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5篇“ 睑板腺癌“的相关文章
睑板腺的治疗研究进展
2023年
睑板腺是源于机体睑板腺和睫毛的皮脂腺,位居我国眼睑恶性肿瘤第2位,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由于其易误诊、高复发、局部扩散及远处转移的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尤为重要。目前,睑板腺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随着手术及放射治疗方式的改进、相关基因的发现、局部化学治疗药物的使用,以及光动力疗法的出现,睑板腺的治疗选择方式越来越多。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睑板腺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黄文停(综述)刘慧霞倪梦圆
关键词:睑板腺癌眼睑重建
误诊为睑板腺的泪腺腺样囊性1例
2023年
患者男性,45岁。以“发现左眼上眼睑肿胀伴皮下肿物1年余”之主诉入院。患者自述1年前,偶然发现左眼上眼睑肿胀,颞侧皮下可触及一肿物,无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不适,未予诊治。2个月前肿物较前变大,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左眼眶内肿物切除探查术,切除小块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回报:细胞呈巢团样、筛状、条带状分布,细胞核浆比高,可见异形及核分裂像,考虑上皮来源肿瘤,建议免疫组化除外鳞
胡亚光裴澄葛心马建民
关键词:睑板腺癌眼痛病理结果鳞癌
睑板腺手术切除合并睑缺损重建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睑板腺(MGC)手术切除合并睑缺损重建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4月。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MedCalc软件对复发率进行定量Meta分析,描述性分析其他结局。结果研究共纳入22项回顾性病例研究文献,包括了335名患者。使用不同的睑缺损重建方式均能改善眼睑的形态和功能,加权合并复发率为7.23%。74例患者报告睫毛缺损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MGC手术切除合并睑缺损重建后复发率低,眼睑形态功能恢复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赵瑜祁玮白蓉郝红艳李盛李军
关键词:睑板腺癌睑缺损META分析
睑板腺腮腺及下颌下区颈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被引量:1
2022年
睑板腺常发生于上眼睑,转移至腮腺及下颌下淋巴结者较为少见,临床上需与腮腺原发肿瘤相鉴别。本文报告1例上眼睑睑板腺转移至腮腺及下颌下区淋巴结病例,为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付洪海邱娜娜孙乐刚王芳
关键词:睑板腺癌腮腺
睑板腺与基底细胞的CT和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2022年
目的:探讨睑板腺(SC)与基底细胞(BCC)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4例SC和7例B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结果:在14例SC患者中6例行CT平扫检查,7例行MRI平扫检查,1例行CT与MRI检查;在7例BCC患者中1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MRI平扫检查,1例行CT与MRI检查。SC病例中92.9%为女性(13/14),50%发生于上睑(7/14),病灶形态多数呈环条状和结节状(12/14),半数病灶边界不清晰(7/14),病灶内常出现“弧形征”(5/14)和气体征(4/7),1例侵犯邻近眼眶组织;BCC病例男女患者比例相近,病灶全部位于下睑(7/7),近半数病灶形态呈结节状(3/7),边界多数较清晰(6/7),1例病灶内见钙化灶,未见病灶侵犯邻近组织。结论:SC与BCC在流行病学、发病部位、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掌握二者鉴别要点可提高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
吴爽曹伟张涛许旭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睑板腺癌基底细胞癌
睑板腺差异表达miRNA筛选及miR-3907功能机制研究
2022年
目的筛选睑板腺(MGC)差异表达微小RNA(miRNA)并探究微小RNA-3907(miR-3907)对MG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研究。收集2011年7月至2019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MGC患者的组织样本及旁组织样本。应用miRNA芯片对其中5份MGC与旁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筛选。选取MGC中表达显著上调的miR-3907为观察对象,通过生物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实验预测并鉴定miR-3907靶基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18份MGC组织及6份旁组织样本中靶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培养的MGC原代细胞中分别进行miR-3907过表达、miR-3907敲减、靶基因敲减、miR-3907敲减+靶基因敲减转染并分别设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各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划痕实验评估转染后MG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主要为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与旁组织样本相比,MGC样本共筛选出表达上调的miRNA 22个,表达下调的miRNA 5个,其中miR-3907表达显著上调。生信数据库与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血小板凝血蛋白酶1(THBS1)为miR-3907的下游靶基因。旁组织中THBS1蛋白阳性表达率(6/6)显著高于MGC组织(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与对照组比较,miR-3907过表达组48、72 h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F=3.70、2.65);24 h后细胞迁移率显著增高(54.6%±3.4%与34.2%±0.6%比较;t=8.34);miR-3907敲减组24、48、72 h细胞增殖能力降低(F=3.10、2.17、3.09)、24 h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40.8%±2.8%与69.7%±2.7%比较;t=10.42);THBS1敲减组24、48和72 h细胞增殖能力增强(F=3.84、3.79、2.24)、24 h后细胞迁移率显著增加(82.5%±1.9%与37.6%±5.1%比较;t=11.74);miR-3907敲减+THBS1敲减组24、48 h细胞增殖能力增强(F=3.97、3.31)、24 h细胞迁移率显著增�
张传丽刘勋姜美霞朱利民林婷婷何彦津
关键词:眼睑肿瘤睑板腺微RNAS凝血酶敏感蛋白1细胞运动
睑板腺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年
