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34篇“ 神经根痛“的相关文章
- 杨才德穴位埋线针刀治疗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痛经验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总结杨才德应用穴位埋线针刀疗法治疗脊柱退变性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杨才德临床诊断中重视中医传统经络辨证、辨经取穴与现代医学中解剖学、病因学、生物力学、周围神经卡压理论等相融合,将中医穴位与西医阳性反应点有机结合,形成了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根基,西医诊断方法为依据”的循证辨证取穴思路。杨才德临床操作中将长效针灸-穴位埋线疗法与速效针刀有机结合,发明了“埋线针刀”专利针具,把针刀疗法引入到中医传统穴位埋线操作当中,将针灸的提插、捻转等手法与针刀松解、分离等手法融合在一次穿刺治疗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埋线针刀疗法”,开创了埋线疗法的新局面,增加了穴位埋线的治疗范围,临床中对脊柱相关性疼痛类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 李源孟笑男杨才德
- 脉冲射频调节术应用于腰骶神经根痛的临床研究
- 目的:总结基于病理生理学分类下的腰腿痛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接受背根节脉冲射频调节术治疗的特殊类型的腰骶神经根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究背根节脉冲射频调节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中南大学...
- 杨柳青
- 关键词:神经调节脉冲射频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
- CT引导下针刺手法操作脉冲射频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骶神经根痛106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评价CT引导下针刺手法操作脉冲射频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骶神经根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06例腰骶神经根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CT检查确定责任神经根背根神经节的位置,并选定穿刺进针点。在CT引导下将射频套管应用毫针夹持进针法,进皮后向背根神经节方向缓慢推进。当套管推进至距背根神经5mm以内时采用毫针捻转手法小幅缓慢地往复捻转进针(每秒往复1次,幅度10°),直至套管尖端到达背根神经节背侧1mm处,再行脉冲射频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比较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在下肢疼痛最明显处采用软组织张力仪分析施加0.2kg载荷时局部软组织的位移大小(FDD值)及局部软组织所吸收能量占所做功的百分比(S值),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VAS评分明显降低,FDD值及S值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ODI评分明显降低(P<0.0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均无神经根损伤、硬膜损伤、腰背痛加重及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CT引导下针刺手法操作脉冲射频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骶神经根痛可有效减轻患者下肢疼痛、改善活动功能,并降低软组织张力,且安全性好。
- 孙佩宇雷仲民李春根彭亚尹辛成张凤全
- 关键词:针刺手法脉冲射频神经根阻滞软组织张力
-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治疗颈神经根痛:局部麻醉药联合神经妥乐平或糖皮质激素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前瞻性研究局部麻醉药联合神经妥乐平或糖皮质激素用于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SCNRB)治疗颈神经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疼痛科诊断为颈神经根痛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组和神经妥乐平组,每组60例,分别注射局部麻醉药(0.5%利多卡因1 mL)联合地塞米松(8 mg)或神经妥乐平(1 mL)进行超声引导下SCNRB治疗。治疗每2周重复1次,治疗后3、6、12个月时随访复查。主要监测指标为疼痛强度(疼痛VAS评分),次要监测指标包括疼痛残疾程度[颈部残疾指数(NDI)]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SF-36健康状态量表身体相关评分(PCS)和精神相关评分(MCS)]。