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5469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的相关文章
- 新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特区建设的举措与实践——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类专业为例
- 2025年
- 以石油与天然气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分别从思政育人、研究生培养方向、理论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导师人才队伍以及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出发,探讨新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特区建设的路径,明确石油天然气产业全链条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向,建立新时代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与质控标准。建设经验和做法助力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升,同时具有在同类高校推广应用的前景。
- 王志华杨二龙孙巍王凤娇张军刘音颂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优势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高等学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类系列教材 LNG储运基础
- 《LNG储运基础》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系统介绍了LNG的工厂生产、运输与管道设计、接收终端、汽车加注站、安全管理以及能量系统的分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力求反映LNG储运...
- 王国付编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本书对国内石油高校,特别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近年来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建设方面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的发展历程、基本要求、知识体系、核心课程指南、案例库建设、能力要求以及质量保障等...
- 张广清
- “双碳”背景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类专业“地质-工程-生态”一体化教学创新
- 2024年
- 在“双碳”目标和新工科背景下,强化石油工程、石油地质与绿色环保紧密结合的学科特色,本文提出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类专业“地质-工程-生态”一体化教学新理念和改革思路,阐述了“地质-工程-生态”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人才改革措施,系统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的扎实理论知识、突出创新能力、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多学科交叉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满足我国复杂油气对“绿色”“经济”“高效”勘探开发复合创新型人才的特殊需求。
- 朱海燕刘清友程孝良
- 关键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教学创新
- 对冲式消能器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中的应用及优缺点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对冲式消能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的振动控制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井下设备的振动幅值,提高钻井效率和安全性。通过对冲式消能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包括将能量转化成流体动能和弹性势能的消能原理阐述。探讨对冲式消能器在井下钻井、生产、运输等环节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对冲式消能器可以降低钻柱、钻头和钻具的振动幅值,从而提高钻井效率和井下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对冲式消能器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设备的振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运输过程中,对冲式消能器可以降低油气管道的振动幅值,减少管道的疲劳损伤,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对冲式消能器的应用范围,提高工程实践效益。
- 王丽斌苏伟
- 关键词:消能阻尼能力振动频率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工程伦理课程作为一门以理论实践型为主的工科类课程,其对工程活动中规避风险以及顺利实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接触具有专业特色的相关工程活动较多,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伦理,如何规避和选择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高等院校开设工程伦理课程的现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认为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重视度不够、开课周期短、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以我校石油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调研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学生对于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问卷分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共计收回调查问卷104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为工程伦理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 纪国法孙海恒李忠慧江厚顺张顶学
- 关键词:工程伦理教育专业学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调查问卷教学效果评价
- 产教研深度融合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为例
- 2023年
-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增长,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为例,目前的培养模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实践课程占比小、实践创新平台和项目缺乏、现存校企联合模式不适用、毕业论文工作与实践课程冲突、评价要求与实践脱节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产教研深度融合的具体应对措施,为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提供思路,为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 潘一王舒瑶胡志勇蔡家铁杨双春
-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索——以“高等油气藏工程”课程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油气行业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等相关领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及创新实践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课程思政存在的难点,以核心课程“高等油气藏工程”的课程思政探索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理念和教学实施情况,通过上述探索,明确了“四面一体”思政需求,提炼出“321”核心思政要素,构建了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方法,建立了丰富的配套教学资源,形成了课程思政评价改进机制,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课程思政探索提供了参考。
- 窦祥骥何岩峰钱坤邢国强
-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铁人精神油气行业油气藏工程
- 基于可拓理论-云模型的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科研创新能力评价被引量:3
- 2023年
- 为评价我国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结合石油院校自身特点,选取代表性的五所石油高校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影响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因素,从创新潜能、转化环境、创新效能3个因素层出发,构建以生均教研设备、国家级特色专业、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等12个因素为指标层的评价体系;为了克服科研创新能力评价系统中多指标不相容性和指标分级随机性与模糊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构建了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可拓理论—云模型,通过改进AHP(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权重方法和确定度矩阵计算指标等级的综合云关联度,进而确定石油高校科研创新能力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表明:五所石油高校的石油与天然气一级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整体上呈现一定差异,科研转化环境和创新效能是制约科研创新能力的瓶颈,与各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实际科研创新情况基本吻合。可拓理论—云模型方法结果可靠,为石油高校一级学科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张园郑志学李华清
- 关键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建设科研创新能力
- 特色学科学生国际流动的影响因素及特点——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为例
- 2023年
- 为明确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学生国际流动的影响因素及特点,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学生国际流动的影响因素及特点后,收集2016—2021年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接收国际学生及在读研究生出国访学的数据样本,分析发现国际学生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攻读学位逐渐由本科向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过渡,说明经贸合作能促进学生的国际交流,同时,也证实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A+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出国访学研究生均基于国家公派或学校资助,选择目的国时更关注研究团队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 徐广丽蔡亮学李皋李安然张继
- 关键词:影响因素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