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4篇“ 皮下脂肪组织“的相关文章
肉用型和蛋用型鸡胚胎期皮下脂肪组织发育特征及FASN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2024年
为了探究爱拔益加(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胚胎期皮下脂肪组织发育特征和差异,试验选取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种蛋各100枚进行孵化,将孵化24 h记为1胚龄(E1),从能分离到皮下脂肪组织时的胚龄开始至出壳当天(D0)选取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每个品种选取8枚发育正常的鸡胚,称量胚胎重(E20包含卵黄囊重量)/体重及皮下脂肪组织(主要包括颈部、胸部及腿部的皮下脂肪)重量,计算相对皮下脂肪组织含量;称量结束后随机从8枚鸡胚中选取3枚鸡胚,取其左侧后肢皮下脂肪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皮下脂肪组织细胞发育状态和测定皮下脂肪组织细胞平均面积,同时提取皮下脂肪组织RNA,检测不同时间点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胚胎重/体重均随孵化时间增加而总体呈增加趋势,均在E20后增长趋势趋于稳定,且E20和D0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高于E12、E14、E16、E18(P<0.01);不同时间点AA肉鸡的胚胎重/体重均高于海兰灰蛋鸡,其中在E12时差异不显著(P>0.05),E14时差异显著(P<0.05),E16、E18、E20和D0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落盘前(E12~E18),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皮下脂肪组织重量、相对皮下脂肪含量和皮下脂肪细胞平均面积均随胚龄增加而增加,且同一品种不同时间点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在落盘后(E18后),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不同时间点的皮下脂肪组织重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AA肉鸡皮下脂肪重量均极显著高于海兰灰肉鸡(P<0.01);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相对皮下脂肪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E18时,海兰灰蛋鸡相对皮下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AA肉鸡(P<0.01);AA肉鸡和海兰灰蛋鸡皮下脂肪细胞平均面积变化逐渐趋于稳定,不同时间点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E12~D0时,海兰灰蛋鸡皮下脂肪细胞平均面积均大于AA肉鸡,且除在E12时两品种�
冷堂健李秋玉欧正淼周杰珑陈粉粉
关键词:胚胎皮下脂肪组织
牦牛皮下脂肪组织miRNA的鉴定与分析
2024年
为鉴定不同饲养方式下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s(miRNAs),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饲养方式下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miRNAs进行筛选,运用DESeq分别鉴定出自然放牧18月龄(G18) vs (从自然放牧18月龄开始舍饲育肥6个月至24月龄)F24、G18 vs (自然放牧至24月龄)G24和F24 vs G24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在9个牦牛皮下脂肪组织中共鉴定出1158个miRNAs,其中已知miRNAs 731个,新预测miRNAs 427个。在G18 vs F24中有43个差异miRNAs,预测到的靶基因2436个;在G18 vs G24中有68个差异miRNAs,预测到的靶基因3559个,在F24 vs G24中有31个差异miRNAs,预测到的靶基因1456个。对预测到的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其主要富集到了脂肪酸代谢过程、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脂肪酸生物氧化、不饱和脂肪酸代谢过程和脂肪细胞分化调节等。因此,枯草期对牦牛进行补饲有利于牦牛皮下脂肪组织沉积。
丁维芹孙永刚韩银仓韩银仓靳生伟
关键词:牦牛皮下脂肪MIRNA靶基因
影像学测量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与胃肠疾病的因果关联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腹部肥胖与胃肠相关疾病如胃溃疡、炎症性肠病、胃癌及结直肠癌风险呈正相关。但仍不清楚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与胃肠相关疾病风险存在因果关系。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2SMR)可以更好地使用基于影像学测量的腹部皮...
