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4篇“ 社会主义思潮“的相关文章
- 从空想到科学: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
- 2024年
-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何以必要以及何以实现的基本问题。以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审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整个出场行动,可以发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也历经了一个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过程。中国式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因其空想性和所谓的“中国特色”而退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因其科学性和真正的中国特色而在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了领导核心和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了真正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使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 王连杰丁晓强
- 关键词: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美国新一轮社会主义思潮评析
- 2024年
- 面对2016年以来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形势,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后马克思主义者、传统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有针对性地推出或阐发了自由社会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社会民主主义、新无政府主义的方案。它们构成了美国的新一轮社会主义思潮。一方面,由于有着共同的现实关切,各社会主义方案在拒斥革命社会主义和吸纳左翼民粹主义上展现出相同之处。另一方面,由于所属的流派不同,各社会主义方案在社会主义愿景及其实现方式上又展现出不同之处。美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十字路口,如果各种社会主义方案的提倡者能够求同存异,那么美国的社会主义复兴之势就有可能持续下去;否则,美国社会主义的前景将因流派之争而再次变得黯淡。
- 高建明
- 关键词:自由社会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思潮1900年前在中国的传播
- 2024年
- 1900年之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表现在《普法战纪》对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的报道、《西国近事汇编》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报道、《万国公报》对西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状况的报道、《富国策》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介绍等方面。它具有七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从翻译的语言使用角度讲,它体现着一种中国化特征。第二,1882年基本上可以视为1900年之前中国人认识欧洲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水岭。第三,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想没有做细致的区分,均将其视为新学的一部分引入。第四,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多地认为它是强调“均富”的学说。第五,对欧洲工人运动的报道,表明中国先进分子对欧洲无产阶级力量的逐渐重视。第六,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歪曲而不准确的。第七,早期相关报道及文献背后隐藏着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逻辑。1900年之前,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首先,促成了康有为“大同思想”的萌芽。其次,为中国后来先进分子转向俄国奠定了思想基础。最后,中国人传统的理想社会模型开始发生变化。
- 员俊雅
- 关键词:社会主义
- 侨易视角下的赵必振与早期社会主义思潮传播
- 2024年
- 作为早期社会主义思潮传播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近代知识分子,赵必振在20世纪初译介了《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近世社会主义》等早期社会主义学说著作,是社会主义思潮传播的先行者。赵必振从接触维新思想,到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其一生若干重要节点的思想转变与其早年从家乡常德至长沙,再从长沙流亡日本等数次地域性位置变更密切相关。通过对侨易学视角下赵必振跨地区、跨国间的位置位移轨迹的梳理,在历史语境下更为立体地展现了其思想变化的全貌,充实了清末留日知识分子群体与个体研究的“留学史”研究。
- 仲玉花
- 战后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研究 1945-1949
- 近代以来,“社会主义”一直是知识界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本书聚焦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当时社会主义思潮的成因、话题、性质与结果。书中所阐发的一些问题,如知识界对“社会主义”...
- 李颖作
- 社会主义思潮对近代东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以梁启超与苏丹-加里耶夫的“民族阶级”论为例
- 2024年
- “民族阶级”论是以阶级革命为先声的社会主义思潮在东方本地民族主义中引发的早期回应。这种观念将某一民族共同体整体视为被压迫阶级或无产阶级,试图以民族认同重新界定“阶级”范畴,从而将阶级话语转化为民族话语。梁启超的“四万万劳动阶级”论和苏丹-加里耶夫的“无产阶级民族”论是“民族阶级”论的典型形态。“民族阶级”论是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民族面临反抗外来压迫(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共同历史情境的产物,在他们探索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民族特殊性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也体现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影响。
- 周思成
- 关键词:民族理论阶级论民族主义
- 外在批判与内在证成: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共产党宣言》第三章的理论面向
- 2023年
- 《共产党宣言》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重要的理论武器,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科学的历史性考察,并以此为前提对它们的理论实质及危害作了精准剖析和彻底批判。《共产党宣言》在对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中证成了人民利益观、阶级斗争学说、社会革命思想、历史主体理论等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更加巩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这种外在批判错误思潮和内在证成科学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宣言》具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其真理性的理论精髓,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科学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 王宁
-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社会思潮
-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丛书 马克思与19世纪英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关系研究
- 马克思与19世纪英国社会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不是某种意识形态的虚构,而是一种内嵌于思想史发展过程的有机的现实的理论结构。本书认为,搞清楚马克思与19世纪英国社会主义思潮之间的纷繁关系,不能仅仅从某个现成的结论或预设出发,而...
- 陈挺作
- 21世纪以来国内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现状与前瞻——结合CiteSpaceⅤ的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21世纪以来,国内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在研究文本开拓、代表性人物研究拓展、传统议题推进、研究视域延伸、合作研究强化以及学术话语意识增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对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CiteSpace对该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以期科学研判国内生态社会主义研究的特点、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发展空间。研究发现,国内在该议题研究中存在引领力、阐释力和创新力相对不足,人物研究和文献研究过于聚焦,现实性研究、定量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较少的情况。为此,未来研究需要在中国价值挖掘、理论话语建构、研究方法运用方面进一步完善。
- 薛琳钰刘魁
-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思潮CITESPACE
-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1
- 2022年
- 民主社会主义由一种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最后成为一种社会政治实践,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维护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本文通过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主张和本质的分析,以及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在“四个自信”方面的消极影响的分析,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民主社会主义这一错误思潮的领悟力和辨别力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执行力。
- 苏晔刘旭梦
-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大学生政治认同
相关作者
- 谭庆辉

- 作品数:7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思潮 保守 经世 蠡测 卮言
- 鲁法芹

- 作品数:35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
- 余文烈

- 作品数:62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市场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金融危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徐崇温

- 作品数:288被引量:88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邓小平
- 郑红娥

- 作品数:5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思潮 传播媒介 科学社会主义 媒介 留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