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篇“ 皮肤癌变“的相关文章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浸润外阴并皮肤癌1例
2023年
本文将收治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dult T cell leukemia/lymphoma,ATLL)患者淋巴瘤细胞累及外阴并皮肤癌1例进行报道,观察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累及外阴并皮肤癌的临床特点,旨在探讨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累及外阴并皮肤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该病的重视。
彭莎妮黄云美王兴枝子苏群英朱晓莹黄炳臣
关键词:淋巴瘤皮肤浸润外阴癌
一种手持式皮肤癌早期光学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手持式皮肤癌早期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激光器耦合光纤、准直器、带通滤波透镜、全息扩束镜、双凸透镜、手持式探头、二向色镜、反射镜、长波滤波透镜组、CCD相机、陷波滤波透镜、光纤耦合器、光谱仪采...
王爽张旭李洁贺庆丽王凯歌
文献传递
复合薏仁油(C-ASO)防治皮肤癌功效与机制研究
症严重地威胁着全球人类生命,且无论是在医学相对先进的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毫无疑问的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皮肤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在人体皮肤,一般主要分为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鳞状细胞等。...
张真真
关键词:皮肤癌
文献传递
麻风溃疡致皮肤癌1例报告
对于足底溃疡的治疗,必须做到患肢得到完全休息,避免行走。肢体休息时,应保持正确姿势,以增加患部血供,促进溃疡愈合。其次要做到保持溃疡清洁,防止感染。对于复杂性溃疡,除按照单纯性溃疡处理方法外,还应积极控制感染,剔除死骨,...
覃锐侯启年
关键词:麻风病足底溃疡健康教育自我护理
复合薏仁油(C-AS0)防治皮肤癌功效与机制研究
张真真
文献传递
中紫外线损伤致皮肤癌过程的光学观察及病理特征分析
皮肤癌的类型主要分为基底细胞(BCC)和鳞状细胞(SCC),其中基底细胞是西方国家白色人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仍然呈现增加的趋势,甚至在黄色人种中其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对公共健康形成较大的危害。太...
王云夏
关键词:OCT小鼠皮肤UVB皮肤癌
文献传递
UVB致小鼠皮肤癌中Fas/FasL,CD4及CD8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诱发小鼠皮肤肿瘤,探讨Fas/FasL,CD4及CD8在Bowen病(BD)、光老化皮肤及正常小鼠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加深对皮肤肿瘤Fas/FasL凋亡途径和免疫逃逸机制及周围浸润淋巴细胞类型的认识。方法将42只健康的昆明种小鼠分为两组,慢性照光组(UVB)32只,正常组10只。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Fas/FasL,CD4及CD8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制作了NB-UVB致小鼠皮肤癌模型。Fas表达光老化皮肤组高于正常鼠皮肤,BD组低于光老化组,FasL表达BD组和光老化组均高于正常鼠皮肤,BD组较光老化组增高,CD4在BD组较正常鼠皮肤及光老化皮肤组均降低,光老化组较正常鼠增高,CD8在BD组、光老化组较正常鼠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D组和光老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L在光老化皮肤中表达增高,在BD中进一步增高,支持了Fas/FasL系统启动细胞凋亡过程和肿瘤细胞通过表达FasL来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学说。BD组与正常皮肤组相比,CD4表达降低,CD8表达增高,这可能与BD是表皮内鳞状细胞且存在向侵袭性的倾向有关。
王晓彦李艳茹苏秀兰
关键词:小鼠BOWEN病UVBFAS/FASL
UVB致小鼠皮肤癌过程中Fas/FasL、CD4及CD8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UVB)照射诱发小鼠皮肤肿瘤,通过探讨Fas/FasL、CD4及CD8在Bowen病(BD)、光老化皮肤及正常小鼠皮肤中表达情况,以加深对皮肤肿瘤Fas/FasL凋亡途径和免疫逃逸机制及肿瘤局部...
李艳茹
关键词:BOWEN病皮肤癌变FAS/FASL表达
文献传递
皮肤癌组织透射式太赫兹光谱成像研究
近年来,随着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医疗诊断领域的研究得到更广阔的应用。由于生物大分子的振动能级大多数都处于THz波段,因此,THz-TDS技术能够用来研究生物组织的信息,有望成为研究生物...
孙永明
关键词:透射式成像
文献传递
小鼠皮肤癌过程中GST-π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被引量:9
2001年
为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小鼠 皮肤癌中的作用,本实验利用GST-π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ST-π在小鼠正常皮肤(n=6)、良性增生(n=8)、异性增生(n=12)、鳞状细胞(n=9)中的表达和作用部位。结果表明,在正常皮肤标本中GST-π几乎没有表达;在良性增生中,细胞质染色为50%,细胞核周染色为12.5%;在异性增生中细胞质染色为83.3%,细胞核周染色为75%;在鳞状细胞细胞质染色为100%,细胞核周染色为88.9%。GST-π在小鼠皮肤癌过程中含量明显增高,尤其GST-π在皮肤角化层和核周的表达,可以作为诊断症的一种标志。
刘音林敬连金周永成彦起欧阳喈李隆昌
关键词:皮肤癌变GST-Π免疫组化染色致癌因子

相关作者

王跃虎
作品数:111被引量:38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重楼 药物组合物 化学成分研究 长柱
张爱华
作品数:490被引量:1,193H指数:17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砷中毒 燃煤型砷中毒 砷中毒患者 砷 亚砷酸钠
杨光红
作品数:84被引量:252H指数:10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有机提取物 砷中毒 砷中毒患者 燃煤型 管网末梢水
巫芳来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黔金丝猴 DNA-蛋白质交联 皮肤癌变 砷中毒 雌二醇
李健
作品数:50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4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创面 眼袋整复术 强脉冲光治疗 注射治疗 颌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