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2篇“ 碳氮循环“的相关文章
- 新污染物介导碳氮循环效应与微生物响应机制
- 2025年
- 不断涌现的新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微/纳塑料、抗生素/抗菌剂等,在多介质环境中检出率高,风险隐蔽性强,对生态系统物质生物循环构成威胁。系统综述了典型新污染物对微生物代谢和碳氮循环的影响特征与调控机制,归纳总结了新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工程和自然水环境等不同介质中的生物和生态效应。新污染物通过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抑制关键酶活性等方式影响微生物代谢,进而干扰碳氮循环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针对新污染物多介质/跨介质迁移与(生物)转化过程的复杂性、多污染物混合效应的不确定性以及相应风险效应(动态)评估模型匮乏性,建议未来应聚焦多介质/跨介质环境风险动态模型和微生物响应微观分子机制开展跨学科交叉创新研究,深入探究新污染物在碳氮循环中的关键调控作用,揭示新污染物混合效应对碳氮循环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制。
- 李倩杜树豪高馨馨张丽迎史可梁斌
- 关键词:碳氮循环多介质环境生物效应温室气体
- 土地利用对黄河上游河流碳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
- 2024年
- 以黄河上游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河流清水河为研究对象,结合宏基因组技术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流域水体碳氮循环微生物影响.结果发现,林地用地对水体污染较小,其中NH_(4)^(+)-N、NO_(3)-N、TN、COD平均浓度分别为0.19、1.35、1.66、21.92mg/L,城乡用地造成水体NH_(4)^(+)-N(4.23mg/L)、COD(48.8mg/L)浓度增加,农田用地导致水体NO_(3)-N(21.62mg/L)、TN(31.59mg/L)浓度增加.硝化基因amoAB、nxrAB与碳循环基因sucCD、IDH13、mdh、porAB、gap2在林区河段的相对丰度较高;而反硝化基因napAB、nirKS、nosZ在城乡区河段、农田区河段相对丰度较高.林区河段、城乡区河段碳氮功能优势微生物种类(>20种)高于农田区河段(15种).微生物网络关系表明,城乡区河段和农田区河段相关性边数小于35,林区河段大于35,林区河段微生物网络结构更加复杂.城乡区河段,Paracoccus、Sphingomonas菌属与NH_(4)^(+)-N呈显著负相关,Thalassiosira菌属与NO_(3)-N呈显著正相关;农田区河段,Leptothrix、Methylocystis与NH_(4)^(+)-N、COD呈显著负相关,Acidovorax、Flavobacterium、Hydrogenophaga与NO_(3)-N呈显著负相关.
- 叶凌黄镜洁尹琼琳谢磊白雪庞晴晴赵举杨维功彭福全朱翔杨飞汪龙眠
- 关键词:黄河上游河流土地利用碳氮循环微生物
- 微藻生物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碳氮循环功能的影响研究
- 无机化肥和农药的长期过量使用不仅导致自然环境污染,也危害着土壤健康,制约了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微藻是一类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在代替传统化学肥料方面表现出独有的应用潜力,同时在刺激作物生长和调节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展示出...
- 李富强
- 关键词:土壤细菌
- 灌丛化对祁连山东缘高寒草甸土壤特征及微生物碳氮循环的影响
-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产流地,在维护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平衡、遏制荒漠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祁连山拥有丰富的高寒草甸等优质植被类型,具有气候调节和牧草配置等重要的生态服务。然而,在气候变...
- 包段红
- 关键词:碳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结构
- 生物质炭-沼液配施条件下旱地红壤碳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主控因子与耦合关系
- 2024年
- 为研究生物质炭-沼液配施条件下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本研究以典型旱地红壤为对象,按0%和2%生物质炭添加量(C0和C1)与0%和100%沼液替代比例(B0和B1)配施,探究配施条件下4年间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碳-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特征及其相互耦合关系。结果显示:与空白处理(CK)相比,生物质炭与沼液的联合施用处理(C1B1)土壤pH提升了1.92个单位,容重降低了19.2%,全氮含量则提高了268.6%。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显示,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影响碳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主要因子。相关性热图则表明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irK、nirS和nosZ)与碳降解(chiA、pgu、naglu和gcd)、碳固定(rbcL、frdA、pccA和mct)、甲烷代谢功能基因(mxaF和pmoA)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生物质炭与沼液配施显著提升土壤质量,并通过影响土壤碳氮形态和含量改变碳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最终调控土壤碳氮循环过程。
- 郑一玲范栩妙钟哲伦姚光伟林晨顾佳艳靳泽文平立凤单胜道
- 关键词:生物质炭沼液旱地红壤碳氮循环功能基因
- 回收碳氮循环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碳氮循环的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部设有二氧化碳处理室和氨气处理室,箱体上的相对立的两个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其中,二氧化碳处理室位于进气口与氨气处理室之间,氨气处理室位于二氧化碳处理室...
- 王晨曾思轶高凤雨崔玥周远松鲍艾
- 耦合作物生长与碳氮循环的区域水土资源优化决策方法
