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 篇“ 福州盆地 “的相关文章
东南沿海稻作农业于2800 cal.a B.P.后广泛发展:来自福州 盆地 芝山遗址的微体化石证据 2025年 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使采集渔猎者转化为农业生产者,从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尽管东南沿海地区稻作农业早在7500 cal.a B. P.已经出现,但由于缺少低地平原,其稻作农业直到3000~2000 cal.a B. P.之后才开始广泛发展。较晚的稻作农业的广泛发展是否是区域内的普遍现象,目前还缺少考古学方面的证据。本研究对位于东南沿海福州 盆地 的芝山遗址TG1探方第8至10层文化层进行了详细的植硅体和硅藻分析,结合AMS~(14)C年代数据,结果显示约3000 cal.a B. P.前福州 盆地 还处于河口海湾,先民居住在低山丘陵,主要以采集渔猎为生;3000~2800 cal.a B. P.福州 盆地 仍受到海水的影响,适合水稻生长的淡水沼泽湿地面积有限,稻作农业发展受到限制;直到约2800 cal.a B. P.后,海水才基本退出福州 盆地 ,适合水稻种植的洪泛平原和广阔的湿地大面积出露,促进了稻作农业大规模扩张。本研究立足考古遗址进一步佐证了东南沿海地区史前稻作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受到了低地平原面积的制约,为理解该地区稻作农业的发展和认识史前人地关系演变提供了新的证据。 黄永俊 左昕昕 戴晖 林峰 邹亚菲 靳建辉 任琳 林映君 谢辉 周桂宇关键词:稻作农业 植硅体 闽越国 福州 盆地 纳米硅粉水泥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2025年 通过试验探讨纳米硅粉材料对水泥土强度特性的影响,以期找到水泥土中合理的纳米硅粉掺量。针对不同纳米硅粉掺量的水泥土,进行不同龄期的试验研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表明:纳米硅粉能增强水泥土的强度,在纳米硅粉1%~2%、水泥8.5%~20%的配比下,纳米硅粉可提高水泥土强度1~3倍;纳米硅粉在水泥土中可起到早强作用,7 d强度即可达到90 d强度的一半;纳米硅粉在水泥土中因水泥掺量的不同而存在相应的最佳纳米硅粉掺合比。 周仲景 贾二庆 周汉奇 曾文 陈宝林关键词:水泥土 力学特性 福州 盆地 MIS 3以来海侵层分布特征及指示盆地 内部构造活动2023年 福州 盆地 晚第四纪海侵-海退研究在近几十年内获得了较多的成果积累,已证实淤泥层可作为海侵活动的标识层。海侵层除了能够指示海平面上升,其在盆地 内部的分布特征能够反演其沉积后期经历的构造活动。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了盆地 内不同位置913根钻孔岩芯资料,分别提取全新世与MIS 3两次海侵层层顶、层底埋深、厚度以及现代地表高程等参数,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两期次海侵层的厚度和层底埋深利用ArcGIS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结合盆地 内已探明的断裂构造,探讨盆地 沉积中心的演变。结果表明,不同期次的海侵层在盆地 内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1)全新世海侵层的层顶与层底埋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现代地表高程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全新世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 内部未发生明显的差异性构造沉降;2)MIS 3海侵层的层顶、层底埋深同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层底埋深与海侵层厚度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是相较全新世弱得多,层底埋深与现代地表高程不存在相关关系,表明MIS 3海侵层沉积以来盆地 内部可能发生过差异性的构造沉降;3)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结果显示,盆地 内部以闽江为界,闽江以北多为沉积中心,相对下沉,闽江以南则相对抬升,沉积中心随时间有向西转移的趋势,从鼓山山前断裂带转移到八一水库—尚干断裂带。 何梅 游子榕 刘庚余 马明明 刘秀铭关键词:福州盆地 海侵层 钻孔岩芯 5万年以来福州 盆地 沉积演变过程与古环境研究 福州 盆地 广泛分布第四系陆相、海陆过渡相及海相沉积物,记录了丰富的古气候与环境变化信息,为研究区域古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同时沉积层也记录了丰富的盆地 地质构造演化信息。因此,对福州 盆地 沉积物所反映的古气候及沉积环境进... 刘庚余关键词:福州盆地 海侵 沉积层序 晚更新世 福州 盆地 钻孔沉积物记录的MIS3以来海侵-海退过程被引量:6 2021年 通过对福州 盆地 首山路ZKCS钻孔岩芯的AMS 14C及光释光(OSL)年代测试、岩性特征、黏土浑浊水电导率值和地球化学元素测定、粒度分析以及硅藻鉴定,对钻孔沉积物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并与ZK004钻孔结果进行对比,结合全球古气候及区域构造记录,确认首山路ZKCS钻孔记录了两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第一次海侵结束时间约50 ka,第二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期间。