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篇“ 监察法规“的相关文章
《立》上监察法条款的体系解释被引量:1
2024年
新修改的《立》第118条可以称之为监察法条款,该条款以简洁的表达方式明确监察法的制定依据和备案审查的要求,但未能对监察法的主要内容作出定。理论界据此认为,监察法的此种嵌入式立不利于发挥《立范与监督立活动之功能。从监察法的产生过程来分析,监察法嵌入《立》附则部分的可能原因是缺乏相关定。在此背景下,《立》以嵌入方式形成监察法条款具有合理性。因为《监察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决定较为全面地定了监察法律依据、制定程序、立事项和备案审查等主要内容,这些定与监察法条款构成一个内在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拓展了监察法条款的内容,能够发挥《立范和约束监察法的作用。为了完善《立》的内容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设置专章监察法,并且从《立》文本结构的科学性出发对监察法条款作出系统调整。
朱福惠
关键词:《立法法》监察法规备案审查
《立》上监察法条款的体系解释
2024年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以下简称《立》)第118条定,国家监察委员会根据宪律、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决定,制定监察法,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备案。监察法条款以律的形式明确了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法制定权。
朱福惠
关键词:监察法规《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查处“私对公行贿”违行为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兼论监察法相关定的修改方向
2024年
在深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监察机关作为行使国家监察权的专责机关,应当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败工作原则,建立完善集中高效的反腐败体制机制。针对当前非公职人员向公职人员“私对公行贿”违行为追责的律漏洞,应当将其明确纳入监察机关的职权范围和监察法修改完善的方向。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监察调查权,优化行贿违行为的调查程序,对非公职人员的行贿人等涉案人员参考被调查人的调查程序进行立案调查,但对只涉嫌违不涉嫌犯罪的非公职人员原则上不应采取留置措施。另一方面,对监察处置权进行必要扩展,应当通过律或监察法等形式增设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人的监察处罚权,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第207条已经定的对行贿人名誉罚外,还应当科学设置罚款等财产罚,并明确罚款则,以增加行贿行为的经济违成本,最大限度遏制行贿违犯罪行为的发生。
金鸿浩
关键词:违法行为
我国历史上的监察法及其作用
2023年
党的一十大着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首次对完善党的自我草命制度范体系进行部署!从新时代管党治党实践看,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能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正是得益于坚持依治党。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坚持依治党,既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回顾历史,制度建设在我国两千多年的监察制度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未间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监察体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传承性。研究分析我国历史上监察法发展的沿革及特点,从中取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范体系、持续深化党和国家监督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为此,本期监察史话专题阐释我国历史上的监察法及其作用,敬请关注。
卜宪群
关键词:监察法规法规制度建设监察体系监察制度
监察法在我国律体系中的定位被引量:6
2023年
监察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体系的“新成员”,不仅细化了律的原则性定,而且丰富了律体系的构成,更彰显了律体系的中国特色。但监察法也对律体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效应,表现为立权限的划分更趋复杂,效力位阶的安排更具难度,现有立的清理更需全面,以及党的衔接更加紧迫。为了使律体系维持稳定的结构,有必要明确监察法在其中的定位,既包括在律体系的内部构成上,厘清监察法与其他类型国家律的关系,特别是宪律、行政和司解释。还应立足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现实制度安排,在律体系的外部关联上,实现监察法与纪检领域党内的区分及衔接。
刘怡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监察法规党内法规
监察法解释的权力归属与制度构建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正逐步向着集中统一、高效反腐的目标阔步前进,为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监察法的解释适用需要进一步范推进。202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第286条定,“...
