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7篇“ 白话文运动“的相关文章
近代中国英语基础教育的“白话文运动
2024年
20世纪初,我国英语基础教育具有浓厚“言”色彩。受欧洲外语教学“改革运动”与国内新运动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经历了一场“白话文运动”。从语言规划视角看,该运动源自20世纪初英语社会地位实用导向,发展过程经历自下而上(1915—1928)与自上而下(1929—1949)两个阶段,发展动力既包括陆殿扬、张士一等个人主体性的发挥,也包括官方的政策推动。与此同时,胡适赋予该运动声望规划的色彩。英语基础教育“白话文运动”既实现了外语教科书转型,又推动了我国外语教学早期科学化探索。
王骏鲍辰何山华朱季康
关键词:英语基础教育白话文运动语言规划
关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一点思考——序时世平新著《现代中国学的语言选择与体革新》
2024年
对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历史意义,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梳理一下学界的主流观点,无非就是在强调白话文作为“西化”启蒙的工具作用。因为“西化”启蒙需要用现代汉语在知识精英与平民大众之间架起一座思想桥梁,所以“五四”白话文运动也就被定格在了启蒙主义的价值层面上。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去商榷。
宋剑华
关键词:五四白话文运动文体革新语言选择现代中国文学
晚清白话文运动时期的老舍小说创作
2024年
晚清白话文运动为老舍提供了一个异于其他作家的对语言字的观察视角,这使老舍的小说在语言的通俗性方面,比其他五四时期的作家走得更远,更接近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口味。老舍的小说创作观念旨在以一种更贴近民众更温和的方式进行思考,为白话文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促使老舍成为通俗学积极的发扬者和推进者。
闫禧凤
关键词:老舍通俗文学
“五四”白话文运动中的多重话语博弈被引量:1
2023年
白话文以国语奠定其身份是北洋政府主导下的官方话语、《新青年》同人实践的知识分子话语、具有进步意义的商业媒体话语、国粹话语等多重话语博弈的结果。后来者如“学衡”与“甲寅”诸人反对白话文时,涵括白话文学的现代白话文已取得知识分子、官方、民间多重支持。具体研究之中,又可将知识分子话语、商业媒体话语和国粹话语合并为与官方相对应的多元并存的社会话语,四者既存合谋也有分歧。
罗云
关键词:白话文学
五四白话文运动在历史叙事中的百年沉浮
2023年
有五四运动“最富活力的遗产”之称的白话文运动,在语言字方面确立了白话文的使用,其影响延续至今并仍在持续。“五四”及今已逾百年,关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历史叙事,从来都是毁誉参半,直到现在,对于这场运动的是非曲直仍争论不休。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极为肯定白话文运动在社会启蒙层面发挥的社会效用,同时慨叹这场运动乘势而来倏忽而止,并没有完成其所承载的使命理想;保守主义者认为这场运动导致了国人对的遗弃,尤其是表现出的某些激进主义倾向,造成了对历史传统的戕害;革命史观则主张白话文运动所带来的语言字更替是历史的革故鼎新,以白话言具有极高的革命价值和意义。白话文的确立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关键。今天对白话文运动如何评价,意义尚存但价值日减,只有重返历史现场,还原具体而微的史实,该运动才有历史归位的可能。
韩启云
关键词: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历史叙事
现代佛教中的“语体”观念与五四白话文运动被引量:3
2023年
太虚肯定禅宗学创造出的“语体学”是“极优美”的学,梁启超指出佛经的语体是一种“组织的解剖的体”,现代佛教中的这些语体观念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诠释确立起了一种中国主体性的话语空间。现代白话佛经的广宣流布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迅速展开建构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现代人说现代话、写现代的现代性观念来强调白话和语体的重要性,现代佛教改革者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在言与白话的世纪之争中站在了新化的立场上,而佛学家的“正正当当的语体”观念,反对滥用俚词、故典的“妖魔怪样的白话”的态度,也为白话文的发展提出了净言。
谭桂林
关键词:语体文白话文运动
白话”的趣味、快感与革命属性的循环——从“白话文运动”到网络小说的“小白
2023年
1919年新运动伊始,“白话”不仅是某种学观念的代表,也成为新式社会革命的象征。汪曾祺的小说对村庄的描写虽然明白如话,但里面隐藏了一种人趣味,赵树理的字则是一种有别于“人趣味”的“农民趣味”或“民间趣味”,而在网络小白中,“白”丧失了其审美意义,也不再有革命意蕴,“白”只是一种快感载体,它与修辞和内涵的距离越远,却成为互联网时代在学生和工人间进行传播的重要学风格。在当代学领域内,作为风格的“白”,一方面是某种对高级学语言的指称,如对汪曾祺小说和散的评价;另一方面,却成了对某种低级学语言的形容。于是,“白话”具有了三种本含义,一是革命象征,二是人趣味,三是快感载体,而学语言往往也会具有一种历史之循环的效果,如今,网络小说语言也渐渐沾染上前两种本政治色彩。
耿弘明
关键词:白话文白话文运动文人趣味网络小说
体与国体:白话文运动与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2023年
白话文运动是洞察中国近代思想化的一个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内在理念和国民心理人格的变化。从封建王朝国家到近代民族国家、从儒家思想到政党话语、从等级森严到大众平等、从道德经验到科学理性,这是一个现代思想理念缓缓开启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国”的过程中,新的政治话语重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涵,成为国家形态演变的最终归宿。白话文体的几度转型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现代中国人的存在意义和心理路程,二者如影随形。
靳志朋
关键词:白话文运动民族国家
自我叙事及体制运作: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逻辑建构
2022年
化人出于学场的变革与“占位”目的,强调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独家逻辑”,并将之与晚清白话文运动相割裂,他们的依据在于前者的“完成性”,但从《中学课程纲要》的编撰上看,其宣言与实践存有抵牾。“五四白话文运动”自我叙事的建构不仅依靠《新青年》的推广,在同人群体分化之后,以“国语研究会-国语统一筹备会-国语讲习所”层层下探的基层教育体制成为完善自我叙事的重要途径。胡适等人将《国语学史》作为国语讲习所的教材,其内在的“白话文学”逻辑得以嵌入基层教员教育中,并通过民国出版体制进一步拓宽“白话文运动”独家逻辑的影响范围。
黄英豪
关键词:白话文运动自我叙事教育体制出版
自我叙事及体制运作: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逻辑建构被引量:1
2022年
化人出于学场的变革与“占位”目的,强调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独家逻辑”,并将之与晚清白话文运动相割裂,他们的依据在于前者的“完成性”,但从《中学课程纲要》的编撰上看,其宣言与实践存有抵牾。“五四白话文运动”自我叙事的建构不仅依靠《新青年》的推广,在同人群体分化之后,以“国语研究会-国语统一筹备会-国语讲习所”层层下探的基层教育体制成为完善自我叙事的重要途径。胡适等人将《国语学史》作为国语讲习所的教材,其内在的“白话文学”逻辑得以嵌入基层教员教育中,并通过民国出版体制进一步拓宽“白话文运动”独家逻辑的影响范围。
黄英豪
关键词:白话文运动自我叙事教育体制出版

相关作者

李春阳
作品数:56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白话文 白话文运动 汉语欧化 返本开新 俞平伯
胡全章
作品数:104被引量:16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晚清 诗界革命 诗歌 白话文运动 清末
张卫中
作品数:89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文学语言 文学 语言变革 新时期文学 比较论
高玉
作品数:256被引量:762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语言 艺术起源 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汉语
邓伟
作品数:95被引量:110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文学语言 白话 雅俗 清末民初 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