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2篇“ 种质基础“的相关文章
- 2020-2023年河南省审定青贮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河南省青贮玉米品种选育起步较晚,种质基础较为薄弱,选育方向大多数仍以选育普通玉米为主,青贮玉米的杂优模式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河南省近些年审定的青贮玉米品种杂优模式及特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通过改良Reid类群与黄改、黄旅或美杂类群材料组配,选配的组合能较好地适应河南的气候条件,该结果可为当地青贮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
- 陈威李豪远彭星星吴占清许海良李雪松陈东旭
- 关键词:青贮玉米种质基础杂优模式
- 不同种质基础玉米材料诱导效率及加倍效率研究
- 2024年
- 以不同类群骨干自交系PH4CV、Mo17、PH6WC、郑58、D299、H29、丹黄34、丹598、昌7-2和S121为基础试材,按照群内和群间杂交共组配15个基础群体,分别形成F_(1)、F_(2)、F_(3)和F_(4)共4个自交世代,研究其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利用高频诱导系丹诱3号对骨干自交系和不同遗传基础的自交后代进行单倍体诱导,利用浓度为0.06%的秋水仙素对各世代单倍体子粒进行加倍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种质类群自交系间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异,以Lancaster群代表系PH4CV、Mo17和Reid群代表系PH6WC、郑58诱导率较高。高诱导率类群通过群内和群间组配基础试材,同样具有较高的诱导率,同时利用杂种优势提升了LRC、SPT和PB群骨干系的诱导率。诱导率随着自交世代增加而显著降低,在F_(2)世代加倍效果最好。
- 鲁俊田吴媛媛王俊龙吕春波丰光杨海龙王亮陈爱国
-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诱导率
- 2005~2015年丹玉系列种质基础综合分析与评价被引量:4
- 2017年
- 通过近10年来对丹玉系列玉米品种丹玉86、丹玉69、丹玉96和丹玉606共4个国审品种和辽宁省审定64个品种的分析,总结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Ried×旅大红骨有24个品种,外来种质×旅大红骨有26个品种,其他模式有10个品种。应用贡献率较大的自交系主要集中在旅大红骨、外来种质、Lancaster、Reid群,包括丹598、丹988、丹299、丹1324、丹9046、丹99长、丹黄34和丹717自交系。
- 赵文媛鲁宝良关国志时俊光佟淑艳
- 关键词:玉米种质基础
- 我国黑木耳国认品种种质基础及黑木耳育种技术现状被引量:8
- 2017年
- 对23个国认黑木耳品种种质基础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黑木耳品种主要来源于东北群体和华中南群体,育种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分离驯化,而杂交育种等技术应用较少。此外,对我国黑木耳新品种选育技术手段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黑木耳新品种选育的工作方向和未来的工作重点。
- 庞杰孙国琴王海燕于静康立茹谢亚杰
- 关键词:黑木耳种质基础育种技术
- 丹玉系列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 2016年
- 在整理了自60年代以来"丹玉"系列玉米杂交种及其种质的基础上,通过对优良玉米自交系自330、E28和丹340等为代表的丹玉自交系进行简要评述,总结出它们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突出特点。丹玉系列玉米自交系是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最重要的骨干材料之一,因而被全国各地广泛应用。
- 刘旭刘中杰刘俊李卉
- 关键词:杂交种种质基础
- 基于DH系的种质基础和秋水仙素浓度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的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以先玉335为母本、高频孤雌生殖诱导系G5为父本杂交诱导产生的单倍体为实验材料,研究秋水仙素浸芽加倍处理玉米单倍体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7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玉米单倍体加倍率最高,高达14.4%;秋水仙素浓度为0.8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单倍体加倍率次之,为12.1%。以自交系PHB1M、PH4CV、PH6WC、PHGJ4和DH系Z2、Z8为亲本组配的PHB1M×PH4CV、PHB1M×Z2、PH4CV×DZ2、PH6WC×PHGJ4、PH6WC×Z8、PHGJ4×Z8组合为母本,以G5为父本,研究玉米DH系对杂交后代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4CV×Z2(26.2%)、PHB1M×Z2(25.8%)、PHGJ4×Z8(23.3%)和PH6WC×Z8(21.3%)的单倍体加倍率显著高于PHB1M×PH4CV(13.5%)和PH6WC×PHGJ4(8.4%),以DH系为亲本组配选系基础材料可显著提高玉米杂交组合的单倍体加倍率。
