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2篇“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的相关文章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就诊的2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入研究,术前患者给予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的诊断效能。结果2位医生对患者患侧、健侧的神经-血管关联性一致程度较高(Kappa患侧=0.85,Kappa健侧=0.79),患者患侧神经血管阳性率95.4%,66例健侧神经假阳性率为23.6%,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20例手术中发现有118例存在神经血管接触压迫。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扫描检查能够帮助医生了解其神经血管状态,为判断病因以及后续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可靠数据参考,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健康。
- 赵灿伟邹静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血管压迫
- 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对面积痉挛血管神经压迫的患者应用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神经压迫性面肌痉挛患者43例,及同一时间段至我院行体格检查的健康人员43例共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异常组及健康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MRTA扫描检查,分别观察其血管成像结果,对比两组人员成像间的差异,以健康人员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患者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与其对应的MRTA检查结果做对比,以此判断MRTA检查的准确率,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健康组人员经MRTA检查后所有人均未出现异常,异常组人员中其检出率为95.35%(41/43);将健康组与异常组的检查结果对比后可看出两组人员的MRTA成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MRTA可清楚观察出面积痉挛并血管神经压迫患者的具体病灶,其诊断价值较高,可为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提供有效依据,且在所有异常组患者中其检出率较高,此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建议予以推广应用。
- 谭娜
- 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及可靠性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分析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及可靠性。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就诊,接受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扫描的60例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神经血管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经诊断后,其临床诊断准确度为92.9%,患者健侧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情况发生明显低于患侧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发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能够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明确显示,其诊断准确度高,有利于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 吴凤英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靠性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三叉神经痛中的诊断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20例,磁共振诊断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利用多序列原始数据进行冠矢状位重建,进行多方位观察椎-基底动脉与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 MRI诊断20例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其中右侧椎动脉4例,左侧椎动脉8例,未见双侧同时受压表现。基底动脉6例,基底动脉异常分支2例其中18例患者椎-基底动脉均有扩张>4mm,平均(4.9±3)mm,椎-基底动脉颅内段长(29.5±3)mm其中5例合并有颅内腔隙性缺血性改变。结论磁共振技术在显示良好的三叉神经的解剖形态和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走形及形态变化中有着显著的优势,能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的检出率,对临床手术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雷志毅沈海林于乐林尚海龙李振凯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椎-基底动脉三叉神经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
- 2018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后,从影像中分析患者的神经血管关系特征。结果:根据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的检查结果,在8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神经血管关系主要表现为压迫、明确接触、可疑接触、不接触,分别占比57.31%、33.71%、3.37%和5.61%.。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其中4神经血管关系为压迫的患者被误诊为明确接触,2例可疑接触患者被误诊为不接触,其诊断符合率为91.02%。结论:根据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能够在影像中真实、准确的反映出神经血管关系特征,进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杨华何强华李扬王松青
- 关键词: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6年2月—2018年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总计80例,查阅我院内与选取患者相关的各个方面资料,记录MRTA诊断结果以及手术结果,综合分析MRTA在IT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TA诊断结果显示其中患侧神经血管接触或者压迫的患者有76例,所占据比例为95.00%,手术结果显示其中神经血管接触或者压迫的患者有78例,所占据比例为97.50%,两种诊断的诊断结果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MRTA应用到ITN患者的病情诊断中,能够将神经血管关系清晰地反应出来,给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 谷小娜
- 关键词: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组为三叉神经痛患者42例,对照组为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扫描检查,观察脑桥小脑角池内三叉神经和周围血管的关系,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观察组患侧神经血管存在接触或压迫38例,对照组为5例。观察组患侧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的阳性率高于健侧、对照组(P<0.05),后两组对比差别不明显(P>0.05)。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6.15%、87.50%、92.85%。结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主要为三叉神经血管压迫,采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高。
- 黄飞林金香张敏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病因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血管压迫性脑神经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对血管压迫性脑神经病的诊断价值及对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5年5月本院临床诊断并行微血管减压术的血管压迫性脑神经病患者的MRTA资料,并与MVD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300例中,MRTA检查发现症状侧神经血管接触(可疑接触)、压迫284例,阳性率94.7%,非症状侧神经血管接触(可疑接触)、压迫56例,阳性率18.7%,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300例MVD中见神经血管接触、压迫292例。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RTA诊断血管压迫性脑神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3%、37.5%、96.0%。结论 MRTA结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率高,在血管压迫性脑神经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可清晰直观地显示血管对神经的压迫情况,是目前可靠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 张磊杨柳青文利张冬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神经血管压迫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158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07例,面肌痉挛46例,舌咽神经痛5例,回顾性分析MRTA检查中3D-FIESTA、3D-TOF及3D-CE-TOF序列图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MRTA检查中不同序列在术前观察颅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结果与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ular decompression,MVD)中所见结果对照,发现3D-FIESTA、3D-TOF与3D-CE-TOF序列对显示颅神经受压与责任血管关系的能力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独立应用3D-CE-TOF序列对显示颅神经受压责任血管的能力最佳(阳性率95.57%),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可提高导致其受压的责任血管阳性检出率(阳性率93.04%),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与单独应用3D-CE-TOF序列比较,责任血管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TA技术能清楚显示目标颅神经及导致其受压的责任血管,其中以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或独立应用3D-CE-TOF序列显示二者关系最佳。
- 胡兴荣邱妮妮向海波陈华东张丽君
- 关键词:颅神经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 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探讨MRTA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0例HFS患者临床及MR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10例HFS患者,MRTA显示患侧(共215侧,双侧症状5例)有血管压迫和接触面神经分别109侧和86侧,可疑接触9侧,阳性率为94.9%;健侧(205侧)面神经有血管压迫和接触分别12侧和23侧,可疑接触6侧,阳性率为20%。HFS患者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与邻近血管解剖关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症状与血管接触或压迫面神经有显著相关性(P<0.01)。80例手术患者术中见78例有血管压迫或接触,未见责任血管2例;71例术前MRTA与术中所见完全相符,4例术前MRTA阴性患者,术中3例见静脉责任血管。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RTA诊断HFS的灵敏度为96.2%,诊断符合率95.0%。结论MRTA是术前诊断HFS病因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为HFS的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杨柳青张磊张冬文利
- 关键词:面肌痉挛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血管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