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2篇“ 矿区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章
- 淮南典型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系统碳增汇修复模式研究
- 2025年
- 采矿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资源固碳能力减弱或丧失.构建形成矿区损毁土地的生态修复与碳增汇协同技术模式,对于指导“双碳”目标下的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李一矿采煤沉陷区为淮南典型资源枯竭研究矿区,采用样地清查,碳储、碳汇、碳收支模型构建的方法,旨在查明淮南李一矿典型采煤沉陷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碳收支状况及碳增汇潜力,进而提出适合淮南典型采煤沉陷区生态系统碳增汇的生态修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淮南李一矿典型采煤沉陷区生态系统植被分布较单一、碳排放量较大、碳储量较低、碳汇能力较弱.现状下李一矿典型采煤沉陷区生态系统碳储量为2.4456万t,年碳排放量为30.32 t;若将用于重新利用的荒废耕地和建筑拆除场地(目前状态为草地)改造为林地,李一矿典型采煤沉陷区生态系统稳定后的碳储量将为3.9177万t,年碳排放量将为-5.14 t,产生碳吸收效应;若将其改造为耕地,则李一矿典型采煤沉陷区生态系统稳定后的碳储量为3.9177万t,年碳排放量将增加到62.83 t.对比分析发现林地在矿区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提升中尤为重要,不仅可降低矿区碳排放量,还能增加生态系统碳储量.“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整体规划协同生态系统要素碳汇功能提升”的“点—面协同增汇模式”对于分布范围广、土地碳库损毁严重的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碳增汇的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郭玉良刘世奇桑树勋陈伟伟张芮王庆刚曹银南曹银南贠宇春丁映红
-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碳收支碳储量
- 黄土高原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以平朔矿区为例被引量:4
- 2024年
- 开展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析对保护矿区生态环境、提升矿区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3S技术、价值当量法和生态贡献度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典型矿区——平朔矿区199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平朔矿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迥异,耕地面积减少最大(1122.72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大(2044.23 hm2)。(2)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由1990年的19562.43×104元减少到2010年的11265.40×104元,再增加到2020年的15755.47×104元,1990—2010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和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幅减少,2010—2020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矿区实施了大量生态恢复治理工程。(3)1990—2020年平朔矿区除保持土壤价值增加外,其他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水源涵养、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价值减少幅度较大,分别减少了115.84%、69.92%、18.29%。(4)1990—2020年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特征。(5)平朔矿区草地、建设用地和林地的生态贡献度分别是-41.52%、-34.49%和-10.09%,三者是主要的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
- 孟宪文曹君薛占金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朔矿区黄土高原
- 内蒙古煤矿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煤矿区的生产对周边环境持续造成威胁,造成煤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下降,煤矿区生态环境的治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
- 王燕
- 关键词:煤矿区生态系统服务贝叶斯网络模型
- 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
- 2024年
- 深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对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双赢”具有重要意义.以平朔矿区为研究区域,以生态系统服务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当量法和权衡协同度,对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0年—2020年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3806.96×10^(4)元,其中水源涵养减少最大(2091.01×10^(4)元);(2)1990年—2020年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以协同为主(占80.25%),水源涵养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度最大,而保持土壤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度最大.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有助于矿区生态管理科学化、生态效益最大化.
- 孟宪文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平朔矿区
- 一种深海多金属结核矿区生态系统修复验证方法
- 本发明涉及深海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海多金属结核矿区生态系统修复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环境基线数据采集:采集目标矿区的环境基线数据;S2,生态修复方案制定与实施:结合目标矿区的生态特性,制定修复方案,实...
- 张文全高祥兴胥维坤刘震王洪亮
- 一种矿区生态系统和养护管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矿区生态系统和养护管理装置,包括矿区高处,所述矿区高处的顶端内壁设置有多个养护管理装置,且多个养护管理装置呈等密度分布,多个所述养护管理装置包括支架,且支架的底端内壁活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壁活动连接...
- 柳智王晖
- 矿区生态系统演变与修复模式研究被引量:11
- 2023年
