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3篇“ 科技中介机构“的相关文章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网络演化研究
2023年
基于2001~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专利计量信息及其空间关系,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网络演化特征。得出如下结论: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以技术转移流动辐射为主,流动辐射的网络广度和深度要优于流动集聚。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呈明显的网络“小世界”特征,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是核心力量。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各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较大。
陈穗丽陈丽茹
关键词:科技中介机构技术转移网络演化
科技中介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策探究被引量:1
2021年
中介机构科技成果供需信息采集、成果对接和成果落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中介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通过建立标准化信息采集制度,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分析,建立分级分类信息库,增强资源整合能力等方式全面提升中介机构业务水平,以期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桂丽妍张瑜阮扬
关键词:科技中介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采集资源整合
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关键是抓好科技中介机构被引量:2
2021年
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的进程中,遇到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就是推进军民技术成果的双向转移转化。事实上军工技术成果转化难一直困扰和阻碍着军民融合工作取得更多的实质性效果,也是各地诸多军民融合园区建设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原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夏东平曾进行过深入探讨,本刊转载于此,希望对军工技术的转化能有所助益。
夏东平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军工技术园区建设军民融合科技中介机构
高质量发展要重视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2021年
提案摘要: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从企业家的角度看,我认为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企业升级转型,而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则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手段。大力建设科技中介机构主要原因是创新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大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如何创新却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杨正国
关键词:科技中介机构
宁夏科技中介机构科技创新中功能发挥问题研究--以中科院银川中心为例
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决定着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
吴桐
关键词:科技中介机构公共服务经济效应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泉州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路径研究
2020年
阐述科技中介机构对提升产学研实效的作用,分析泉州市科技中介机构面临的新形势,指出泉州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产学研合作的泉州市科技中介机构建设路径,以有效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泉州经济的发展。
吴清金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科技中介机构知识经济
科技中介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科技中介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连接实验室与生产线的桥梁作用,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作用,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对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具有现实意义。
陈敏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中介机构生产力转化生产线实验室
广东省科技中介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促进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部分。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科技中介机构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广东省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中介机构缺位的问题。通过分析广东省科技创新现状,指出广东省科技中介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王鸿飞陈恩强
关键词:科技中介机构
日韩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8年
日韩两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政策环境、服务体系、管理机制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鉴于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我国应该:通过立法、科技计划、减税,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系统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多元化融资渠道,完善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机制。
宋玉洁
关键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政策环境
基于科技中介机构和市场导向的“产学研”联盟模式——以贵州大学为例
2017年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引领世界经济竞争进入战略制胜时代。经济发展战略的规划、制定与执行迫切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但随着研究生的扩招、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资源的相对短缺,使得研究生科研及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导致我国管理类硕士的规模、质量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的需求。归结起来,管理类硕士培养模式在学位标准、培养方式、质量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且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管理类硕士教育持续发展的瓶颈。文章以贵州大学为例,分析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在此基础上建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机制模型。
张勇鲍荣荣
关键词:校企联合管理类研究生

相关作者

李文元
作品数:50被引量:297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开放式创新 中小企业 科技中介机构 技术创新 科技中介
徐冠华
作品数:63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科技部
研究主题: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中介机构 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刘冰峰
作品数:66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
研究主题:知识共享 产学合作 实证研究 合作创新 陶瓷文化
梅强
作品数:409被引量:3,818H指数:30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中小企业 企业 安全生产 产业集群 演化博弈
牛永东
作品数:18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研究主题:科技特派员 科技中介机构 科技中介机构发展 政府公共政策 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