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64篇“ 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文章
NLR、PLR、SII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2025年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系统性炎症指数(SII)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我科180例宫颈癌(CC)与16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临床数据,检测血常规并计算NLR、PLR、SII水平,对比两组差异。将CC患者按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38例和非转移组142例,对比临床指标。采用Spearman分析NLR、PLR、SII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效能,x2检验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CC患者NLR、PLR、SII 的水平均高于CIN患者(P<0.05)。在宫颈癌患者中,这三者的水平在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有无脉管癌栓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LR、PLR、SII水平与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均成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R、PLR、SII水平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0.429、0.605;x2检验显示NLR≥2.115、PLR≥169.81、SII≥887.845、肿瘤直径≥4cm、宫颈间质浸润≥1/2、脉管阳性、分化程度低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LR、SII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指标。
李莉莉陈国伟韦露薇邓秋玲
关键词:宫颈癌NLR淋巴结转移
MRI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MRI平扫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30例,均实施MRI平扫及DW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平扫联合DWI的诊断价值。结果:130例宫颈癌患者包括鳞癌117例(90.00%),腺癌8例(6.15%),腺鳞癌5例(3.85%);病理学分期显示Ⅰb期74例(56.92%),Ⅱa期32例(24.62%),Ⅱb期24例(18.46%),共清扫出1 854枚淋巴结送检;1 603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有245枚淋巴结短径≥5 mm,88枚转移淋巴结中19枚转移淋巴结短径<5 mm,5枚位于腹主动脉旁,DWI未扫及,最终共测得了64枚短径≥5 mm。转移淋巴结平均ADC值与最大、最小ADC值均小于非转移淋巴结,长径、短径及长短径均大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DWI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9.69%(51/64)、特异度97.96%(240/245)、准确率94.17%(291/309)、阳性预测值91.07%(51/56)、阴性预测值94.86%(240/253),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54,P <0.05)。结论:MRI平扫及DWI应用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效果佳,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李铭孟钢张虎
关键词:宫颈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盆腔淋巴结转移特异性
高分辨率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5年
分析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采取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的诊断效果。方法 共计74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源自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入,均予以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转移组患者边缘模糊、内部信号不均匀占比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淋巴结短径、淋巴结长径均高于未转移组,且ADC值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率MRI扫描精准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周妍洁
关键词:结直肠癌
超声血流结合CT灌注成像、miR-142-5p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超声血流结合CT灌注成像、miR-142-5p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进行彩超、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超声血流成像:病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同时采集患者血液样本,检测微小RNA(miR)-142-5p表达。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血流结合CT灌注成像、miR-142-5p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盆腔淋巴结转移21例,未转移29例,CT灌注成像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价值略高于彩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miR-142-5p表达、阻力指数(RI)、血流量(BF)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SV、EDV、BV、TTP、M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绘制ROC后,RI+miR-142-5p+BF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7.50%、特异度97.14%、AUC为0.979,均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超声血流结合CT灌注成像、miR-142-5p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杨林靖
关键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彩超CT灌注成像
前哨淋巴结示踪联合病理超分期在Ⅰ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可行性
2025年
目的:探究在子宫内膜癌(早期)中应用病理超分期结合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对盆腔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5例临床资料,均行进腹后宫颈注射2ml体积的亚甲蓝,先予以手术切除再实施相应的病理超分期检测。结果: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29例SLN被成功检测出,总检出率82.8%,单侧及双侧检出率分别是28.6%和54.3%。20例高危型子宫内膜癌中SLN检出率85.0%,15例低危型子宫内膜癌中SLN检出率是80.0%。SLN检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阳/阴性的预测值均为100%,而假阴性率则为0。结论:子宫内膜癌(早期)通过病理超分期结合SLN示踪是可行的,同时能够发现传统病理染色无法发现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为精准治疗提供指导。
杨小飞刘巍乌音嘎崔丽燕于图门其其格张若楠安月盘
关键词:早期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示踪
3.0T磁共振成像弥散序列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5年
