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61篇“ 神经保护因子“的相关文章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保护因子、血管再通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及左右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PV)、红细胞最大凝集指数(MAXD)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调节神经保护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
- 任君花李冬梅鲁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保护因子血管再通
- Solitaire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保护因子、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因子治疗
- 2022年
- 观察阿替普酶在 Solitaire AB支架内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的神经保护因子、血液流变学和免疫功能。方法:选择2017年4~2019年3月份住院的113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56)组和57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观察组与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观察疗效、神经功能、神经保护因子、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22%(57例),较对照组76.79%(43例)增加(P<0.05)。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SS)评分、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CD8+(CD8+)在治疗后3个月内明显下降(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法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术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的临床疗效肯定,并能明显缓解其神经损伤。该方法可提高人体的血液流变性和免疫系统,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关连颖李书瑞康凯宁范红娟张绍义
- 关键词:SOLITAIRE神经保护因子血液流变学
- 一种酸枣仁神经保护因子提取设备
- 本实用新型涉及酸枣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酸枣仁神经保护因子提取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贴合有缸体,所述缸体的上端螺纹套接有缸盖,所述底座的上端两侧均通过伸缩组件滑动设置有方板,两块所述方板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斜...
- 胥源李娜
- 机械取栓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神经保护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神经保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0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1),观察组予机械取栓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记录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保护因子[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arboxy terminal hydrolases L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46/52)、70.59(36/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P=0.02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BDNF、IGF-1水平升高,NIHSS评分、UCH-L1、GFA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BDNF、IGF-1水平升高,NIHSS评分、UCH-L1、GFA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3.46%(7/52)、15.69(8/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P=0.619)。结论机械取栓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神经保护因子的释放,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 王鹏杨占辉滑丽美
- 关键词:脑梗死机械取栓动脉溶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神经保护因子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神经保护因子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收集78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所选患儿被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保护因子,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儿听力筛选的通过率在生后6周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ABR检测V波的阈值在生后3个月与6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神经保护因子能降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的损伤,对患儿的听觉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胡秀明董续艳
- 关键词:神经保护因子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更昔洛韦
- 神经保护因子对巨细胞感染新生儿听力影响的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神经保护因子对巨细胞感染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收集78例先天性巨细胞感染的新生儿分为2组,均给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保护因子,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儿在出生后3 d听力筛选不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听力筛选不通过率在出生后6周研究组(5.1%)明显低于对照组(15.4%,P<0.05)。研究组患儿诱发电位检测V波的阈值在出生后3个月与6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一定程度上神经保护因子能降低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新生儿听力的损伤,对患儿的听觉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李宝张丽芳
- 关键词:听力检查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更昔洛韦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中神经保护因子和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定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6—12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医院的POAG患者24例24眼为试验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例22眼为对照组。术前所有患者进行眼压和眼轴长度的测量。在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于角膜缘内1mm行前房穿刺,收集50~100p,1房水样本。使用悬浮液相芯片检测2个组房水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神经细胞黏附分子(sNCAM)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质量浓度并进行比较,进行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房水中MCP-1、sVCAM-1、sNCAM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7、0.001);试验组中bFGF-2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个组房水中BDNF和sICAM-1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因子间相关性分析中,MCP-1、sICAM-1、sNCAM和sVCAM-1两两相关(均P〈0.005),其他因子不具有相关性(P〉O.005)。结论MCP-1、sVCAM-1和sNCAM在POAG患者房水中水平升高,提示POAG是-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且在发病过程中有神经炎症发生。
- 张勇杨钦媚郭凤陈侠谢琳
-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细胞因子神经退行性病变
- 川芎赤芍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保护因子表达的影响
- 目的: 观察川芎赤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的影响;探讨川芎赤芍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
- 褚丽
- 关键词:实验药理神经保护作用
- 早期应用神经保护因子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的听力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神经保护因子早期干预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分为两组,甲组23例用常规治疗(更昔洛韦),乙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神经保护因子神经节苷酯,分别收集生后3、42 d听力筛查情况及3个月和6个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治疗在听力保护方面的疗效。结果乙组患儿在42 d筛查不通过率低于甲组,3个月及6个月ABR检查V波阈值平均值低于甲组(P<0.05)。结论神经保护因子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听觉系统有保护作用,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此类患儿听力的损伤程度。
- 赵凤兰刘燕
- 关键词:神经保护因子巨细胞病毒感染听力损伤
- 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及神经保护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脑卒中病理机制及药物研发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本文就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及基于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因子作一综述。
- 梁正羽唐松山周东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神经保护
相关作者
- 王卓实

- 作品数:49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何氏医学院
- 研究主题:晶状体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静电纺丝 曲安奈德
- 曾志

- 作品数:9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基础学院生理学系
- 研究主题:新生大鼠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促血小板生成素
- 孙丽萍

- 作品数:218被引量:71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 研究主题:蜂花粉 油菜蜂花粉 蜂胶 蜂蜜 蜂王浆
- 皮荣标

- 作品数:81被引量:31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药物组合物 药物剂型 硫辛酸 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阿尔茨海默氏病
- 雍海溟

- 作品数:2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受体 生物学功能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