- 姜龙南楠慈佳宾崔学宇张野孙贵星杨伟光
-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种质基础秋水仙素
- 2008~2014年广西审定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根据广西近年来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所属杂种优势群,分析杂优模式类型及比例,为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搜集和整理2008~2014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普通玉米品种的亲本自交系,根据其来源构建亲本自交系的系谱图,分析其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结果]在不同品种的来源亲本中,含Suwan群血缘的自交系最多,F06、F502、S37和S1161为主要骨干自交系;PA血缘的自交系主要有7922、5003、478及其衍生系,其中多个衍生系是审定玉米品种的亲本来源;含墨黄9号群血缘的自交系较多,M9、墨9B是主要的骨干自交系;PB群的自交系数量较少,以178及其衍生系为主。Suwan×(亚)热带群类型是最主要的杂种优势模式。[结论]在广西玉米育种中,应进一步加强Suwan、PA和墨黄9号等种质资源的利用,依据Suwan×(亚)热带群、Suwan×PA、Suwan×墨黄9号等杂优模式进行杂交组配,可提高组配强优势组合的概率。
- 陈灿林秀芳陈勤平袁维科
- 关键词:普通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杂优模式
- 中国大豆产业技术丛书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与种质基础 1923-2005
- 本书在阐述中国大豆育种进展的基础上,汇集整理了1923-2005年中国育成的1300个大豆品种的地理来源、特征特性及其系谱;追溯了其祖先亲本的地理来源、特征特性及由其衍生品种的系谱树等。
- 盖钧镒
- 关键词:大豆
- 辽宁省玉米杂优模式分析及种质基础被引量:14
- 2014年
- 辽宁省玉米种质分为旅大红骨、改良Reid、外杂选、PN、Lancaster、塘四平头6个类群。通过对20年来审定玉米品种的杂优模式以及不同生态区主要种植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杂优模式中以改良Reid×旅大红骨模式应用最为广泛,说明旅大红骨种质在辽宁玉米育种中占主导地位。辽宁玉米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急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拓宽种质资源,更新育种观念,明确育种目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从而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 刘旭景希强何晶赵文媛刘君刘俊李卉
- 关键词:玉米种质基础杂优模式
- 贵州育成杂交玉米品种的产量变化与种质基础被引量:3
- 2014年
- 为贵州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统计分析了2000-2012年贵州省审定115个杂交玉米品种的产量变化及其亲本种质基础。结果表明:12000-2012年贵州省育成杂交玉米品种的产量由500 kg/667m2左右逐步增加到近年的615 kg/667m2以上,且审定品种与对照品种的产量增幅逐渐缩小,对照品种在年际间的稳产性逐渐增强。2贵州省杂交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主要是Suwan、PB、地方种质和Reid种质,suwan(PB种质)×改良Reid种质是贵州省的玉米杂优模式之一,也是贵州省抗逆性和丰产性玉米育种的代表模式。
-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胡兴兰琴英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
相关作者
- 高士杰

- 作品数:205被引量:70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高粱 选育 杂交种 粒用高粱 高粱杂交种
- 唐祈林

- 作品数:127被引量:563H指数:17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玉米 饲草玉米 大刍草 四倍体 染色体
- 李继洪

- 作品数:132被引量:39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高粱 选育 杂交种 高粱杂交种 粒用高粱
- 李杨

- 作品数:43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玉米 饲草玉米 单体附加系 染色体 玉米品种
- 刘晓辉

- 作品数:198被引量:47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谷子 甜高粱 高粱 粒用高粱 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