COPD组TLC、DTF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FR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COPD分级(轻、中、重、极重)相比TLC、DTF水平逐渐降低(P<0.01),FRC水平逐渐升高(P<0.01)。结论膈肌移动和膈肌增厚率可以作为评估COPD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
杨建享蒋色丹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盆底超声检查中膀胱颈移动和肛提肌裂面积对女性产后膀胱膨出的诊断意义
2024年
本研究通过差异性分析,探讨女性产后盆底超声应用于膀胱颈活动和肛提肌面积划分对膀胱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68名新妈妈,两组各占一半,常规组依旧按照常规检查,另一半则使用盆底超声技术。结果:在运用超声波下观察到的数据,无论是膀胱颈活动、膀胱后墙最低点、膀胱尿道后角,还是尿道旋转角,他们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趋势展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综合对比分析,无论是年龄、体质指数(BMI)、新生儿重量,在统计学上的分析结果差异未过大(p>0.05)。结论 面对产妇膀胱的突出问题,如采用盆底超声,能有效提升医疗对病情判断的精准程,将有助于临床问题的解决,这也为产后康复疗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马亚楠
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膈肌移动联合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究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膈肌移动联合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龙岩人民医院确诊为肺部疾病且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05例新生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50例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非肺部疾病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新生儿开展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2组新生儿膈肌移动、肺部超声评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ROC)曲线评估膈肌移动、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左侧和右侧膈肌移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双肺、左侧和右侧肺部超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膈肌移动(左侧和右侧)、肺部超声评分(双肺、左肺和右肺)、联合诊断对新生儿肺部疾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35、0.745、0.774、0.784、0.673、0.921(P<0.05)。结论 患有肺部疾病的新生儿膈肌移动和肺部超声评分均会出现明显变化,其肺部超声评分明显更高。可以将膈肌移动和肺部超声评分联合应用于新生儿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以提高新生儿肺部疾病诊断准确率。
林栋栋张瑜丹
关键词:肺部疾病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膀胱内压与膈肌移动的相关性及其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膀胱内压(intravesical pressure,IP)与膈肌移动(diaphragm excursion,DE)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2023年期间住院的144例SAP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每位患者的撤机结局,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氧合指数以及撤机拔管前IP和DE等资料,根据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P与DE是否为影响SAP合并ARDS患者撤机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P和DE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IP和DE对SAP合并ARDS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44例SAP合并ARDS患者,其中撤机成功108例,失败36例。成功组与失败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62.96%(68/108)比69.44%(25/36),年龄(岁):41.91±8.14比42.42±6.22,APACHEⅡ评分(分):18.28±2.22比18.97±1.83,P>0.05]。成功组患者IP明显低于失败组,DE明显高于失败组[IP(mmHg):18.45±3.76比23.92±5.65,DE(mm):16.18±4.23比12.28±4.44,均P<0.05]。所有患者IP和DE呈显著负相关(r=-0.45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IP预测SAP合并ARDS患者撤机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5,95%可信区间(95%CI)为0.724~0.885,P<0.001,当截断值为19.5 mmHg时敏感为91.57%,特异为47.54%;DE预测SAP合并ARDS患者撤机结局的AUC为0.738,95%CI为0.641~0.834,P<0.001,当截断值为11.5 mm时敏感为84.82%,特异为59.38%。结论SAP合并ARDS患者IP与DE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并且二者对撤机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郭闯储蕴张凤香崔向飞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膀胱内压
肺移植术后膈肌移动与自主呼吸试验期间呼吸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肺移植术后患者膈肌移动(DE),分析其与自主呼吸试验(SBT)期间呼吸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我院心肺诊疗中心行肺移植术患者114例,根据肺移植术后通过SBT的初次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92例和撤机失败组22例,均于SBT期间监测呼吸功能参数,包括血氧分压(PaO_(2))、潮气量(VT)、浅快呼吸指数(RSBI)及呼吸机支持时间;应用超声测量DE,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DE与呼吸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撤机成功组DE、PaO_(2)、VT均高于撤机失败组,RSBI低于撤机失败组,呼吸机支持时间短于撤机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E与PaO_(2)、VT、RSBI及呼吸机支持时间均存在相关性(r=0.478、0.734、-0.593、-0.567,均P<0.05)。结论肺移植术后超声所测DE与SBT期间呼吸功能参数均相关,可用于肺移植术后呼吸功能的评估以指导撤机时机的选择。
王宋姜淑云张佳悦董妍田静许红阳
关键词:超声检查膈肌肺移植术

相关作者

王维虎
作品数:205被引量:68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卡培他滨 乳腺肿瘤 预后 同步放化疗
廖雄飞
作品数:111被引量:236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剂量学 加速器 螺旋断层放疗 锥形束CT 放疗
张德康
作品数:162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摆位误差 放疗 鼻咽癌 图像引导 CBCT
吴大可
作品数:89被引量:245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剂量学 放射疗法 面膜 热释光剂量计 鼻咽癌
王培
作品数:191被引量:450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剂量学 放疗 施源器 宫颈癌 I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