本研究旨在通过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探来深入探讨其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了56名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术前MRI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的病理分期结果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结果 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在宫颈癌高级别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值分别为0.085、0.615、0.025),而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则相对较低(P值为0.005)。在诊断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MRI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病理检查结果高度一致。具体来说,30例经MRI诊断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的病理结果是阳性,而31例经MRI诊断为阴性的患者的病理结果则是阴性。3.0T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显示出了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并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周湘董安有
关键词:宫颈癌DWI序列淋巴结转移
MRI诊断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符合率探究
2024年
目的:探究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MRI技术的临床符合率及诊断价值。方法:抽选于医院病理切片、癌胚抗原综合诊断后确诊早期宫颈癌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行临床诊断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5月—2022年4月,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前行MRI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分析MRI对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诊断效能;比较转移淋巴结、非转移淋巴结径线值、形态学特征、ADC值、eADC值差异。结果:(1)盆腔转移淋巴结中鳞癌转移达75.34%、腺癌转移达24.66%,非转移淋巴结则以鳞癌为主(94.23%);盆腔内宫旁,闭孔,髂内、外,腹股沟,髂总,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分布率分别为2.74%、15.07%、12.33%、9.59%、8.22%、1.37%。(2)采用MRI技术鉴别转移淋巴结后所得诊断敏感度为86.30%、特异度为75.96%、阳性预测值为71.59%、阴性预测值为88.76%、符合率为80.23%。(3)盆腔转移淋巴结中圆形淋巴结占比、淋巴结中心坏死率、包膜外侵犯率均高于非转移淋巴结,且盆腔转移淋巴结ADC值、eADC值均低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采用MRI技术诊断,可在增强成像、DWI成像模式下为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鉴别提供完善影像学资料,且可在淋巴结成像径线值、形态学特征、ADC值、eADC值评估后提升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符合率及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确切。
郭桂香黄茂盛蔡卫东
关键词:MRI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
MRI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4年
探讨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53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宫颈癌.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设为"金标准",通过与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确认MRI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MRI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较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采用MRI进行诊断的效果确切,其能够准确识别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问题.同时,MRI还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分期,为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可辅助医生为患者制订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陈剑
关键词:宫颈癌磁共振成像技术盆腔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妇产科和西安市第四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99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以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依据分为盆腔淋巴结转移组(30例)和非盆腔淋巴结转移组(169例)。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99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30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5.08%。盆腔淋巴结转移组肿瘤直径>4 cm、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临床分期ⅡA~B、浸润深度>1/2全层、合并脉管浸润、合并宫体受累及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比例高于非盆腔淋巴结转移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抗原125(CA125)水平高于非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4 cm、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浸润深度>1/2全层、合并脉管浸润、合并宫体受累及合并高危型HPV感染为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2.255、1.870、2.264、2.199、1.931及1.998,均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较多,肿瘤直径>4 cm、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浸润深度>1/2全层、合并脉管浸润、合并宫体受累及合并高危型HPV感染为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早期预防、识别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殷静李妮刘小利王欢
关键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人乳头瘤病毒
前列腺癌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患者治疗决策改变和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传统影像学检查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非常有限。一些新的预测模式如基于传统影像学和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基于基因特征的风险评分、血液学参数以及新型影像学方法如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配体PET显像是更具有潜力的预测因素,目前正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本文就PCa淋巴结转移预测手段的进展进行综述。
侯迅曹晓明
关键词:前列腺癌淋巴结

相关作者

孙洪赞
作品数:119被引量:54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PET 宫颈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PET/CT
盛修贵
作品数:246被引量:2,58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子宫内膜肿瘤 卵巢肿瘤
辛军
作品数:181被引量:84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PET/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18F-FDG PET
冷新
作品数:21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 间质 造影诊断
董越
作品数:129被引量:56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宫颈癌 宫颈鳞癌 骨髓 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