-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造成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影响矿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明晰矿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机理,对研究受损矿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矿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阐述矿区生态系统作为社会-经济-自然一体的复合型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结构和功能。矿区生态系统具有复合性,人工性,开放性和能量、物质流动的特殊性等特征,能够在维持系统内部能量、物质、信息流动平衡的同时,与外部系统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明确了煤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的2种类型,位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矿区生态系统演变成荒漠或半荒漠生态系统、位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的矿区生态系统演变成水域或水陆共生生态系统;演变阶段可划分为原生态系统阶段、系统受损阶段、系统重建阶段以及系统动态平衡阶段等4个阶段。针对受损矿区生态系统的修复,提出3种修复模式:自然年恢复模式、辅助再生模式和生态重建模式。本文在总结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类型、演变阶段及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矿区生态系统的修复模式,旨在为矿区生态系统提供科学、合理的修复和重建模式,人工正确诱导受损矿区生态系统的最终演替方向,确保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重建的潜在风险最小化,从而促进矿区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合理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 李云鹏孔胃楚储蔡永宁
- 关键词:矿区生态系统
- 半干旱地区矿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评价——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例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评价2000—2020年神府—东胜矿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变化情况,探讨矿区生态系统功能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半干旱地区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生态功能提升途径,为半干旱地区生产建设项目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和风力侵蚀模型,基于栅格像元计算不同时期(2000,2010和2020年)神府—东胜矿区土壤保持量,评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植被覆盖度、不同矿井土壤保持量的时空变化。[结果]①神府—东胜矿区潜在土壤侵蚀量为3.76×10^(6) t/a,矿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由2000年的2.30×10^(6) t增长到2010年的3.17×10^(6) t,矿区生态系统减少风蚀量作用显著增加。②2000—2020年,矿区耕地、沙地和裸土地面积持续减少,园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园林草地土壤保持量由1.18×10^(6) t/a增加到2.78×10^(6) t/a。③矿区植被由低覆盖度向中高覆盖度转变。2020年,中覆盖度和中高覆盖度林地土壤保持量占矿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的67.12%。④治理程度不同的矿井土壤保持量均明显提高。[结论]2000—2020年,神府—东胜矿区土壤保持功能显著提升。半干旱地区生产建设项目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生态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探索生态经济实现路径,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双赢。
- 徐佳曹雪峰曹雪峰行仙峰徐荣
-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
- 晋西黄土高原矿区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居民福祉效应,对该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黄土高原三川河流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居民感知近十年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趋势,多种数理统计方法识别不同社会经济特征受访者对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的认知差异,并且揭示影响居民福祉的关键因素。[结果](1)居民感知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下降类型为木材供给、净化空气、水源供给和粮食供给,增加类型为水源涵养、美学景观、休闲娱乐、灾害调节和水土保持;(2)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与受访居民社会经济特征紧密相连。不同社会经济特征受访者福祉水平不同且存在显著差异,另外Kruskal-Wallis检验和多重比较显示居民性别、年龄、收入来源和文化程度方面与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显著相关(p<0.05)且各组间有显著差异;(3)冗余分析显示供给服务和收入是影响居民福祉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和关键因子。[结论]建议政府制定全方位生态经济发展政策,重点关注供给服务的变化,统筹多项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协调发展,同时探索多渠道收入来源,助力矿区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长效发展。
- 梁秀琴冯强段宝玲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 地质水工环境对矿区生态系统影响与恢复研究
- 2023年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对各类资源需求量持续上涨,特别是矿产资源需求量显著增长,导致更多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然而,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矿山地质水工环境,因其在矿产资源开采中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直接导致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增大地质灾害产生概率。并且,这类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问题在矿山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中,也在不断提升污染严重程度和地质灾害影响力,逐步对周围居民生活及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这种情况下,为确保矿区生态系统稳定,应当重视地质水工环境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借助该研究过程可以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调整优化,避免对生态系统产生恶劣影响,从而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地质水工环境概述,明确了矿山地质水工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了地质水工环境对矿区生态系统影响,阐述了地质水工环境对矿区生态系统影响及恢复策略。
- 危洪巧
- 关键词:生态系统
相关作者
- 闫旭骞

- 作品数:30被引量:21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工商学院
- 研究主题:生态系统健康 矿区生态系统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 复合生态系统 矿产资源
- 王广成

- 作品数:64被引量:47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煤炭矿区 矿产资源 复合生态系统 煤炭资源资产 煤炭资源
- 谢守祥

- 作品数:114被引量:4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 研究主题:企业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竞争优势 家族企业
- 陈小毅

- 作品数:16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中小企业 知识管理 社会信用体系 产业结构 伦理经营
- 林大泽

- 作品数:78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爆破 锡铁山铅锌矿 组播树 组播路由 装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