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8篇“ 祆教“的相关文章
中国境内所发现的祆教圣火坛被引量:1
2024年
祆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因为圣火是祆教传播的象征,所以圣火坛是其最著名的文化标志。本文对中国境内考古出土、海外回归及流散的祆教圣火坛进行了图像整理与分析,指出在中国境内屡屡出现祆教元素的北朝隋代墓葬石葬具,填补了史书的阙失,证明祆教不仅流及波斯及周边的亚洲国家,而且曾经在其他一些亚洲地区盛行一时,从这些圣火坛可以窥见波斯族群和粟特人迁徙、演变、融合的壮阔史诗,还原中国与波斯文化早期交往交流的史实。
葛承雍
关键词:祆教
试探祆教的中国化——以入华粟特人墓葬为中心
2024年
祆教是粟特地区的本土宗教,并在汉唐时期随着入华粟特人的东迁而传入中国。祆教传入中国后,在主要以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中国化:对儒家从孝道、仁爱、诚信、妇德、忠君事主思想的吸取到六经、礼教谙熟,并参加科举,为将为官;对佛教是从生死轮回思想等教义的接纳;在描绘祆教神祇时考虑了道教老子的形象,同时对道教的清静无为、寄情山水也充满向往;对汉地的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也有所吸纳。在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的墓葬中,祆教中国化特征较为明显。中国化后祆教逐渐被同化,并最终消失。
郑旭东
关键词:祆教
中亚与中国的祖尔万:粟特艺术与敦煌文书中最神秘难解的祆教神祇
2024年
敦煌粟特语佛经《须大拏太子本生经》和伯希和敦煌第8号文书载述了与印度神祇有对应关系的五位粟特神祇及其特征。其中印度神梵天的粟特对应神名为“阿兹鲁瓦”,等同于琐罗亚斯德教文献中的无限时间之神祖尔万,其特征为蓄有胡须。汉文史料和伊斯兰文献及碑铭学材料证明,在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和粟特等地区普遍存在祖尔万崇拜。本文系统收集中国与中亚的祖尔万形象,在与敦煌壁画和绢画、佛教造像碑、虞弘石堂及粟特和萨珊艺术中的相关图像的比较辨析中,阐述祆教神祇祖尔万从理念到视觉的图像学转化。
李思飞
关键词:敦煌文书
文本经典、考古图像与田野报告的互证——张小贵《中古祆教东传及其华化研究》及其他著作读后
2024年
《中古祆教东传及其华化研究》是张小贵在祆教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的又一力作。此著及作者之前两部著作在整体构架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呈现出各个主题齐步推进的格局。按照祆教教主及其他、祆庙、祆神崇拜、圣火崇拜、丧葬礼俗、其他习俗六个主题对三部著作进行考察,能够更为全面领略作者祆教研究的学术演变进程和内在逻辑理路。作者的文本经典等资料的精妙统合、源流贯通的专题研究、“作”“述”结合的学术风格等研究特色,为中国学者祆教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孙武军
关键词:祆教
回鹘之祆教娜娜女神向佛教护法神的转变
2024年
敦煌、吐鲁番有两幅绘画与祆教有涉:其一,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P.4518(24)的纸画,系伯希和于20世纪初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所获;其二,现藏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编号为Ⅲ7243的棉布画,系20世纪初德国探险家在吐鲁番阿萨遗址所获。这两幅绘画时代为10—11世纪,属于回鹘作品,我们着重讨论其中的一位神祇娜娜女神,结合吐鲁番佛教石窟中门壁所绘相关图像,进而探讨该祆教女神向佛教护法神的转变。
陈爱峰陈玉珍
关键词:回鹘
5-7世纪祆教天使与佛教飞天图式比较研究
近年来,北朝至隋代入华粟特人石葬具中发现的祆教天使图像,被误读为佛教飞天,通过对图式的溯源与比较,可以发现祆教天使与佛教飞天两种图像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各自独特的图式。祆教天使是由中亚粟特人在进入中原后,结合本土与...
