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14篇“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相关文章
-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 2025年
-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SAH患者。入院后,采用统一化标准方案收集患者人口学、疾病情况、手术治疗等临床信息。根据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的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及非谵妄组,对比两组间资料的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计算模型的AUC并使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SAH患者252例,42例(16.7%)发生了谵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OR 4.005,95%CI 1.538~10.432,P<0.001)、冠心病史(OR 6.758,95%CI 2.048~22.301,P<0.001)、机械通气(OR 7.816,95%CI 2.305~26.500,P<0.001)、使用镇痛药物(OR 2.832,95%CI 1.093~7.334,P=0.032)、使用镇静药物(OR 21.896,95%CI 8.397~57.092,P<0.001)、低蛋白血症(OR 3.047,95%CI 1.121~8.282,P=0.029)是神经重症监护病房SAH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4.553+1.388×饮酒史+1.911×冠心病史+2.056×机械通气+1.041×使用镇痛药物+3.086×使用镇静药物+1.114×低蛋白血症。该模型AUC值为0.890(95%CI 0.829~0.951,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χ^(2)=3.579,P=0.733;最大约登指数为0.695,对应的敏感度为0.762,特异度为0.933,预测准确率为89.7%。结论 饮酒史、冠心病史、机械通气、使用镇痛药物、使用镇静药物以及低蛋白血症是神经重症监护病房SAH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性能良好。
- 王艳新易晓平李曼袁媛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谵妄
- 不同肠内营养方案对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观察性研究
- 目的:探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肠内营养制剂基础上添加乳清蛋白粉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后,观察患者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2022年04月-2023年12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住院于神经...
- 曹飘
-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
- 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究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黄河三门峡医院NCU收治的68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21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04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0~27 kg/m^(2),平均BMI 23.79 kg/m^(2);有吸烟史41例,饮酒史44例;重症颅脑损伤13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其他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34)行PDT治疗,试验组(n=34)采用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DT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穿刺及气管插管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2.53±0.21)mL vs(3.29±0.46)mL,(10.25±2.06)min vs(11.31±2.18)min](P<0.05)。试验组一针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88.24%vs 64.71%,100.00%vs 88.24%)(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5.88%vs 29.41%)(P<0.05)。结论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DT可显著缩短NCU重症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升一针穿刺成功率与置管成功率,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刘亮宋丽平吴亚婷毋少华
- 关键词: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 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 2023年
- 探究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集104例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实施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纳入常规组,5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与记录系统纳入评估组,评价2组护理成效。结果 (1)评估组安全管理(18.58±1.15)分、操作技能(19.44±0.25)分、服务态度(18.77±1.44)分、文书书写(19.52±0.34)分、教育沟通(18.05±1.32)分、护理质量总分(94.36±3.64)分,均高于常规组(t=4.310~13.948,P<0.05);(2)评估组入院评估时间(2.95±0.65)min、交接班记录时间(2.45±0.69)min、风险评估时间(2.01±0.74)min、服务响应时间(2.77±0.63)min、出院评估时间(2.43±0.94)min,均短于常规组(3.54±0.54)min、(3.68±0.95)min、(2.87±0.61)min、(3.65±0.44)min、(3.55±0.57)min(t=5.035~8.258,P<0.05);(3)评估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85%,低于常规组15.38%(X²=3.983,P<0.05);(4)评估组焦虑(16.65±4.74)分、睡眠障碍指数(7.98±3.18)分,低于常规组,健康状况(77.41±8.25)分,高于常规组(t=2.914~3.377,P均<0.05);(5)评估组患者满意度96.15%,高于常规组82.69%(X²=4.981,P<0.05),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75%及以上。结论 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的有效应用对护理质量、效率、效果、满意程度提高存在积极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好维护患者健康。
- 刘桂梅
- 关键词: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 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 2023年
- 分析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入院治疗的42名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的患者主要采取常规类型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拥有结构化护理手段并开展风险评估,最后对比护理质量和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患者家属满意度三个方面。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5.49±3.32),对照组护理质量总评分为(82.18±2.84),P值小于0.0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风险事件共3例,总发生几率为14.29%,对照组风险事件5例,总发生几率为23.81%,二者对比P=0.01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总满意率达100%,而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2.22%,P=0.001(P<0.05)有可比性。结论 结构性护理干预始终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实施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对于提升护理水平,改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管理质量,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负面情绪,改善护理流程,强化病情监控,减少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该护理方法和风险评估系统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孙艳王婧
- 关键词:风险评估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预后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120例MDRAB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依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MDRAB感染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MDRAB感染的患者,存活80例,死亡40例,死亡率为33.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合并脓毒症及肠外营养治疗是影响MDFAB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DRAB感染患者死亡率高,医护人员应具备MDARB的防控意识,对病情危重度高,合并脓毒症及糖尿病的患者要加强管理,合理使用肠外营养,以降低MDRAB的感染率。
