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160篇“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章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5年
深入分析了新发展理念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并指出当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首先,阐述了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并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明确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定义、特征、构成要素、机制及理论依据。接着,分析了新发展理念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契合点,探讨了创新理念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紧密关系,以及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以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导向、开放合作、资源共享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为新发展理念下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李天甲罗招青李颜汝潘永东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教育改革
STS教育理念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5年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技人才孵化及汇集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使命。运用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跨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科技人才的新途径,能使学生在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上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和挑战。在STS教育理念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专业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完善“平台+模块”的课程建设架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苏美莉
关键词:STS教育理念地方应用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青年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
2025年
在快速发展的医疗科技背景下,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青年医学科技人才已成为各大医院的核心任务。但医疗需求日益复杂,传统医学教育已无法满足现代医疗发展的要求,医院需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青年医生的全面发展。青年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医学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医学领域人才需要积累专业知识,更需要激发创新思维并提升实践能力。
刘慧敏
关键词:传统医学教育青年医生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专业化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尤其是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想要增强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协同发展。首先指出现代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专业化的关系,通过探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专业化协同发展的意义,最后从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专业化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提出建议,为我国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吴红梅
新时代拔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2024年
当今世界,全球化不断发展,全球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仍在加剧。激烈的竞争体现在科学技术上。归根结底,这是一场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成为我国科技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科技创新机会形成的模式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支撑国家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提高科技创新技能的重要性,提出了科技创新技能所需的各种素质和特征,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人才培养方法。
刘爽杜朋钊张凯李颖
军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科技创新人才是军工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实现我国国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彪晓卫徐常志
关键词:科技强国现代化建设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国防事业人才强国
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年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本文就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意义、培养现状以及新时期人才培养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出,科技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发展协同可以为更好地发挥人才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发挥人才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李天甲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
高职院校“新工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问题及对策被引量:4
2024年
产教融合是决定高职院校“新工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产教融合流于形式是人才培养的普遍困境。高职院校的知识生产必须注重应用情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旨归的高职“新工科”的知识生产必须回归产业,经由产教融合来实现。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框架,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方面分析产教融合问题。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资源交互不匹配;政府对企业支持性、保障性政策供给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及社会认同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以资源要素共建共有,促进新能量生成重构共生模式;以加强制度有效供给,重塑制度合法性,形成制度化的共生环境;以满足各方利益诉求,增强人才质量的社会适应性等,应是产教融合走出困境的选择和路径。
曹艳敏安丽花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年
随着全球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此,该文以新质生产力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和梦琳
基于ISM的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
2024年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德尔菲法确定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18项重要影响因素,应用ISM模型建构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九层三阶解释结构模型,并解析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生认知、奖励制度等表层依赖因素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其效果发挥直接作用,高校重视与人才培养目标等作为中间联动因素的关键环节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中介作用,国家战略急需等根源推动因素通过中间联动因素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本源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要凸显鲜明外部逻辑、突出关键因素作用、健全多元作用机制等政策建议。
罗红艳吉冰冰
关键词:ISM模型

相关作者

王凤仁
作品数:15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军工文化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军工
张淑东
作品数:77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高校 乡村
李思经
作品数:95被引量:61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农业科技 一带一路 农业 信息服务 信息质量
张玉祥
作品数:24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研究主题:广谱哲学 可持续发展 广谱 社会历史观 泛系
郭志艳
作品数:22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农业保险 河北省农业 保险 非全面调查 职业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