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2806篇“ 社会青年“的相关文章
- 思政视域下社会青年群体界定与教育实践探讨
- 2023年
- 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人的青年期应以青年性消失和具有与成人相当的稳定观点体系的形成作为终结,终结年龄在25岁周岁左右。而我国当前存在相当数量没有脱离青年期但已经离开学校并进入社会从事劳动且年龄在18-25周岁之间的青年群体,即社会青年群体。社会青年的特征使得把握其思想政治状况和落实对该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难题。破题的关键则是以充分认识社会青年为基础,严谨推敲该群体适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从而保证社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效果。
- 李一冉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青年
- 搭子社交:当代社会青年新型社交趋势与形成逻辑被引量:42
- 2023年
-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搭子社交”以其精准陪伴、互不打扰的特点成为青年的新型社交趋势。“搭子社交”盛行与宏观社会因素、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转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享受“搭子社交”带来的温暖和快乐的同时,还需意识到“搭子社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警惕社交恐惧及社交陷阱。在当代青年的人际交往中,无论是“搭子”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都需要以相互尊重的态度认真对待,才能更好地为青年社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加深与社会的联系。
- 王昕迪胡鹏辉
- 漫游:加速社会青年群体的减速实践被引量:27
- 2023年
- 从时间自主性的角度出发,围绕“城市漫游”这一行为,考察社会加速背景下青年群体的刻意减速实践,研究发现:人们通过不规划时间、减少单位时间的行动量来抵制日常生活的线性节奏;通过媒介断连、时空同步来抵制媒介节奏;通过延长时间体验抵制“现时性”的消失。由此可以看出,漫游或能成为列斐伏尔的诗性“瞬间”,以此跳脱腻味的、精疲力竭的与单调乏味的日常节奏。
- 蒋宁平杜京蔓王邵佳
- 关键词:漫游节奏
- 网络社会青年信仰功利化风险及应对策略
- 2023年
- 网络社会新阶段背景下的新特点、新任务影响并改变着青年的生活状态和存在方式。他们在追求自由个性与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受到多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萌发了功利化的思想,表现在学业功利化、消费功利化、社交功利化、婚恋功利化及择业功利化等方面,并在网络社会市场化、流变性、碎片化的特性下形成了一定的功利化风险。深刻认识新时代网络社会体现的价值内涵和发展特征,利用好网络社会对青年信仰产生的重要导向作用,是化解青年信仰功利风险,推动青年更好成长的必由之路。
- 杨婧瑛郑晨
- 关键词:网络社会
- 重塑与适应:智能社会青年发展的素养向度被引量:3
- 2023年
- 智能社会到来是人工智能聚集性发展与广泛性渗透的结果,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与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且与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结构嵌套与协同发展。智能社会具有三元空间并存、深度智能化和人机共生的时代特征。对于当代青年的发展而言,智能社会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机遇,同时青年也面临新的适应难题、就业压力和发展挑战,具体体现为智能社会对当代青年发展的正向与逆向塑造作用——既促进青年实现沉浸式发展、自由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但同时容易导致部分青年受到思维约束、遭遇阶段性的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怀疑自身的价值等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智能社会对青年发展的正向塑造作用,并尽可能减少其逆向塑造的负面影响,当代青年需要从智能意识、智能知识、智能思维、智能技能、智能实践和智能伦理等方面切入,不断提高自身的智能素养,以在智能社会中获得更好的适应和发展。
- 刁生富吴选红
- 关键词:青年发展
- “社会青年”的意涵、形象与话语逻辑探析
- 2022年
- 作为以失学、无业为主体的非单位群体的统称,“社会青年”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报道的检索和分析,发现“社会青年”在主流媒体中存在诸多负面色彩。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议题中,充斥大量对“社会青年”贬低与歧视色彩的报道。“社会青年”往往表现为组织吸纳、就业帮扶、思想政治教育、扰乱治安的群体,而落后分子、自由散漫构成了该群体认知标签。细究“社会青年”的负面话语,其根源在于单位体制的话语逻辑。单位体制的空间身份思维,凸显了“社会青年”无归属身份与单位身份的异质性,形成了排斥与歧视心理。而基于单位体制的组织与管理思维,建构起了对“社会青年”的自由散漫、无序性的负面认知与情感。
- 李洋
- 关键词:单位制
- 革命青年的锻造——上海“社会青年”改造研究(1949-1965)
-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尚未稳定,社会的统合、意识形态的塑造是中国共产党亟需面对的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起来”的目标诉求下,对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其中乡村集体化和城市单位化就是这种社会整合的典型体现。不过,在...
- 侯世琼
- 关键词:社会青年
- 边界感:现代社会青年社交需求及其建构被引量:44
- 2022年
- 现代社会中青年对社交边界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青年社交的理想图景是建立一种亲密且独立的人际关系。青年社交边界感的形成,与现代化转型下的生活方式变迁、个体化趋势下的社会心态转变、功绩社会对边界需求的强化三重因素有关。面对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社交困境,现代社交边界观的建构应从观念和制度两方面入手,将边界意识根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制度约束推进社会环境的公平正义。在强调边界感的同时,还应避免出现群体性孤独与社交部落主义等消极后果。
- 王昕迪胡鹏辉
- 社会青年化的新时代趋势与实践路径
- 2021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需要一场深刻而伟大的变革与飞跃,青年也将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社会青年化,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要求下,具备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景。为进一步促进社会青年化,当代青年应实现主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社会各方应树立正确的青年观,实现青年优先发展;此外还应推动青年学学科发展建设。
- 刘涛
-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上海社会青年的组织化改造
- 2021年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动员人民投入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首先面对的问题。本文以1950年代初期的上海为背景,讨论中国共产党把城市无组织社会青年纳入新政治轨道的历史过程。上海的社会青年改造,以组织化为基本目标,通过特定组织载体的建构以及有组织社会活动的开展,在成功塑造社会青年对新政权政治认同的基础上,逐渐将原本游离于政治之外的社会青年锻造为革命青年。
- 侯世琼
- 关键词:社会青年组织化
相关作者
- 刘俊彦

- 作品数:55被引量:34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共青团 青年 青少年 青年工作 中国青少年
- 林蓉

- 作品数:9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
- 研究主题:课程 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 积极心理学 课程实践
- 杨美荣

- 作品数:25被引量:178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心理学系
- 研究主题:大学生 煤矿 母性意识 成就动机 应用心理学
- 曹坚明

-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 研究主题:汉语言文学专业 心理机制 女大学生 翅膀 中文系
- 刘宏森

- 作品数:82被引量:22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 研究主题:青少年 青年 青年研究 共青团 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