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97篇“ 碰撞造山作用“的相关文章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长岭子斜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成因与碰撞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长岭子斜长花岗斑岩位于大兴安岭锡林浩特增生杂岩带内。本文对长岭子斜长花岗斑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长岭子斜长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8.1±4.7)Ma,是早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继承锆石除外,样品中锆石具有正的εHf(t)值(5.78~12.4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914~488 Ma。长岭子斜长花岗斑岩具有较高的SiO2、Na2O和Al2O3含量以及较低的Fe2O3、MgO和CaO含量,属于偏铝质−过铝质的低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富集Rb、K、U、Th、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d、Ta、Ti等高场强元素。同时,斜长花岗斑岩具有高Sr低Y以及高Sr/Y比等特点,具有典型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形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长岭子斜长花岗斑岩来源于加厚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表明早三叠世兴蒙地区并非岛弧的环境,而是处于碰撞环境,古亚洲洋在该时期已经闭合。
许强伟王玭王志强王成明郑义方京
关键词:锆石HF同位素古亚洲洋
华北克拉通南缘新太古代增生碰撞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启示
地球早期地壳形成和生长过程以及地球动力学演化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难点。华北克拉通经历了早期的陆核形成、新太古代地壳生长、地体拼合与古元古代裂解-陆陆碰撞的克拉通化过程,是探索大陆地壳生长和早期地球动力学体制的天然实...
黄波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花岗绿岩带TTG
华南北缘秭归盆地三叠-侏罗纪沉积记录对秦岭印支碰撞作用的启示
印支期是东亚现今构格局初步形成的阶段,随着南秦岭勉略洋的最终闭合,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完成碰撞拼合,形成了中国中部近东西向展布的复合型带——秦岭-大别带。现有研究揭示,大别带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晚三叠世高压...
柴嵘杨江海杜远生
关键词:秭归盆地华南板块碰撞造山作用侏罗纪
鄂西秭归盆地中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记录及其对秦岭印支碰撞作用的启示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印支期南秦岭勉略洋盆闭合,华南和华北两大块体最终拼贴、构成中国大陆的基本轮廓。普遍认为这一洋陆转换、碰撞发生在三叠纪,但具体时间和空间过程仍存在较多争议。秭归盆地位于秦岭逆冲褶皱带东段南缘,是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沉积序列和碎屑来源上与秦岭印支期作用密切相关。该盆地经历早中三叠世滨-浅海相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角洲-河流相的沉积转变,中三叠统巴东组和上三叠统九里岗组之间发育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之上的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砂岩在碎屑组分上不仅含有泥岩、粉砂岩等沉积岩岩屑和千枚岩、板岩和片岩等中-低级变质岩岩屑,而且还见有中酸性火岩岩屑。结合碎屑锆石颗粒U—Pb定年和古流向数据,这些火岩岩屑揭示北部的秦岭带源区在晚三叠世(225~200Ma)存在火活动,与同期的花岗质侵入岩一起反映秦岭印支期的同碰撞岩浆活动。
柴嵘杨江海杜远生丁典识
关键词:秭归盆地碰撞造山
原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及闭合:阿尔金-祁连-柴北缘系早古生代增生/碰撞作用被引量:129
2015年
分布在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祁连-柴北缘早古生代系被认为是原特提斯构域最北部的构拼合体。与其北侧具有长期增生历史的中亚系相比,特提斯拼合体被认为是各种来自冈瓦纳大陆北部大陆块体相互碰撞的产物。然而,与典型的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碰撞带相比,阿尔金-祁连-柴北缘早古生代系包括有大量蛇绿岩、弧岩浆杂岩、俯冲-增生杂岩等,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青藏高原北部的早古生代系为沿塔里木和华北克拉通边界向南逐渐增生的增生型带。但是,增生模式又很难解释南阿尔金-柴北缘地区普遍存在的与大陆俯冲有关的UHP变质岩、广泛分布的巴罗式变质作用和相关的岩浆作用,以及与碰撞有关的变形构等。在本文中,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综合总结,结合一些新的研究资料,我们提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阿尔金-祁连-柴北缘系中,早古生代时期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作用,即增生和碰撞作用,其主要标志是北祁连-北阿尔金的HP/LT变质带、蛇绿混杂岩及与洋壳俯冲有关的构岩浆作用,以及分布在柴北缘-南阿尔金与大陆俯冲和陆陆碰撞有关的UHP变质带、区域巴罗式变质作用、深熔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及伸展垮塌作用等,并建立了一个反映原特提斯洋俯冲、增生、闭合及碰撞作用的构模式。