宁莹晖
关键词:法律解释
监察法备案审查时的合性审查标准被引量:2
2022年
监察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体系中的“新生儿”,在备案审查时对其进行合性审查,不仅有利于实现备案审查的制度功能,而且有利于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范化治化。通过对合性标准进行范梳理,结合国家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对监察法进行备案审查时,其合性标准应当包括权限合、内容合、程序合三个方面的内涵。权限合标准是指监察法没有超越权限,没有对自己无权定的事项作出定。超越权限的具体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对律保留事项作出定,违反授权决定超出授权范围,违创设监察对象的权利与义务或监察机关的权力与责任。内容合标准是指监察法的内容是有律依据的,没有抵触上位,这在学理上也被称之为律优先原则。程序合标准是指制定监察法时没有违背定程序,程序合标准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公众参与、国家监委全体会议决定、党中央批准、国家监委公布。从权限、内容、程序三个方面,对《监察法实施条例》进行合性审查,这部监察法总体而言是合的。
郭文涛
关键词:监察法规备案审查合法性标准
监察法抑或监察解释——《监察法实施条例》的位阶与定性被引量:7
2022年
监察法实施条例》究竟是“监察法”还是“监察解释”?不仅关乎其称谓和准确定性,同时涉及其性质类型和颁行主体的确认。当然,这应当取决于其实体内容与权力机关的授权形式。从实体内容看,其应当属于“监察解释”,因为其是按照《监察法》逐条逐句进行一一解释的,显然这与以推动和执行律为效能的“监察法”不同。“监察解释”固然也有推动律执行的作用,但其是以实体内容通过对律的进一步明确性来推动律执行的。而“监察法”显然是通过具体运行的措施、程序和贯彻执行的过程来推动律执行的。然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并未授予国家监察机关“监察解释”的制定权,只是授予其“监察法”的制定权。诚然,二者的颁行主体都应是国家监察机关,而非立、司和行政机关。故国家监察机关解释《监察法》,只有期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项决议”或立来完成对其的明确定或授权。
李晓明
关键词:监察法规法律位阶
监察法范体系中的监察法:功能面向与作用发挥被引量:5
2022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赋予国家监委监察法制定权后,衍生出执行性立、补充性立、创制性立三种模式,这对于监察法范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探索建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腐败治理制度体系,监察法在其中发挥着“不敢腐”的惩戒功能、“不能腐”的防范功能、“不想腐”的引导功能。监察法功能的实现与作用的发挥需要处理好与监察法范体系中其他范形式的关系。在处理与创设监察权的宪范的关系时,监察法应当尊重宪关于监委地位、职权、领导体制的定,细化宪中人权保障条款;在处理与监察法律的关系时,监察法要以“律优位”原则为指导,执行和实施监察法律,同时协调好不同律的立价值目标;在处理与党内的关系时,监察法要将行之有效的党纪监察法化、以纪检自我约束为蓝本建构监察工作自我监督约束机制、从纪复合角度完善监察官制度。
王学辉许柯
关键词:监察法规
监察法的基础问题研究——兼论《立》之相关修改被引量:11
2022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完善了监察机关的职权体系。监察法本质上是一类具有内容和效果的范,具有被授权性、从属性、有限性的特征,与行政应处于同一律位阶。监察法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主体要素上,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唯一制定主体;依据要素上,监察法应遵循“根据”而非“不相抵触”原则;权限要素上,国家监察委员会可制定执行性、有限创制性和特别授权性三类监察法;程序要素上,国家监察委员会应在整合既有范基础上,统筹推进纪贯通工作。对监察法的监督,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建立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围绕监察法的合宪性、合性、合理性及合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展开多维度的审查。对《立》的修改,建议既增设“监察法”专章,集中监察法的基本要素,又对其它多个相关条款作出调适性修改。
李尚翼
关键词:监察法规授权立法合署办公立法权

相关作者

石泽华
作品数:24被引量:304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监察 监察法 监察法规 国家监察 法治化
秦前红
作品数:356被引量:3,421H指数:3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宪法 国家监察 党内法规 监察 监察法
王可利
作品数:7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监察法规 行政行为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监察权
林来梵
作品数:100被引量:1,814H指数:2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宪法 宪法学 法律 法学 基本权利
徐荣梅
作品数:16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 传播视阈 政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