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9篇“ 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文章
真菌性-鼻窦炎被引量:64
2005年
赵长青
关键词:真菌性鼻-鼻窦炎免疫功能缺陷感染发病率鼻窦疾病正常菌群侵袭型
真菌性-鼻窦炎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分类及诊治,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真菌性鼻窦炎26例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随访6个月到5年,治愈率96 15%;分泌物涂片真菌率为92 31%;真菌培养阳率为69 23%,曲霉菌属占83 33%;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的类型不同,其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各不相同,明确诊断依赖于思想重视、典型的分泌物、临床表现和CT检查及真菌学检查;彻底清理病变、术后定期复查是主要治疗手段。临床医师特别是中小医院临床医师(包括放射科医师)要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和诊治水平,尽量减少漏诊、误诊和误治。
刘亭彦彭华光蒲章杰蒋建华
关键词:真菌鼻-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
本文分析了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明显增加的因素,论述了真菌性-鼻窦炎疾病的特点,阐述了积极的内科治疗和手术相结合的方案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最佳措施。
赵长青
关键词:鼻窦炎发病率皮质类固醇
文献传递
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发现与历史:对真的-鼻窦炎的认识经历了近百年◆1791年:由Pnignaud首例报告,但无病原学依据;◆1893年;首次病原学证实曲霉菌,称为'鼻窦曲霉菌瘤'或'鼻窦曲霉菌肉芽...
郭镇平
真菌性-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CT影像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CT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5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取病变处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n=35)和非感染组(n=45),均开展CT检查,比较两组CT影像特征。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病灶主要累及部位为上颌窦(42.86%、42.22%),其次是蝶窦(25.71%、28.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特征多为鼻窦壁增厚(97.14%、100.00%)、鼻窦内软组织影(82.86%、71.11%)、钙化灶(94.29%、91.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有液平的患者(42.86%vs 0.00%)多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且广泛的窦壁破坏的患者(48.57%vs 11.11%)多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及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均可出现鼻窦壁增厚、钙化灶等CT表现,但真菌性-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可伴有液平,且对窦壁的破坏程度严重而广泛。
陈灼
关键词:真菌性鼻-鼻窦炎CT细菌感染高密度影
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扩大的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内镜鼻窦手术应用于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扩大患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临沂河东医院收治的72例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扩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比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参比组实行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采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有效率、炎症因子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参比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11)。治疗后,研究组的左、右腔阻力小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5、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术腔粘连闭塞、出血严重、腔结痂)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扩大患者的治疗选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更好,有利于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整体疗效高。
张蕾田双双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手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雌激素及其受体在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024年
【目的】探索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ER)对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NIFS)发病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NIFS患者标本归为NIFS组,30位健康志愿者的样本归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标本,HE染色分别检测各组中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ER表达情况,qPCR测定NF-κB、IKK和MASPIN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NF-κB、IKK和MASP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IFS组中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NIFS组中ER评分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IFS组中平均高密度值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FS组的NF-κB、核因子κB抑制因子激酶(IKK)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MASPIN)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和P<0.05),NIFS组的NF-κB、IKK和MASPIN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增加(P<0.01),且NIFS组中NF-κB、IKK和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和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ER、NF-κB、IKK和MASP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表明ER阳患者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显著增加,提示雌激素及其受体参与了NIFS的发病机制。
杨传梅苏雅妃沈潞华张虹王腾季思宇肖志勇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核因子ΚB
内镜手术联合苍耳子散合银黄连蒲汤治疗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内镜手术联合苍耳子散合银黄连蒲汤治疗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NIFR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0例NIF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均行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加苍耳子散合银黄连蒲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客观症状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略高于对照组的9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Lund-Kennedy、Lund-Mackay、匹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VAS、Lund-Kennedy、Lund-Mackay、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手术联合苍耳子散合银黄连蒲汤治疗NIFRS,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更利于改善患者的主客观症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益建王军民
真菌性-鼻窦炎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23年
真菌性-鼻窦炎科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环境污染相关,也可能与体检工作的普遍展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使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率提高有关。这种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重视。
许建忠茅金金陆双艳
关键词:鼻窦炎真菌
285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及病原菌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多中心回顾探究慢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点,加深临床对慢真菌性-鼻窦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研究的方法,对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漳州市第二医院及解放军联勤部队909医院,从2008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285例慢真菌性-鼻窦炎病例中系统分析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菌种分析、影像解剖学、病理学检查以及治疗方法。结果285例慢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临床表现主要以塞(50.18%)、头痛(40.70%)、流涕(16.49%)为主,发病多为单侧上颌窦发病(67.37%);影像学特点为变鼻窦内软组织结节状或息肉状不规则增生,其上多见点状或斑块状高密度钙化,侵袭病变可见骨质破坏;手术是治疗慢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方式,285例患者均采用内镜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病原学检测发现曲霉感染241例(84.56%),毛霉感染22例(7.71%)。结论慢真菌性-鼻窦炎是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慢-鼻窦炎,多为曲霉感染导致的单侧上颌窦发病,内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邹柳凤朱雅静郑毅洋康渊春谢铠鹏伍小琴彭浒廖建春
关键词:病原菌

相关作者

刘红刚
作品数:320被引量:1,351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病理学 病理诊断 临床病理分析 鼻腔鼻窦 临床病理
程友
作品数:114被引量:461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诱导痰 变应性鼻炎 并发症 非变应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刘亭彦
作品数:62被引量:191H指数:9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鼻内窥镜 喉鳞状细胞癌 喉癌 喉肿瘤 葫芦素B
江满杰
作品数:150被引量:728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儿童 鼻内镜下 鼻内镜 额窦
李泽卿
作品数:205被引量:836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儿童 额窦 文献复习 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