张建新于胜尧李云帅喻星星林宜慧毛小红
关键词:碰撞造山早古生代
从变质作用作用:来自青藏高原北缘早古生代增生/碰撞作用的启示
作用(Orogeny)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到脉的建,而且还包括大陆地壳的形成和生长等复杂地质过程(如:Ota and Kaneko,2010)。区域变质带常常占据带的核心部位,是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
张建新
关键词:早古生代北阿尔金变质作用喜马拉雅造山带
东昆仑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与碰撞作用的转换:来自胡晓钦镁铁质岩石的证据被引量:80
2013年
位于东昆仑昆中缝合带内的胡晓钦镁铁质岩石主要以角闪辉绿岩为主。利用锆石LA-ICP-MSU-Pb定年方法获得其结晶年龄为438±2Ma(MSWD=1.06,n=15),表明该岩石应为早志留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样品均具有相对低的TiO2含量(0.43%~1.58%)和变化较高的MgO值(2.83%~8.22%)和Mg#(45~74),相对于原始地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和U等)和轻稀土(LREE),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和Ti),并且具有略微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为3.68~8.20,tDM2为0.90~1.19Ga)。以Mg#作为横坐标的二元图解和(2CaO+Na2O)/TiO2-Al2O3/TiO2图解揭示其形成过程中应主要经历了单斜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岩石样品均具有相对低的Nb/La和Nb/Ce比值(分别为0.15~0.28和0.07~0.13)以及较高的Nb/Ta和Zr/Hf比值(分别为13.15~17.38和36.14~43.88),指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受到地壳混染的影响非常小。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揭示其形成可能与受板片流体交代含尖晶石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有关。胡晓钦镁铁质岩石具有类似岛弧玄武岩特征的地球化学组成,并且其年龄明显早于东昆仑与碰撞相关的榴辉岩相变质年龄(428Ma)和中压(绿帘)角闪岩相变质峰期年龄(427Ma),表明其形成仍与东昆仑洋壳俯冲关系密切。综合区域资料可以判断,胡晓钦镁铁质岩石可能代表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壳俯冲最晚期的岩浆记录。这样可以确定,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最终关闭和碰撞开始的时间为早志留世,洋壳俯冲持续的时间至少为79Myr,碰撞持续时间至少为8Myr。
刘彬马昌前蒋红安郭盼张金阳熊富浩
关键词:早古生代镁铁质岩石东昆仑
秦岭增生、碰撞作用与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秦岭带是由古生代增生与中生代碰撞作用叠合而成。尽管其岩石组合类型复杂多样,但大地构相保留相对齐全。这些相单元与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有密切的时空关系。1秦岭古生代俯冲形成的南、北两套弧-盆体系与VMS型Pb-Zn、Cu、
王宗起阎臻闫全人王涛刘树文徐学义陈俊璐
关键词:斑岩型碰撞造山作用矿带造山型金矿花岗斑岩
秦岭增生、碰撞作用与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秦岭带是由古生代增生与中生代碰撞作用叠合而成。尽管其岩石组合类型复杂多样,但大地构相保留相对齐全。这些相单元与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有密切的时空关系。
王宗起阎臻闫全人王涛刘树文徐学义陈俊璐
关键词: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岩浆活动
都兰地区高压麻粒岩单元的构热历史:对柴北缘古生代碰撞作用的启示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柴北缘是一典型的大陆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以发育典型的榴辉岩、石榴橄榄岩和相关片麻岩为主要特征。通过近几年的野外工作和局部区域的大比例尺野外填图,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最东端都兰地区识别出一个高压麻粒岩次级...
于胜尧
关键词:柴北缘高压麻粒岩变质演化埃达克质岩石

相关作者

陈衍景
作品数:227被引量:3,923H指数:4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金矿床 成矿流体 成矿作用 秦岭造山带
张建新
作品数:192被引量:2,851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柴北缘 榴辉岩 早古生代 北祁连 俯冲
于胜尧
作品数:74被引量:83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柴北缘 早古生代 变质作用 地质意义 深熔作用
罗金海
作品数:115被引量:1,564H指数:2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塔里木盆地 南天山 地球化学特征
杜远生
作品数:266被引量:3,190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泥盆纪 铝土矿 地质意义 锰矿 物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