- 李元贵杨燕文杨笑
- 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预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 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容量反应评估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容量反应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检测乳酸等数据,通过床旁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异率,通过唯捷流检测心排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所有患者均接受容量负荷试验,根据患者有无容量反应性将其分为A组(有容量反应性,n=65)和B组(无容量反应性,n=55),比较两组间患者的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异率差异以及补液前后有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异率,分析并评估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异率和有无容量反应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变异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心脏指数变异率、每搏输出量变异率、舒张压变异率、收缩压变异率、脉压差变异率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和容量反应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提示患者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和中心静脉压变异率、舒张压变异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心脏指数变异率、每搏输出量变异率、收缩压变异率、脉压差变异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容量反应与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存在相关性,通过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可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容量反应进行快捷、有效的评估,在重症患者的诊治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雷伟健伍伟亮刘锦仪
- 关键词:血乳酸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容量反应性
- 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应用
- 2022年
- 分析应用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进行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CU)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神经重症患者83例,其中41例行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设为A组,常规护理管理42例设为B组,比较护理质量、风险事件、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比较,A组[(99.98±0.02)分]高于B组[(77.25±7.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事件比较,A组发生率[2.44%(1/41)]低于B组[16.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比较,A组[(79.56±7.25)分]高于B组[(70.08±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A组[95.12%(39/41)]高于B组[83.3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可显著提高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神经重症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用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实施效果显著。
- 王艳艳
- 关键词: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护理质量
-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收住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指征及早期用药情况调查
- 2022年
-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住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指征、早期镇痛镇静和抗癫痫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内容涵盖医院基本特征、院前及急诊救治、住院治疗、神经重症和康复等方面,通过网络或邮件调查中国参与欧洲创伤性脑损伤疗效比较研究(CENTER-TBI)的18个省市37家医院NICU,整理并分析NICU收住TBI患者的指征,早期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类别、使用频率,早期抗癫痫药物的使用类别、使用频率和使用指征。结果在收住TBI患者的指征方面,30家(81.1%)和24家(64.9%)NICU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TBI术后作为主要指征;而收住GCS 9~12分、GCS 13~15分的患者时,大部分NICU考虑是否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在早期使用的镇痛镇静药物方面,13家(35.1%)NICU常规使用(即使用频率70%~100%)芬太尼镇痛,24家(64.9%)NICU和18家(48.6%)NICU常规使用咪达唑仑和α-2受体激动剂镇静。在早期使用的抗癫痫药物方面,35家(94.6%)NICU常规使用丙戊酸钠。而对于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指征,35家(94.6%)、21家(56.8%)和20家(54.1%)NICU分别在伤后2 h内发作癫痫、贯通性脑损伤、皮质挫伤的情况下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结论重型TBI、TBI术后是NICU主要的收住指征,收住中型、轻型TBI患者时则会考虑是否合并其他危险因素;芬太尼、咪达唑仑和丙戊酸钠分别是NICU收住TBI患者早期最为常用的镇痛、镇静和抗癫痫药物;伤后2 h内发作癫痫、贯通性脑损伤、皮质挫伤则是主要的抗癫痫药物使用指征。
- 郎力键杨春冯军峰冯军峰江基尧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镇痛药
- 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在神经重症监护室中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单的应用效果,以期通过精简护理记录起到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某三甲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7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患者护理文书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风险评估方法,并使用半结构化重症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观察组使用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与记录方式,两组在书写时间、书写质量、护士使用满意度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入院评估平均用时(176.60±37.18)秒、出院评估平均用时(167.51±33.14)秒、交接班记录平均用时(122.73±40.44)秒、各类风险评估平均用时(149.15±36.31)秒少于对照组(235.40±44.95、213.80±23.09、220.55±44.89、195.24±34.44)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单得分(33.44±1.51)分,各类评估单得分(24.13±1.99)分,重症护理记录单得分(38.89±1.03)分高于对照组(30.71±2.21、21.65±2.07、37.55±1.4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应用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与记录系统总体满意度为95.73%,各条目均分为(4.79±0.41)分。结论 结构化护理风险评估与记录方法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可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刘红云唐艳军张雪静
- 关键词:护理风险评估
相关作者
- 詹青

- 作品数:271被引量:9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脑卒中 中医药疗法 预后 辨证论治 慢性脑缺血
- 姜嘟嘟

- 作品数:70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预后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脑卒中 营养支持 临床价值探讨
- 王勤鹰

- 作品数:102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预后 VEEG 颅内出血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蛛网膜下腔出血
- 余敏

- 作品数:103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 VEEG 慢性脑缺血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 宿英英

- 作品数:301被引量:2,059H指数:2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预后 脑死亡 神经系统疾病 脑死亡判定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