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54篇“ 神经鞘瘤“的相关文章
- 神经鞘瘤被引量:1
- 2007年
- 患儿女,7岁。
主诉:足背部皮肤结节7年。
现病史:患儿于出生时右足背部即有米粒大肤色结节,不痛不痒。结节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全身肌肉无萎缩。患儿智力正常,成绩优秀。否认有癫痫发作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 方晶朱文元张美华
- 关键词:神经鞘瘤
- 神经鞘瘤被引量:21
- 2004年
- 神经鞘瘤是周围神经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很少恶变。本文综述了神经鞘瘤的病理、分型、临 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 吴子征张键
- 关键词:神经鞘瘤周围神经恶变良性肿瘤
- 使用LSD1抑制剂治疗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的LSD1抑制剂。本发明还提供了在有需要的个体中治疗MPNS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个体施用治疗有效量的LSD1抑制剂。
- N·萨基洛托R·索利瓦索利瓦C·马斯卡罗克鲁萨特D·罗特兰特波佐C·拉萨罗加西亚
- 面神经鞘瘤沟通颞骨内外1例
- 2025年
- 面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施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可发生于桥小脑角到面神经终末支的任何位置。颞骨内外沟通的面神经鞘瘤相较单纯的颞骨内面神经鞘瘤及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罕见。笔者报告由宁波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面神经鞘瘤沟通颞骨内外段病例1例。
- 吴诗媛张露王凯
- 关键词:面神经鞘瘤颞骨腮腺
- 柔性电极电刺激在大鼠坐骨神经鞘瘤术后神经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柔性电极电刺激在大鼠坐骨神经鞘瘤术后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体质量为200~250 g、周龄为8~10周的雄性SD大鼠27只,其中19只大鼠用于建立坐骨神经鞘瘤术后神经损伤模型,8只作为健康对照组。3只建模后取坐骨神经组织检测损伤神经结构,另16只建模大鼠采用随机分组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和未刺激组(各组n=8)。电刺激组大鼠置入柔性电极并进行2周坐骨神经电刺激,而未刺激组仅置入电极但不进行电刺激;健康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手术。取三组大鼠的坐骨神经组织,通过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评估神经纤维排列、髓鞘厚度和神经再生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以验证电刺激对神经修复的效果。同时,提取标本的RNA进行高通量RNA测序,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分数、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并进行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电刺激组的神经纤维排列更为紧密,结构更接近健康对照组,而未刺激组则显示出明显的纤维紊乱及损伤表现。甲苯胺蓝染色结果表明电刺激促进髓鞘再生,电刺激组髓鞘厚度较未刺激组增加[电刺激组:M(Q 1,Q 3)为2.59(2.26,2.76)μm,未刺激组:0.41(0.14,0.86)μm,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电刺激组的神经丝蛋白中链(电刺激组:3.96±0.65,未刺激组:3.03±1.12,健康对照组:1.58±0.53,F=16.13,P<0.001)和神经生长因子[电刺激组:M(Q 1,Q 3)为1.29(1.08,1.36),未刺激组:0.64(0.57,0.78),健康对照组:0.76(0.75,0.87),H=6.14,P=0.047]表达均较未刺激组、健康对照组明显上调(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未刺激组比较,电刺激组神经组织中的细胞数量较多、神经丝蛋白200和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增高(均P<0.00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未刺激组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高于电刺激组和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和
- 周文剑龙王曦许钦李江张铁强管修东马顺昌李德岭周涛贾旺
- 关键词:神经鞘瘤电刺激疗法神经再生
- ARTN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2025年
- 目的探讨神经鞘胚素(ARTN)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中的表达及其对MPNST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与作用通路。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11年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51例MPNST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RT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ART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利用人MPNST细胞系ST-8814(NF-1型)和STS26T(散发型),通过转染ARTN过表达质粒和ARTN小干扰RNA(siRNA)分别构建ARTN过表达和低表达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RTN mRNA的表达,Western bolt检测ARTN蛋白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利用STRING数据库检索与ARTN相互作用的通路蛋白,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明确其作用通路。使用PI3K/Akt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阻断ST-8814和STS26T细胞的PI3K/Akt通路,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51例MPNST组织标本中,ARTN蛋白高表达22例,低表达29例。ARTN蛋白高表达与较大的肿瘤长径和疾病进展(复发或转移)有关(均P<0.05)。ARTN蛋白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为26.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66.9个月。ARTN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DFS为10.7个月,中位OS为53.8个月。Log rank检验结果显示,ARTN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比低表达组患者差(P=0.027),但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0),Cox回归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48 h,ARTN过表达组ST-8814和STS26T细胞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1.35±0.01和1.10±0.02,均高于空质粒对照组(1.05±0.01和0.78±0.01,均P<0.01),而ARTN siRNA组ST-8814和STS26T细胞的A值分别为0.35±0.01和0.61±0.01,均低于对照siRNA组(0.74±0.01和1.10±0.04,均P<0.01)。转染72和96 h亦如此。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
- 张洪亮刘昊天刘俊阳张超李婷廖智超刘艳成张净宇朱锴李爽刘金伟杨吉龙
- 关键词: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增殖
- 食管恶性神经鞘瘤1例
- 2025年
- 患者,男,73岁。因“两月前查体发现食管下段占位”于2022年5月17日入住我院。患者可进流食,伴有烧心、嗳气等症状,自发病以来体质量无明显下降。外院胃镜检查结果提示占位位于食管距门齿36~40 cm处,病理活检显示为低分化肉瘤。胸部增强CT显示食管下段管壁偏心性增厚,可见均匀强化;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图1)。入院后诊断为食管恶性肿瘤。
- 刘洪亮江竹筠田蓝天孙传东张旭辉王晓昱
- 关键词:食管肿瘤神经鞘瘤病例报告
- 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并发淋巴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2025年
- 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常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Horner综合征、乳糜瘘等并发症,但淋巴瘘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术后并发淋巴瘘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迷走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并发淋巴瘘的处理等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 朱梦宇王守鹏孟箭
- 关键词:迷走神经鞘瘤淋巴瘘并发症
- 病例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典型影像表现、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
- 2025年
- 原发于腹膜后间隙的神经鞘瘤相对少见。笔者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瘤,展示神经鞘瘤的典型CT及MRI影像表现——“靶征”,阐述该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影像鉴别诊断,以加强读者对神经鞘瘤典型征象的了解与认识,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率。
- 舒强史慧卢春燕
- 关键词:腹膜后神经鞘瘤影像征象病理基础
- 一种眼眶神经鞘瘤及血管瘤图像的区分方法、系统、介质、程序及装置
- 本申请提供一种眼眶血管瘤和神经鞘瘤图像的区分方法、系统、介质、程序及装置,通过联合增强T1WI和T2WI核磁共振(MRI)图像,对训练组眼眶血管瘤和神经鞘瘤的图像分别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降维、模型构建等步骤,提供一...
- 齐萌任继亮席芊
相关作者
- 程敬亮

- 作品数:1,436被引量:5,064H指数:2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磁共振 MRI诊断
- 刘丕楠

- 作品数:144被引量:8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内镜 外科治疗 脑脊液鼻漏 神经纤维瘤病
- 王振宇

- 作品数:393被引量:1,138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CHIARI 椎管内肿瘤 显微手术 脊髓
- 史继新

- 作品数:499被引量:2,112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科治疗 动脉瘤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 张俊廷

- 作品数:289被引量:1,715H指数:2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手术 脑膜瘤 脑干 神经外科手术 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