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篇“ 盐分动态“的相关文章
灌溉水盐度对玉米出苗、产量、品质及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究适宜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玉米正常出苗、籽粒高产优质、土壤积盐有限的灌溉水盐分浓度,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了为期2年的膜下滴灌玉米大田试验。设置5个灌溉水盐度水平(1、2、3、4、5 g/L),在土壤基质势下限-20 kPa和灌水定额22.5 mm/次条件下,玉米耗水量、植株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均与灌溉水盐度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R^(2)>0.84),当灌溉水盐度为2 g/L时植株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达到极大值,当灌溉水盐度超过3 g/L时,含盐水灌溉对玉米出苗、植株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均产生不利影响。灌溉水盐度在1~5 g/L范围内每增加1 g/L,膜下滴灌玉米对应水分利用效率下降0.29 kg/m~3;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灌溉水盐度增加而增加,籽粒淀粉含量随灌溉水盐度增加而降低。此外,当灌溉水盐度高于3 g/L时,膜下滴灌对应土壤盐分等值线垂直半径和水平半径均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加而减小。基于玉米生育期内籽粒高产优质、减少土壤积盐的目标,在试验设计条件下,推荐河套灌区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水盐度上限为3 g/L。
李金刚何平如陈菁贺一凡仲莉恩孙浩
关键词:非常规水资源
河套灌区根系层-深层土壤盐分动态及适宜控盐埋深
2024年
浅地下水埋深诱发的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干旱灌区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探讨河套灌区根系层-深层土壤盐分动态及适宜控盐埋深,该研究基于内蒙古河套灌区隆胜研究区68块灌溉农田连续2 a生育期初和生育期末0~1.80 m的土壤盐分、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盐分的监测和作物种植类型的调查,分析了根系层-深层土壤盐分时空动态、季节性平衡机制、多个因素(如气象条件、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作物类型和生育期初土壤盐分等)间相互作用对生育期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探明了土壤盐分对地下水年际和季节性埋深的响应。结果表明,根系层土壤盐分均在生育期积盐,休耕期脱盐;深层土壤盐分均在生育期脱盐,休耕期积盐。作物类型、生育期初(5月初)地下水埋深、生育期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盐分及生育期初根系层土壤盐分均对生育期根系层土壤盐分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地下水状况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对生育期根系层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与水文年型有密切的关系。生育期初根系层土壤盐分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指数减小,土壤盐分小于均值的取样点地下水埋深不小于1.60 m。当年均地下水埋深小于2.50 m,不同土层的盐分值和盐分降低速率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降低。在地下水埋深小于2.50 m的条件下,以概率分布法得出根系层土壤盐分中位数对应的年均适宜临界控盐地下水埋深为1.77 m,土壤盐分远大于中位数或均值的取样点的地下水埋深均小于该埋深。因此,从控盐角度考虑,建议该研究区地下水埋深生育期初应不小于1.60 m,年均地下水埋深应不小于1.77 m。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通过灌溉制度的设计和排水措施的合理布局控制地下水埋深提供理论依据。
孙贯芳翟明飞王春语朱焱屈忠义李永红高照良
关键词:土壤盐分河套灌区埋深
基于实测光谱与时序遥感数据的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动态监测
在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土壤系统遭到了不同类型的破坏,其中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农业发展最广泛的土壤破坏类型。利用遥感手段进行土壤盐渍化研究,可以为土壤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对于环境合理开发和社...
刘建华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
干旱区多尺度土壤盐分动态及长期均衡模型研究
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干旱区灌溉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水资源有限供给条件下,通过农田-非农田、井渠结合灌溉等手段合理调控地下水浅埋区土壤盐分,保证根系层长期不积盐,实现灌区积盐与灌溉农业的长期协调,对灌区可持续...