两次海侵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同,第一次海侵发生在MIS3早期,对应于前人命名的“福州 海侵”,主要原因是区域构造下沉,加之此时古气候变暖引发海面上升;之后由于盆地 内部的不均匀沉降,再次发生抬升,导致ZKCS钻孔记录的海侵较早结束、海侵层埋深较浅;全新世海侵即前人命名的“长乐海进”,强度比前一期强,为冰后期全球气候变暖和海面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可能还伴随着盆地 的下陷。 何梅 刘庚余 周国华 车柏林 马明明 靳建辉 刘秀铭 俞鸣同关键词:福州盆地 古气候 福州 盆地 多源地面沉降监测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21年 针对福州 盆地 地面沉降研究现状,提出采用地质调查、物探勘查、钻探、GNSS、精密水准、In SAR、土体分层沉降标组建设、传感器、自动化监测采集、地下水监测网和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等技术,构建多源地面沉降监测体系,以查明福州 盆地 地面沉降及伴生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为城市扩展、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庄立贤关键词:地面沉降 数据采集 盆地 福州 盆地 MIS3以来沉积层序及其指示的盆地 内部差异性构造沉降活动福州 盆地 位于台湾海峡西侧,是发育于晚更新世的断陷盆地 ,其形成演化过程受到河流、海洋、气候和地质构造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盆地 内广泛分布第四系海相、海陆过度相及陆相沉积物,记录了丰富的古气候与环境演化信息,为研究区古环境演化... 何梅关键词:福州盆地 晚更新世 福州 盆地 西缘霏细斑岩脉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2019年 通过对福州 盆地 西北缘发育的霏细斑岩脉野外地质特征、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讨论其与福州 复式花岗岩体的成因联系。研究区霏细斑岩呈紫灰色,局部可见明显的流动构造,主要由正长石斑晶组成,脉体呈北东向侵入于早期福州 复式岩体中。研究结果显示,霏细斑岩脉形成于97.4Ma,具有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该期岩浆活动形成于福州 复式岩体的过渡期,且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早白垩世钙碱性I型花岗岩、晚白垩世碱性A型花岗岩之间存在连续过渡的关系,反映其为福建东南沿海构造体制从弧后扩张向陆内伸展转换的产物,暗示该构造体制的转换时间约为97Ma。 林木森 吴凌啸 王翠芝关键词:锆石U-PB年龄 晚白垩世 地质意义 福州 盆地 钻孔沉积物磁学性质对全新世环境变迁的响应 本文对福州 盆地 梁厝(LC)钻孔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环境磁学参数、粒度、烧失量、色度以及稀土元素的测量,分别对钻孔沉积物对环境变迁的响应以及成因进行了探讨。环境变迁的响应方面:磁学实验结果表明,钻孔沉积物的主导磁性矿物为亚铁... 车柏林关键词:福州盆地 钻孔沉积物 环境磁学 全新世 福州 盆地 古河道水文地质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结合本地区现有水文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福州 城区闽江古河道分布区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全面的论述,基本查明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赋存规律、各含水岩组及富水性、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水位动态及水化学特征,为该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及供水井施工提供了基础性资料,也为城市工程建设及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兰坚强关键词:古河道 水文地质 地下水 福州盆地
相关作者
朱金芳 作品数:27 被引量:362 H指数:15 供职机构:福建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福州盆地 城市活断层 活断层探测 活断层 城市活断层探测 乐远福 作品数:12 被引量:58 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海洋学院 研究主题:福州盆地 全新世 植被 沉积速率 气候变化 靳建辉 作品数:104 被引量:381 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海岸沙丘 粒度特征 环境演变 晚全新世 老红砂 徐锡伟 作品数:384 被引量:6,162 H指数:5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汶川地震 M 地震地表破裂带 滑坡 郑卓 作品数:132 被引量:806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全新世 孢粉 孢粉分析 古环境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