王喆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胃溃疡结直肠癌
microRNA调控动物皮下脂肪组织和肌内脂肪沉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脂肪组织是动物机体重要的能量代谢及内分泌器官,选择性的脂肪沉积对动物肉类的感官品质、风味性和加工特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动物不同部位脂肪沉积的特异性调控因子及其作用分子机理备受研究者的关注。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 nt左右的非编码小RNA,近年来采用组学技术对具有表型差异的脂肪组织脂肪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发现了许多差异表达的miRNAs,这些miRNAs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相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对不同部位脂肪沉积调控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miRNA在动物皮下脂肪组织和肌内脂肪的调控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miRNA调控动物脂肪组织沉积的作用及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和新的思路。
岳永起华永琳熊燕熊燕林亚秋李键
关键词:MIRNA脂肪沉积皮下脂肪组织肌内脂肪
维生素E对妊娠中期高糖环境大鼠皮下脂肪组织中asprosin的表达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E对妊娠中期高糖环境大鼠皮下脂肪组织中asprosin的表达影响。方法:将妊娠中期高糖环境大鼠(n=21)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吡格列酮与维生素E组。格列酮与维生素E组分别灌胃80 mg/kg的吡格列酮和5 mg/kg的维生素E,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0.9%NaCl,1次/d,检测皮下脂肪组织中asprosin表达情况。结果:吡格列酮组与维生素E组给药第3 d、第7 d的血糖、体重低于模型组(P<0.05),维生素E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与维生素E组给药第7 d的皮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吡格列酮组与维生素E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与维生素E组给药第7 d的皮肤组织aspros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维生素E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维生素E在妊娠中期高糖环境大鼠的应用能抑制皮下脂肪组织中asprosin的表达,提高SOD活性,降低MDA的表达,从而降低大鼠的体重与血糖水平。
王影王海丽刘云张科科樊阳阳
关键词:维生素E高糖环境皮下脂肪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多浪羊与小尾寒羊皮下脂肪组织转录组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旨在探索多浪羊(D组)与小尾寒羊(X组)皮下脂肪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基因,并研究其潜在的作用,为理解绵羊脂肪组织发育规律以及对脂代谢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脂肪沉积能力存在差异、健康无病、体况良好、种内个体体重相近(约50 kg)的雌性成年多浪羊和小尾寒羊为试验材料,分为D组(试验组)和X组(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采集位于背最长肌的皮下脂肪组织,应用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Fold change|≥2,P adjust≤0.05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与脂肪沉积和脂代谢有关的差异基因。为了验证测序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随机选取了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在6个样本中共检测到38672个已知的mRNAs,新的mRNAs为1606个,在两组中共有83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320个差异基因在多浪羊组中上调表达,有519个差异基因在多浪羊组中下调表达。通过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脂质分解代谢过程、脂质生物合成过程、脂质分解代谢负调控过程、MAPK级联反应调控、对甘油三酯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了PI3K-Akt、MAPK、胰岛素以及PPAR等信号通路中。qRT-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通过对多浪羊和小尾寒羊皮下脂肪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与脂肪沉积和脂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脂质生物合成、脂质代谢等过程,其中COL 1A1、AKT 2、SCD、LPL、PCK 1与PPP 2R5A可能在多浪羊与小尾寒羊的皮下脂肪组织的沉积与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天义冯卉Salsabeel Yousuf解领丽苗向阳
关键词:皮下脂肪脂肪沉积脂质代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皮下脂肪组织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和皮下脂肪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探索CAD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CAD患者EAT和皮下脂肪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表达矩阵,包括2个数据集(GSE24425、GSE64554)。应用edgeR算法筛选EAT和皮下脂肪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针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分析,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3.1.2软件和MCODE插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筛选关键基因,并预测可以调控关键基因的微小RNA(miRNA)。结果取两个数据集的交集后共得到76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上调基因41个,下调基因35个,其主要涉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性、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细胞外基质、胚胎骨骼系统发育、上皮管形态发生、上皮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且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朊病毒病、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信号通路中。从PPI网络中共获取10个关键基因,包括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5、CCL8、CCL21、早期生长反应蛋白2(EGR2)、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同源异型盒(HOX)A5、HOXB5、HOXB7和HOXC8,其中hsa-miRNA-196a-5p和hsa-miRNA-196b-5p与HOXA5、HOXB7、HOXC8高度相关。结论CCL2、CCL5、CCL8、CCL21、EGR2、IL-7R、HOXA5、HOXB5、HOXB7和HOXC8在CAD患者EAT中表达失调,EAT可能通过促炎和免疫途径参与CAD的发生、发展。
连溯刘雪玲莫秋艳王金花王庆高傅叶叶苏虹月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外膜脂肪组织差异表达基因
调节性T细胞在皮下脂肪组织中促进脂肪细胞米色化
背景:  超重和肥胖是全球重要的生活方式相关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在中国已经达到了流行病的程度,脂肪组织被认为是能量平衡和营养稳态中特别重要的调节剂,过去几年积累的证据证明,脂肪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在调节...
