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3篇“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文章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益评价研究
2022年
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选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Pygathrix roxellanae)和羚牛(Budorcas taxicolor)三种重点保护动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收集相关物种种群数量和分布信息,基于生态位模型,模拟分析主要保护对象的栖息地适宜分布,进而通过各物种适宜的空间配置与保护区功能划叠置分析,对它们竞争与协同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对白水江保护区保护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大熊猫适宜生境的面积为209.9 km^(2),较适宜生境面积为545.4 km^(2);金丝猴适宜生境的面积为249.1 km^(2),较适宜生境面积为744.0 km^(2);羚牛适宜生境的面积为160.9 km^(2);较适宜生境面积为778.5 km^(2).保护区划总体合理,核心有效保护了89.8%~92.4%适宜栖息地和68.1%~83.5%较适宜栖息地,70%的缓冲面积和22.9%左右的实验面积为潜在栖息地.建议对保护区边界和功能划微调.
戎战磊马虎刘兴明何礼文常亚鹏
关键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最大熵模型功能区划
基于面向对象的RF算法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算法获取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1995、2008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林地面积最大且呈增加趋势,共增加了100.89km^(2);耕地面积共减少了85.23 km^(2);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占比小且变化不大;实验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林地增加和耕地减少;缓冲以林地为主(>95%),并且面积缓慢增加;核心以林地为主,较为稳定,高山灌丛草甸只分布在该域且变化不大;研究的综合土地利用变化速率较低,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利用多样性程度较低且均呈下降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在整体上增加,而林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少,耕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其他地类的景观格局变化不大;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均对不同类别的景观特征有显著影响,但林地变化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高山灌丛草甸、草地和耕地;1986-1995和2008-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有显著影响.
汪红刘兴明赵传燕刘宥延常亚鹏
关键词:土地利用面向对象转移矩阵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2020年
一、研究背景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VU),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濒危(E)。
周晓雯杨文赟金崑
关键词:川金丝猴仰鼻猴属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境选择猴科疣猴亚科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龙头箭竹1年生更新苗特征
2020年
为了揭示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龙头箭竹(Fargesia dracocephala)开花后的更新及其更新苗生长特征,2019年9月对龙头箭竹开花域的1年生更新苗的密度、基径和高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1年生幼苗的平均密度为21.7(±1.96)株﹒m^-2、平均高度为7.94(±0.75)cm、平均地径为1.24(±0.07)mm;(2)中等程度的郁闭度、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均有利于龙头箭竹1年生更新幼苗的密度、基径和高度。在将来的管理中,可适当通过冠层遮阴的调控来加以管理,以加速龙头箭竹的恢复。
王钧亮何礼文滕继荣冯杰黄建张远彬
关键词:基径株高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系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通过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白水江保护区兰科植物达35属75种,种类丰富度为周边之最,为我国兰科植物的分布中心—横断山向北延伸而形成的“多样性中心”或“特有中心”;(2)白水江保护区兰科植物生活型多样,以地生兰为主,属的系类型以温带成分居多,但系组成比较复杂,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以及其它类型的地理成分相互交错、渗透的现象很明显;(3)属内种缺乏,但中国特有种丰富;(4)地理环境特别,气候垂直分异显著,兰科植物与周边或邻近域相似度不高。
王建宏滕继荣杨文赟
关键词:白水江保护区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
汶川地震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的影响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也是甘肃省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资源的自然景观。5·12汶川地震的影响域是我国西南地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域,而且是大熊猫栖息地的主要分布,使得大熊猫栖...
何敏
关键词: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地震生境选择
5·12汶川地震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2
2018年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干扰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地震干扰严重破坏植被生态系统,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境选择,5.12汶川地震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遭到重创。生境选择作为动物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方式之一,是野生动物保护及生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文章研究从大熊猫生境选择的适应性出发,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地震前、后大熊猫对生境中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的生境选择特征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地震对大熊猫的生境选择的影响,只是对竹子生长状况在地震前后没有明显变化;从坡面、生境类型、森林起源生、植被生境等生境特征上看是较明显的,且均有不同的变化。(2)大熊猫偏好生境的变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地震前相比,主成分的数量、各主成分的位置级别、各级别内的因子都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是震后大熊猫选择中坡向、郁闭度不作为大熊猫选择的主要因子。
何敏杨文赟孙学刚
关键词: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地震生境选择
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护模式比较研究——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而且对于推进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作用突出。集体林是与农户接触最为频繁的森林资源,也是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关键构成部分,其对于保...
冉小慧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护模式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的研究
准确地了解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也有助于预测生物多样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但目前国内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与其影响因子的主要研究集中亚热带和温带域,来自亚热带和...
郑智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格局:面积、气候、边界限制的解释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方差分离方法,分析面积、气候、边界限制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垂直分布格局的相对作用和独立作用.结果表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及不同类群的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单峰分布格局,峰值分布偏向低海拔段.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由各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水分能量动态假设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的解释力最强,面积是影响物种多样性格局的第二重要因子.边界限制效应可作为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解释的补充机制.边界限制对不同种域的物种解释力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物种分布宽度的增加,边界限制的解释力逐渐增加.
郑智龚大洁张乾赵海斌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气候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相关作者

王建宏
作品数:25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研究主题: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白水江保护区 大熊猫栖息地 生境
黄华梨
作品数:31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研究主题: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水江保护区
滕继荣
作品数:25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研究主题: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白水江保护区 大熊猫 文县疣螈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许闰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研究主题: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白水江保护区 能源 群系
何礼文
作品数:18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研究主题:白水江保护区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管护 集体林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