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8篇“ 监测麻醉“的相关文章
监测麻醉下局部软组织浸润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监测麻醉联合局部软组织浸润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IT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监测麻醉联合局部软组织浸润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血红蛋白(Hb)、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_(2))]、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液体输注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小HR快于对照组,术前术后Hb差值高于对照组,最大HR、最小RR均慢于对照组,ET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大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2 h后,观察组血清MDA、IL-2、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对乙基苯酚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麻醉下局部软组织浸润麻醉应用于老年ITF患者手术中,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缓解患者镇痛程度,减少并发症。
齐文举刘淑彬徐康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监测麻醉疼痛分级
一种防松脱的危重患者监测麻醉面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松脱的危重患者监测麻醉面罩,包括麻醉面罩本体,所述麻醉面罩本体的右侧设置有气垫,且麻醉面罩本体的底部滑动有气管;还包括:绑带,其后端固定在麻醉面罩本体的后侧,且绑带的前端通过卡紧盒的内部构成滑动机构...
李明杰
经鼻高流量吸氧对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监测麻醉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对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监测麻醉中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3—10月收治的104例行ERCP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监测麻醉下行ERCP手术。A组患者采用HFNC预吸氧,B组患者采用鼻导管预吸氧。分别于预吸氧前(T_(0))、诱导后(T_(1))、进镜过咽喉(T_(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T_(3))、退镜(T_(4))、苏醒(T_(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分别于T_(0)、T_(2)、T_(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记录两组患者总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HR、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_(2)、T_(3)、T_(4)、T_(5)时的SpO_(2)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_(2)、T_(5)时的PaO_(2)高于B组,T_(5)时的PaCO_(2)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13/52),低于B组的61.54%(3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可降低老年患者ERCP手术监测麻醉中低氧血症的发生,不增加术中二氧化碳潴留风险,且安全舒适。
裘治慧宋丹丹刁玉刚陈宁许兆柱赵婉彤
关键词:高流量吸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监测麻醉老年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的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麻醉深度的效果。方法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麻醉诱导2组均由静脉通道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10μ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3 mg/kg、依托咪酯0.3 mg/kg静推,诱导期血压下降给予升压药。观察记录气管插管即刻(T0)、锯胸骨即刻(T1)、体外循环开始10 min(T2)、鼻温最低时(T3)、复温至36度时(T4)、体外循环停止时(T5)各时点BIS值。术中麻醉维持期2组均持续泵注0.5μg·kg^(-1)·h^(-1)的右美托咪定,切皮及锯胸骨前按10μg/kg追加芬太尼,观察组观察组丙泊酚泵注剂量通过BIS值的变化进行调整,术中维持BIS值40~60。对照组也使用BIS监测,但BIS值对主麻医师隐藏,术中用药剂量由麻醉医师根据传统标准视血压心率进行调整,术后收集数据者从监护记录调取对照组术中BIS值,2组血压通过血管活性药泵注尽量维持在不高或不低于术前基础值的20%以内。记录整个手术过程丙泊酚总用量、血管活性药用量、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转机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术后转出监护室时间、术后3 d随访患者是否存在与手术相关的记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术中芬太尼总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丙泊酚总用量观察组小于对照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点BIS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BIS值均随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后平稳,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转出CS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麻醉中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保障手术顺�
黄红梅李喜松覃思平李惠雯
关键词:体外循环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老年ERCP手术监测麻醉中降低低氧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经鼻高流量吸氧(high flow nasal cannulae,HFNC)与普通鼻导管吸氧在老年患者ERCP手术监测麻醉中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3月-2022...
裘治慧
关键词:高流量吸氧ERCP老年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术中的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深度检测的方法不同,分为行BIS监测麻醉深度的32例(观察组)和麻醉师按经验监测的3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术中用BIS行麻醉深度监测,可有效控制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保证恢复质量。
张瑞权粱超陈祖涛
关键词:下肢骨折脑电双频指数麻醉深度监测老年人
监测麻醉辅助局部软组织浸润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监测麻醉辅助局部软组织浸润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因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男32例,女58例,年龄64~91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Ⅳ级。随机将患者均分为监测麻醉辅助局部软组织浸润麻醉组(监测麻醉组)、全身麻醉组及椎管内麻醉组。全身麻醉建立静脉通路后,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进行插管前诱导,术中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全麻。椎管内麻醉组取侧卧位,使用5 mg/ml罗哌卡因注射液2 ml注入患者蛛网膜下腔。监测麻醉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维持脑电双频谱(BIS)值70~80、生命体征平稳及无自发活动状态。术中使用罗哌卡因溶液局部软组织浸润麻醉。结果3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麻醉组表现出了更稳定的维持术中生理参数。术后前3 h内,监测麻醉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监测麻醉组术后48 h内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的剂量更小(P<0.05),而其他指标如手术时间、住院时间、30 d内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使用监测麻醉辅助局部软组织浸润麻醉安全有效。
柏耀林尚磊晶周茂菁
关键词:监测麻醉股骨粗隆间骨折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对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术后脑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系统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对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术后脑功能影响,以期为行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改善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借鉴。方法:选取48例行颅内动脉瘤夹毕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医师通过临床经验以及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麻醉深度,观察组医师通过BIS监测控制麻醉深度,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术毕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等指标差异以期系统评估BIS监测麻醉对于提高麻醉效果的临床应用潜力。其次,通过比较两组患者Aldrete评分以及神经元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期评估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术中使用BIS检测是否有利于脑功能恢复。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术毕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NSE水平为(48.5±17.2)ng/ml,对照组患者NSE水平为(76.5±22.5)n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观察组患者的Aldrete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麻醉能显著降低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患者的麻醉药用量,提高手术安全性。且BIS联合NSE监测对于预测颅内动脉瘤夹毕术患者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方锐伦瞿波张颖娟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监测麻醉管理下肺肿瘤射频消融术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原发性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病种之一[1]。对于肿瘤分期较早,并发基础疾病少或控制好的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并行淋巴结清扫是首选且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但若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或合并有高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其他严重疾病,手术治疗可能是有高风险的。射频消融术(RFA)是一种微创技术[2]在治疗肺肿瘤方面具有创伤小、疗效明确、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及适应人群广等优点。本文就监测麻醉管理(MAC)下肺肿瘤RF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林仲兰周赟孙建良
关键词:监测麻醉肺肿瘤射频消融术
一种监测麻醉深度的麻醉机器人
本发明属于医用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监测麻醉深度的麻醉机器人,包括监测台、监测系统、活动组件、调整组件、拍摄组件、底座和贴片组件;活动组件设置在监测台的一侧;调整组件设置在活动组件的一端,拍摄组件安装在调整组件...
涂建光成志标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金强
作品数:65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肺动脉高压 监测麻醉 血流动力学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老年
孙莹杰
作品数:185被引量:545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术 失血性休克 盐酸戊乙奎醚 异丙酚
张瑜
作品数:18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硬膜下血肿 体外循环 监测麻醉 瑞芬太尼 胃蠕动
张铁铮
作品数:461被引量:1,363H指数:16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失血性休克 异丙酚 麻醉 麻醉处理
王国良
作品数:179被引量:71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胶质瘤 显微手术 癫痫 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