孙贯芳
关键词: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地下水埋深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掌握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及分布情况,保证城市绿地的可持续性。【方法】通过长期定位监测,分析了研究区2007―2014年的土壤含盐量及pH值。【结果】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整体上均呈逐年降低趋势,截至2014年3月研究区0~80 cm各层次土壤含盐量均在0.11%~0.14%之间,已经达到了滨海地区绿化种植土壤标准对土壤含盐量要求;土壤pH值整体随时间呈波动减小趋势,土壤pH值整体下降了0.33;研究区绿地土壤含盐量分布不均,但随着时间变化,研究区土壤总体的盐分水平分布的均一性有所提高,研究区土壤pH值分布较为均一。【结论】"暗管排盐"措施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绿地土壤盐分调控效果良好,但仍要加强对绿地土壤水盐动态的监测,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田飞张楚涵张金龙赵帅
关键词:土壤盐分土壤PH值
气候因子和地表覆盖对沿海滩涂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4
2018年
为探明气候因子对沿海滩涂表层土壤盐分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影响,并探讨植被和秸秆覆盖对滩涂土壤脱盐效果及控盐的作用。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中重度盐分),设置4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别为对照(裸地,CK)、秸秆覆盖(覆盖量为15 t·hm-2,SM)、植被覆盖(PC)和植被+秸秆覆盖(覆盖量为7.5 t·hm-2,PC+1/2SM),监测了气候因子和表层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沿海滩涂裸地中,土壤盐分具有一定程度的季节性规律,表现为在10—12月具有明显的积盐效果,且在10月EC1︰5达到最大值为3.90 d S·m-1。2)相关分析表明:采样前7 d降雨累积量与土壤盐分变化有着极密切负相关关系;气候因子的多因子及互作逐步分析表明:降雨量增加可以促进土壤脱盐作用,大气温度升高可加剧土壤盐分表聚,降雨量和大气温度的互作效应增加会对土壤盐分累积产生正效应。3)地表覆盖(包括PC和SM)显著地改变了气候因子对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累积降雨量和大气平均温度与土壤盐分无显著相关性,且大量秸秆覆盖对滩涂表层土壤脱盐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因此,在沿海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的趋势下,综合考虑脱盐及控盐作用,选择适量秸秆覆盖(如覆盖量15 t·hm-2)或适量秸秆覆盖结合植被种植覆盖,同时充分利用沿海地区降雨量集中的特点,可能是未来滩涂盐碱盐渍土快速脱盐和土壤改良的重要措施。
张蛟崔士友冯芝祥王奎山翟彩娇
关键词:秸秆覆盖盐分积累脱盐率沿海滩涂
暗管排水条件下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动态及夏玉米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进行暗管排水条件下微咸水灌溉田间试验,设置3种暗管埋深,分别为80 cm(D1)、120cm(D2)以及无暗管排水(D0),3种微咸水浓度,其电导率分别为0.78 d S/m(S1),3.75 d S/m(S2)和6.25 d S/m(S3),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暗管排水措施可以有效排除微咸水灌溉过程中土壤中累积的盐分;在玉米全生育期内,暗管埋深D1条件下,3种浓度微咸水S1,S2和S3灌溉时根系土壤电导率分别下降了39.00%,31.56%和29.43%,暗管埋深D2条件下,根系土壤电导率则分别下降了31.91%,18.08%和7.44%;夏玉米干物质累积量、穗棒累积量和穗棒质量分配率及最终产量均随着微咸水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微咸水浓度下,不同暗管埋设条件下的夏玉米最终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D1,D2,D0;3种暗管埋设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D0,D2,D1的规律;暗管埋深80 cm的处理(D1)下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而未埋设暗管的处理(D0)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当暗管埋设条件一定时,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随微咸水浓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冯根祥张展羽方国华张泽民
关键词:夏玉米需水特性暗管排水
暗管排水条件下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动态及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进行暗管排水条件下微咸水灌溉田间试验,设置3种暗管埋深,分别为80cm(D1)、120cm(D2)以及无暗管排水(D0),3种微咸水浓度,其电导率分别为0.78dS/m(S1),3.75dS/m(S2)和6.25dS/m...
冯根祥张展羽方国华张泽民
关键词:夏玉米微咸水灌溉暗管排水土壤盐分
江苏滨海轻中度盐土盐分动态及其与主要气象要素的关系——以江苏如东垦区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选取如东县东凌垦区经自然脱盐后的轻中度盐土为研究对象,以邻近中高度盐土为对照,2014年5月~2015年4月定期采集0~20、20~40cm土样测定土壤盐分含量,探讨主要气候因子降水量、蒸发量、温度等对轻中度盐土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中高度盐土相比,轻中度盐土的土壤盐分含量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且表现出缓慢的下降趋势。土壤盐分含量与降水量、蒸发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相邻取样点间盐分含量的变化与这一期间的累积降水量在0~20cm土层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另外,降水量和蒸发量对0~20cm土层盐分含量的影响强度高于20~40cm土层。就温度而言,无论是平均气温还是积温与0~20、20~40cm土层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可用y=a+bx拟合。
崔士友张蛟翟彩娇冯芝祥
关键词:土壤盐分
微咸水灌溉滩涂稻田盐分动态及其水稻产量表现被引量:21
2018年
选用洗盐后连续种植4年、洗盐后第1年种植水稻的滩涂地块为研究对象,以邻近滩涂荒地为对照,开展全生育期稻田土壤耕层(0~20 cm)、浅层水、以及灌溉水源中盐分动态观测,并进行不同种植年限(1年和4年)的水稻产量比较。结果表明,种植1年、4年的稻田耕层土壤盐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高点均出现在抽穗期,耕层含盐量分别为1.83 g/kg和1.38 g/kg,全生育期平均值分别为1.07 g/kg和1.01 g/kg;浅水层盐分含量表现为前期(分蘖期)较低,中后期(拔节孕穗期后)较高,这与水稻生长期间雨水分布、灌溉水含盐量有密切关系。连续种植4年的水稻较种植1年的增产46.3%,主要原因在于生物量、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穗数的显著增加。水稻收获后1 m深土层土壤盐分测定结果表明,滩涂种稻利用微咸水灌溉不存在盐渍化加重的风险。
张蛟翟彩娇崔士友
关键词:水稻盐分动态

相关作者

杨劲松
作品数:385被引量:5,853H指数:4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盐分 土壤 盐分 盐渍土 黄河三角洲
张蛟
作品数:36被引量:187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沿海滩涂 水稻 盐逆境 盐分动态 秸秆覆盖
崔士友
作品数:45被引量:206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沿海滩涂 秸秆覆盖 水稻 盐逆境 土壤盐分
刘广明
作品数:168被引量:2,173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盐分 土壤 土壤盐渍化 黄河三角洲 电磁感应
余世鹏
作品数:73被引量:95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盐分 盐分 土壤 盐渍土 土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