睑板腺(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又称麦氏腺,起源于睑板腺上皮,是我国眼睑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基底细胞[1]。MGC发病早期无特异临床症状,很容易被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期[2],因此,早期诊断对改善MGC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对提高MGC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主要总结了最新的MGC标志物,用以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对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郭祈涵马建民
关键词:睑板腺癌流行病学
51例睑板腺临床资料与院前诊治存在问题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睑板腺的临床资料及院前诊治存在的问题。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睑板腺患者51例。方法回顾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信息、院前诊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指标临床资料、患病年龄、院前诊断和治疗经过,入院后情况和肿瘤的TNM分期。结果51例睑板腺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9.8±13.0)岁;上睑29例、下睑22例。病史时间6个月及以内15例(29.4%),6个月以上36例(70.6%)。院前诊断眼睑肿瘤39例、睑缘结膜炎6例、霰粒肿6例。院前治疗过程中40例曾至少1次、最多5次手术。31例曾做病理检查,睑板腺14例、其他眼睑肿瘤15例、皮脂腺增生和霰粒肿各1例。入院时眼睑复发肿瘤29例、病检恶性转来进一步处理15例、未做治疗7例。肿瘤TNM分期:T1期3例、T2期29例、T3期13例、T4期6例。结论本组睑板腺患者约70%未在发病6个月内得到适当治疗,临床和病理检查误诊率均较高,治疗多不规范,入院时多为复发和中晚期病例。目前中下级医院中睑板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待于提高。(眼科,2021,30:307-311)。
黄政钛张珂王丽丽朱豫
关键词:睑板腺癌误诊误治
睑板腺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睑板腺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睑板腺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睑板腺患者的基本资料,统计睑板腺患者治疗前的肿瘤直径、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及术后用药情况。随访3年,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及术后辅助用药情况睑板腺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睑板腺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睑板腺患者中,2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6%。不同性别、年龄睑板腺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1 cm、侵及浆膜、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睑板腺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分别高于肿瘤直径﹤1 cm、未及浆膜、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低分化睑板腺患者的术后复发率高于高分化、中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用药睑板腺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于未辅助用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术后辅助用药情况均是睑板腺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根据睑板腺患者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术后辅助用药情况,预估患者术后复发率,能够为改善睑板腺患者预后提供帮助。
李琰尚利晓李燕伟
关键词:睑板腺癌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
睑板腺组织p21、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0年
目的研究p21、p53蛋白在睑板腺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睑板腺患者,取其睑板腺组织及其中40例患者的旁组织作为检测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p2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睑板腺患者睑板腺组织p21、p53蛋白表达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睑板腺组织中p2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局部浸润情况和复发情况睑板腺患者睑板腺组织p2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和复发是睑板腺患者睑板腺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是睑板腺患者睑板腺组织p 53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睑板腺组织中p21蛋白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13,P<0.01)。结论p21、p53蛋白在睑板腺组织表达水平明显较高,其中p21蛋白对早期疾病和预后均存在一定影响,而p53蛋白仅对疾病早期有一定影响,且p21、p53蛋白在睑板腺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马宇周利晓刘意
关键词:睑板腺癌P21蛋白P53蛋白

相关作者

范先群
作品数:648被引量:1,40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眼眶 葡萄膜黑色素瘤 眼眶骨折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睑
蔡季平
作品数:269被引量:589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白内障 甲状腺相关眼病 纳米粒 眼眶 META分析
魏锐利
作品数:549被引量:1,079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相关眼病 眼眶 眼眶肿瘤 眼附属器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李由
作品数:121被引量:325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白内障 META分析 甲状腺相关眼病 眼眶肿瘤 人工晶体
李亚楠
作品数:9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眼睑重建术 睑板腺癌 切除 LASIK 眼睑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