结果120例患者中17例因缺乏完整信息或在治疗前已接受SCNRB而被排除,最终103例纳入本研究,糖皮质激素组55例,神经妥乐平组48例。两组治疗前疼痛VAS评分、NDI、SF-36健康状态量表PCS和MC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和NDI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SF-36健康状态量表PCS和MCS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组间相同时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超声引导下SCNRB中,联合使用局部麻醉药和神经妥乐平或糖皮质激素均可减轻颈部疼痛和降低NDI,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神经妥乐平与糖皮质激素具有相似的临床治疗效果。
- 石潇杨雨方洪伟王祥瑞
- 关键词:神经妥乐平超声引导视觉模拟量表SF-36
- 脊髓背角胶质细胞及p38 MAPK参与介导髓核致炎大鼠神经根痛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索脊髓背角胶质细胞及p38 MAPK在髓核致炎大鼠神经根痛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Blank组(12只)、Sham组(12只)、手术模型组(NP组,42只)。检测所有大鼠术前1天,术后1、3、7、12、14、21和28天的50%机械性缩足阈值(50%MWT)。取各组大鼠术后1、3、7、14和28天术侧腰段脊髓背角,免疫荧光检测胶质细胞和p-p38表达与变化及p-p38与胶质细胞共表达情况。另一雄性成年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5组:Blank(12只),Sham(12只),NP(12只),DMSO(12只)和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组(SB组,36只),DMSO组和SB组于术后第2天经硬膜外腔分别给予50μl 10%DMSO和0.1%SB203580,检测所有大鼠术前1天,术后1、2天及给药后1 h、3 h、5 h、7 h、12和24 h的50%MWT。Blank组,Sham组和NP组于术后第2天、DMSO组于给药后3 h取材,SB组分别于给药后3 h、7 h、12 h、24 h取材,Western blot检测p38和p-p38蛋白表达。结果:与Blank组相比,Sham组50%MWT仅在术后1 d下降(P<0.05),NP组各时点的50%MWT明显降低(P<0.05),可持续至术后28天。NP组胶质细胞和p-p38蛋白在术后不同时点发生表达(P<0.0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p-p38大量表达于小胶质细胞。SB组在给药后3 h 50%MWT明显升高,持续到给药后12 h(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给药后3~12 h p-p38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在髓核致炎神经根痛大鼠脊髓背角中出现胶质细胞激活及p-p38蛋白表达,给予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后痛敏发生改善,胶质细胞及p38 MAPK参与了髓核致炎大鼠神经根痛的发生和发展。
- 王益敏易增兴林世清张嘉明蔡哲贺秋兰魏明孙来保邹学农
- 关键词:脊髓背角胶质细胞髓核
- 蛇床子素对髓核致炎神经根痛大鼠脊髓背角p38 MAPK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髓核致炎神经根痛大鼠脊髓背角p38 MAPK信号相关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156只随机分为5组:Blank组(n=36)、Sham组(n=36)、手术模型组(NP,n=36)、DMSO组(n=24)、蛇床子素组(Ost组,n=24),检测所有大鼠术前1 d,术后1、2、6、7、12、14、21、28 d的50%机械痛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DMSO组和Ost组于术后d2经硬膜外腔分别注射100 m L·L^(-1)DMSO和20 g·L^(-1)蛇床子素,体积均为50μL。分别于术后7、14 d取出术侧腰段脊髓背角,Western blot检测p-p38、IL^(-1)8、IL^(-1)8R蛋白的表达,q PCR检测IL^(-1)8 mRNA表达。结果与Blank组相比,Sham组在术后1 d 50%MWT降低(P<0.05),而NP组、DMSO组及Ost组术后各时点的50%MWT降低(P<0.05);术后d 7 p-p38、IL^(-1)8蛋白及IL^(-1)8 mRNA表达上调(P<0.05),而IL^(-1)8R蛋白在术后d 14表达上调(P<0.05);硬膜外给予蛇床子素后,与DMSO组相比,Ost组各个时间点的50%MWT升高,持续至术后28 d(P<0.05),同时,术后d 7伴有p-p38、IL^(-1)8蛋白及IL^(-1)8 mRNA表达下降;术后d 14,IL^(-1)8R蛋白表达降低(P<0.05);p-p38蛋白相对浓度和IL^(-1)8 mRNA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R=0.9(P<0.05)。结论髓核致炎大鼠脊髓背角p-p38蛋白及IL^(-1)8可能参与了早期炎性痛形成,而IL^(-1)8R在疼痛的维持中发挥作用,蛇床子素长期有效缓解髓核致炎大鼠神经根痛,可能与抑制p38 MAPK信号相关通路有关。