邓智勇
关键词:肥胖症皮下脂肪组织脂肪细胞调节性T细胞
急性冷刺激后巴马猪背膘和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质组比较被引量:1
2020年
本研究旨在获得巴马猪皮下脂肪组织(包括背膘(backfat)和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inguinal subcutaneous white adipose tissue,iWAT))在急性冷刺激(4℃、4 h)后其脂质组成应答的差异。正常饲喂的6月龄巴马公猪在急性冷刺激处理后进行屠宰,收集背膘和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利用液相二级质谱(LC-MS/MS)高通量脂质组学检测技术分析其脂质组成。结果表明,在巴马猪皮下脂肪组织中,中性脂类、游离脂肪酸、磷脂类和鞘脂类4大类脂质含量差异巨大,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中性脂类,在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和背膘中分别占4大脂类总和的97.43%和98.53%;含量最低的为鞘脂类,在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和背膘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10%和0.07%。在16亚类脂质组成中含量最高的脂质为甘油三酯,在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和背膘分别占16亚类脂质总和的95.97%和97.33%;含量最低的脂质为磷脂酸,在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和背膘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98E-04%和1.13E-04%。主成分分析表明,背膘和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在急性冷刺激后脂质组成存在差异。以∣差异倍数∣>1.5和P<0.05为标准筛选,共获得18种差异显著的脂类,其中16种脂类在背膘中含量显著低于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其中包括14种甘油三酯、DAG32∶1(16∶1/16∶0)和PE40∶6p;只有2种脂质(CL74∶8(18∶2)和TAG54∶3(16∶0))在背膘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腹股沟皮下。巴马猪皮下脂肪主要脂质组成为甘油三酯;急性冷刺激后,背膘和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对急性冷刺激存在不同的应答。
潘建飞郑千涛陶聪赵建国王彦芳
关键词:背膘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高分子量脂联素的表达变化及调控机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高分子量脂联素的表达变化及调控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20例正常妊娠女性(正常妊娠组)和20例GDM患者(GDM组)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方法测定脂联素多聚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高分子量脂联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GDM组脂肪组织中内质网氧化还原酶1-Lα(Ero1-Lα)、二硫键氧化还原酶A类似蛋白(Dsb A-L)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内质网蛋白44(ERp4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和GDM组脂肪组织中高分子量脂联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组织通过抑制脂联素多聚化基因Ero1-Lα、Dsb A-L的表达,减少高分子量脂联素的表达,在GDM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朱颖成章金务秋蕾吴敏夏革清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脂肪组织

相关作者

苗向阳
作品数:151被引量:29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研究主题:肌内脂肪 绵羊 转基因 靶基因 高通量测序技术
李嫒
作品数:49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研究主题:肌内脂肪 靶基因 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子辅助育种 调控基因
张木勋
作品数:215被引量:1,235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许莉军
作品数:24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抵抗素 文献复习 胰岛素敏感性 2型糖尿病患者 大网膜
杨再刚
作品数:52被引量:283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抵抗素 糖尿病 老年 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