郑成胜
关键词:粟特人交流互动
希腊鱼尾兽在中国--中古祆教“护佑神兽”图像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在入华粟特人史君石堂(580)的神异图像中,基座北侧的翼马鱼尾兽极富异域色彩,为中原汉地罕见。本文考索此类鱼尾兽的起源及流变,认为鱼尾兽图像很可能源自古希腊神话海怪“刻托斯”(ketos)。刻托斯作为带有丧葬意涵的图像语汇随亚历山大东征传入波斯、中亚和西北印度,后经粟特人中介来到中国。西方基督教艺术挪用它来表现圣经巨兽利维坦。而中亚粟特纳骨瓮和中国祆教艺术中的有翼鱼尾兽,则被视为接引亡灵的冥府使者(psychopomp),其职能延续了希腊刻托斯的来世寓意。粟特壁画中的有翼复合神兽,则是祆教神佑“灵光”的具象体现。史君石堂鱼尾兽和龙、虎、象组成的四兽与中国的四灵异曲同工,反映了祆教艺术与汉文化的互通。
李思飞
关键词:粟特祆教希腊文化四灵
从泼寒胡到跳於菟——祆教习俗文化土族留存考被引量:1
2023年
祆教习俗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中原多有留存。现青海同仁县年都乎村土族保留有寒冬十一月之时赤臂裸膀、鼓舞跳跃、泼水清洗、除邪趋吉的跳於菟习俗,与祆教“泼寒胡”习俗在内涵、形式、意义等方面极为相似,同时该仪式中还有敬拜二郎神、跳火堆等与祆教文化相关的多个仪式环节。於菟具有苯教特征,苯教与祆教关联密切。土族族源以吐谷浑说为主,吐谷浑位于丝绸之路中段的“青海道”,与昭武九姓往来频繁,泼寒胡之俗被带入该地区,与当地文化融合并以某种形式留存下来亦是可能之事。此问题的探讨对进一步理解文化的交融互动及中华民族大一统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赵洪娟
关键词:土族
祆教文化与摩醯首罗关系新探被引量:1
2022年
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皆表明,祆教与摩醯首罗关系密切。关于祆神与摩醯首罗的关系,学界常有唐宋时人将二者混淆之说,其中应包含摩醯首罗神格对祆教文化有所渗透之意。从摩醯首罗的护法形象切入,亦可见祆神观念应受到摩醯首罗神格的影响。随着宗教信仰文化的相接触与渗透祆,教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与密教文化相关联。
汤德伟高人雄
关键词:祆教密教
中古入华胡人双语墓志书写与祆教丧葬文化被引量:1
2022年
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胡人墓葬普遍采用中原葬式,并放置墓志,其中胡汉双语墓志并非两种语言的对应翻译,胡语部分不仅透露更多信息,还直接表达了墓主宗教信仰与文化背景。目前发现入华胡人胡语墓志内容与体例,多反映祆教丧葬观念,与伊朗、中亚等地丧葬铭文颇为一致。入华胡人的丧葬图像呈现与墓志文字相对应的丧葬理念,充分体现墓葬在宗教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在双语墓志书写中可见两种语言相互影响的现象,生动反映了胡汉文化相互交融的态势。
达吾力江·叶尔哈力克
关键词:中古墓志祆教丧葬文化

相关作者

张小贵
作品数:16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研究主题:祆教 琐罗亚斯德教 中古 汉化 唐宋
张同胜
作品数:131被引量:148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水浒传》 叙事 水浒传 新论 《红楼梦》
赵洪娟
作品数:28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祆教 习俗 渊源考 中古 渊源
孙武军
作品数:20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图像 粟特人 墓葬 祆教 琐罗亚斯德教
解梅
作品数:16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唐五代 祆教 敦煌壁画 唐宋 归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