- 张嘉明易增兴林世清王益敏蔡哲魏明魏明邹学农
- 关键词:蛇床子素脊髓背角IL-18
- 慢性神经根痛大鼠背根神经节KCNQ通道表达及功能改变
- 2017年
- 目的探讨慢性神经根痛模型(CCD)SD大鼠KCNQ通道表达和功能的改变。方法CCD SD大鼠及假手术组大鼠分别用von Frey纤维检测触觉痛觉阈值。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组织KCNQ2/3/5 mRNA表达,用蛋白印迹检测DRG组织KCNQ2/3/5蛋白表达。用全细胞膜片钳的电压钳检测DRG神经元M电流密度。结果 CCD SD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触觉痛觉阈值下降[(4.02±1.06)g,(13.31±1.54)g;t=20.46,P<0.01]。CCD SD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KCNQ2/3/5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伴随背根神经节神经元M电流密度下降[(5.58±1.34)pA/pF,(7.91±1.52)pA/pF;t=4.62,P<0.01]。KCNQ通道开放剂瑞替加滨灌胃可以减轻CCD SD大鼠的触觉痛觉过敏症状[(6.22±1.52)g,(3.90±1.14)g;t=2.57,P<0.05]。结论 CCD SD大鼠DRG神经元KCNQ通道表达下调引起的M电流密度降低可能是触觉痛觉过敏症状的原因;瑞替加滨通过增加CCD SD大鼠DRG神经元M电流密度起到减轻触觉痛觉过敏的作用。
- 李雷张越
- 关键词:神经根病
- F波及H反射测定诊断腰骶神经根痛的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F波及H反射测定在腰骶神经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0例腰骶神经根痛患者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测定双下肢F波和H反射,比较F波与H反射的异常率,H反射波幅与潜伏期异常率。结果 240条胫神经中45条出现F波异常,异常率为18.75%;127条出现H反射异常,异常率为52.9%,F波异常率低于H反射异常率(P<0.05);H反射的波幅异常率为48.2%,明显高于潜伏期异常率(27.74%)(P<0.01)。结论 F波和H反射测定对腰骶神经根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中H反射的诊断价值优于F波。
- 白伟利侯瑞生秦伟伟谢卫征孟玉霞
- 关键词:F波H反射
- 结合H反射评估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在腰骶神经根痛的治疗价值
- 2014年
- 腰骶神经根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为腰间盘突出或者腰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所致。然而,很多患者手术解除神经根压迫后疼痛症状并不缓解甚至进一步加重。多位作者报道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神经妥乐平)对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痛治疗有效[1,2]。为探讨对于腰骶神经根痛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结合H反射测定,评定神经妥乐平注射液治疗效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 白伟利谢卫征
- 关键词:H反射腰骶神经根神经根压迫神经妥乐平潜伏期延长
- 耳穴贴压治疗神经根痛型颈椎病血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与疗效观察
- 我们应用耳穴贴压"颈椎区"等穴一次性治疗根痛性颈椎病,颈部软组织痛综合症,观察血液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验证耳穴"颈椎区"的病理阳性反应特征,以及内脏与体表的相关学说,为耳穴诊断与治疗找出可靠客观指标。以双盲法,对24...
- 宋一同宋永忠
- 关键词:耳穴贴压单胺类神经递质颈椎病神经根痛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奚健

- 作品数:71被引量:19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 听神经瘤 岩静脉 手术中
- 黄鹤

- 作品数:28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 神经根痛 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
- 姜冰

- 作品数:80被引量:24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椎间盘 神经根痛 脑损伤
- 彭仁君

- 作品数:23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 神经根痛 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
- 丁锡平

- 作品数:54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 腰椎间盘 肿瘤 神经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