- 本发明涉及耦合作物生长与碳氮循环的区域水土资源优化决策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作物生长相关信息;对目标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并对作物生长相关信息根据栅格单元进行相应的空间栅格化处理,获得区域栅格单元作物生长信息;将区域栅...
- 李茉 王利娟 陈颖珊付强 张钟莉莉
- 海南儋州橡胶园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其耦合特征
- 生态系统中的碳氮循环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通过能量转换、物质循环和水分传输过程紧密地耦联在一起。海南是唯一将天然橡胶列为主要农作物的省份,橡胶林已成为该地区主要人工植被类型之一。作为热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橡胶林...
- 杨思琪
- 关键词:橡胶园碳循环氮循环
- 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对设施农业土壤微生物及碳氮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在我国设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肥料的高投入量和低利用率的问题亟待解决。氮肥以硝态氮淋溶、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影响土壤微生物环境和碳氮循环过程的同时,加剧生态污染。针对氮肥高投入量带来的设施农业土壤养分流失问题,了解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对设施土壤微生物及碳氮循环的影响机制,对维持微生物群落动态平衡、温室气体减排、提高设施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综述硝化/脲酶抑制剂、生物炭影响土壤养分循环的作用机制,对多种抑制剂的现存优缺点和生物炭特性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三者近年来在设施农业中的研究应用进展,包括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的单独施用与联合施用对微生物活性、温室气体排放、土壤质量、作物产量的影响,探究3种物质在田间的最佳施用方式及施用量。考虑到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在现阶段的应用仍存在局限性,本文在讨论新型硝化/脲酶抑制剂发展现状的同时,对3种物质未来发展趋势和使用方法进行展望,以期为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生物炭在设施农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郭延轲赵长盛刘伟高新国李鲁震刘绪振董亚男
- 关键词: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生物炭设施土壤
- 长期免耕和秸秆覆盖量对黑土碳氮含量及碳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为探究免耕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黑土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寻找既能满足土壤碳氮积累需求,又能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秸秆覆盖量,本研究依托始建于2007年的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平台,于2020年5月春播前对传统耕作(对照,CT)、免耕+无秸秆覆盖(NT0)、免耕+33%秸秆覆盖(NT_(33))、免耕+67%秸秆覆盖(NT_(67))和免耕+100%秸秆覆盖(NT_(100))处理下土壤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CT相比,NT0的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抗分解性,降低了可溶性有机氮(DON)和铵态氮等可利用养分含量。与NT0相比,免耕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SOC含量,且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NT_(67)和NT_(100)还显著提高了SOC储量,有机质积累效果好。不同秸秆覆盖量对0~10 cm土层土壤氮的影响不同,NT_(33)显著提高了DON含量及其占TN的比例;NT_(67)显著提高了DON含量;NT_(100)显著提高了TN含量。2)与CT相比,NT0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NT0相比,NT_(33)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酶(CB)、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多酚氧化酶(PPO)和POD活性,NT_(67)仅提高了CB、NAG和POD活性,但二者均缓解了微生物养分氮限制;NT_(100)则显著提高了10~20 cm土层PPO活性。3)NT_(33)的秸秆碳转化效率显著高于NT_(100),其经济收益也最高。综上,免耕33%秸秆覆盖处理既能促进养分循环,提高秸秆利用效率,提升黑土质量,又能最大限度保证农民收入,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组合。
- 于洋张常仁杨雅丽徐欣吕付泽郑甜甜解宏图解宏图
- 关键词:秸秆覆盖量土壤碳氮土壤酶
相关作者
- 董云社

- 作品数:97被引量:2,449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土壤呼吸 草地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 碳循环 氮沉降
- 齐玉春

- 作品数:78被引量:1,948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土壤呼吸 草地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 氮沉降 土壤
- 耿元波

- 作品数:57被引量:1,005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羊草草原 土壤呼吸 草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温室气体
- 李明峰

- 作品数:12被引量:2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碳氮循环 温室气体 草原土壤 温带草原 放牧
- 秦小光

- 作品数:94被引量:1,401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黄土 全新世 气候变化 石笋微层 石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