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9篇“ 皮内注射法“的相关文章
- 火针法联合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索火针法联合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南区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5扁平疣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治疗法35例纳入A组,火针治疗法35例为纳入B组,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联合火针法35例纳入C组。3组患者每周治疗1次,治疗总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及3组治疗临床疗效。治疗结束90天后,随访并比较3组患者复发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率。结果3组患者的皮损评分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85,P<0.001),与A组及B组相比,C组皮损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A组和B组(分别为65.71%、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复发率为6.45%,低于A组和B组(分别为26.09%、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法联合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比单用火针法或单用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治疗扁平疣其临床总体有效率更好,复发率更低。
- 傅珊珊胡春艳戴前梅
- 关键词: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扁平疣
- 改良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改良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新生儿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新生儿按照护理学基础要求的操作流程进行常规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试验组的新生儿予改良皮内注射法进行卡介苗的接种,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卡介苗接种形成完整皮丘成功率、接种部位渗血率及菌液外溢率。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形成完整皮丘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接种部位渗血率及菌液外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皮内注射法可以提高新生儿进行卡介菌接种的皮丘成功率,降低接种部位渗血率及菌液外溢率,使卡介菌接种的操作更规范。
- 王吉妮
- 关键词:新生儿皮内注射卡介苗护理操作
- 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法联合无菌水皮内注射法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探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法联合无菌水皮内水注射法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浙江省宁海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3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0例产妇。在三组产妇分娩期间,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法对对照1组产妇进行镇痛,采用无菌水皮内水注射法对对照2组产妇进行镇痛,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法联合无菌水皮内水注射法对观察组产妇进行镇痛。然后比较三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产程的时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道撕裂的发生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发生率及其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时长均短于对照1组产妇和对照2组产妇,P<0.05;其VAS的评分、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1组产妇和对照2组产妇,P<0.05。结论: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法联合无菌水皮内水注射法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的效果较为理想。
- 张雪芬
- 关键词:分娩镇痛
- 中职护理专业“皮内注射法”说课设计
- 2019年
- "皮内注射法"是护理学基础的重要内容,授课方式多为理实一体化,在说课比赛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笔者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广东省卫生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中的"皮内注射法"这一章节进行说课设计,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 朱颖亮邓翠莲
- 关键词:护理专业皮内注射法说课设计
- 体验式教学在皮内注射法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皮内注射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名中职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人。实验组护生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的技能操作及理论成绩,采用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实验组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技能操作和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反馈本组教学效果好。结论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皮内注射法教学中,能够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为护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 刘旭鞠小莉
-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皮内注射法护理教学
- 改良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改良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0例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皮内注射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皮内注射方法接种,比较两组接种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穿刺成功率、皮丘达标率及菌液外溢率比较中均优于对照组,且新生儿在接种卡介苗时身体稳定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皮内注射可有效降低卡介苗接种对新生儿造成的伤害,提高注射时身体稳定性。
- 武萌
- 关键词: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 改良式皮内注射法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传统皮内注射法与改良式皮内注射法对封闭抗体(BA)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生殖中心2013年9月-2014年5月复发性自然流产封闭抗体阴性进行主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改良式皮内注射法,对照组用传统皮内注射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免疫治疗结束后的转阳结果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孕妇无一例出现过敏反应、荨麻疹及传染病(肝炎、巨细胞病毒、艾滋病等),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皮内注射法能有效减少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时的疼痛.并减少免疫治疗给她们带来的恐惧心理,值得推广。
- 肖智智翁丽冯丽嫦
- 关键词:免疫治疗皮内注射封闭抗体进针角度
- 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效果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进行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研究组采用逆向皮内注射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一次性进针成功情况、标准皮丘、菌液外溢及其身体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一次性进针成功、菌液外溢、标准皮丘及身体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纪付仓
- 关键词:新生儿卡介苗
- 护生增大角度横式皮内注射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皮内注射临床上用于药物试敏及预防接种,是一种有创护理操作技术,尤其在作试敏药液注射时,给病人造成了一定的身心痛苦。研究报道[1],用横式皮内注射法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少皮内注射试敏结果的假阳性率。增大角度皮内和静脉注射法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 曾颖何国平张平段功香
- 关键词:皮内注射法护生护理操作技术静脉注射法预防接种假阳性率
- 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0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98例,采用逆向皮内注射法;对照组502例,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比较两组一次进针成功率、标准皮丘、拔针后菌液外溢情况及新生儿身体稳定性。结果实验组一次进针成功478例(96.0%)、标准皮丘472例(94.8%)、拔针后菌液外溢15例(3.0%);对照组一次进针成功446例(88.8%)、标准皮丘442例(88.1%)、拔针后菌液外溢50例(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逆向皮内注射法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具有易固定、易进针、进针角度准确等优点,从而提高接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业芳
- 关键词: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新生儿卡介苗
相关作者
- 吴位珩

- 作品数:84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 研究主题:牛结核病 PCR 牛结核分枝杆菌 快速诊断试剂盒 阴性对照
- 翁丽

- 作品数:55被引量:32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阴道塞 护理 妇科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功能
- 杨茂生

- 作品数:88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 研究主题:牛结核病 PCR 阴性对照 副猪嗜血杆菌 棕色固氮菌
- 曾颖

- 作品数:84被引量:4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
- 研究主题:THP-1巨噬细胞 CD36表达 CD36 护理学基础 脂质蓄积
- 张美英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 研究主题:刺法 过敏试验 斜刺法 斜刺 皮内注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