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95篇“ 白假丝酵母菌“的相关文章
酵母菌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研究进展
2025年
阴道微生态是女性体内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阴道解剖结构、微生物群、机体内分泌调节系统及阴道局部免疫系统构成,共同维持阴道微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阴道真群是定植于阴道内所有真种类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包括基因组与特定基因)的集合体,其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酵母菌,其生长通常受到其他微生物的影响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抑制。在阴道内,就群数量而言,尽管真(以酵母菌为主)的数量远远不及细,但真在维护许多健康女性阴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酵母菌作为阴道群常见的定植真,其结构和数量的改变不仅可导致外阴阴道酵母菌病的发生,其本身与周围细群及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阴道各类疾病的发生过程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谭灵俊王彬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阴道微生态白色念珠菌病
乳酸片球IOB701对小鼠酵母菌阴道感染的治疗作用
2025年
目的探究乳酸片球IOB701活及热灭活酵母菌阴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OD法检测IOB701活和热灭活的疏水性、自聚性和共聚性,显微镜下计数法检测细胞黏附性,平板涂布结合革兰氏染色检测IOB701对酵母菌抑制活性,MTT法检测IOB701对酵母黏附CaSki细胞能力的影响。构建小鼠VVC模型后,连续阴道灌注IOB701活或热灭活8 d,镜检阴道分泌物,HE染色检测阴道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方法检测阴道灌洗液炎性因子。结果IOB701活及热灭活的疏水性分别为21.2%和46.7%(t=9.410,P<0.001),自聚集性分别为34.0%和64.5%(t=15.750,P<0.001),二者对CaSki细胞具有较好的黏附能力。IOB701活可抑制酵母菌增殖,IOB701活及热灭活均可抑制酵母菌形成,并降低酵母菌对CaSki细胞的黏附。共培养10 h后,IOB701活及热灭活酵母菌共聚集能力分别为79.0%和80.9%(t=1.867,P=0.135)。小鼠实验显示,IOB701活或热灭活分别灌洗阴道均能降低小鼠阴道内酵母菌量,改善阴道组织角化层脱落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同时降低阴道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结论乳酸片球IOB701活及热灭活酵母菌都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阴道酵母菌感染。
刘于菏谢梦琪刘思萌梁武韩雪梅王楠罗学刚何红鹏
关键词:乳酸片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治疗早产儿酵母菌感染的过程和药学监护
2025年
感染是早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和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婴儿。其中酵母菌是特别重要的医院获得性病原体[1],新生儿中侵袭性酵母菌感染的总体发病率为(5~10)/100000[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侵袭性酵母菌感染的发病率为0.5%~2%,发病率取决于研究队列的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其中ELBW早产儿的感染风险最高,发病率为5%~15%[3]。
赵迎春刘海港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儿假丝酵母菌药学监护
酵母菌致颅内感染2例分析
2024年
颅内真感染以隐球[1]、曲霉[2]、毛霉[3]、酵母菌[4]等常见,多为条件致病酵母菌致颅内感染一般存在于头颅手术后或有血脑屏障破坏的操作后[5],或有鼻窦、鼻旁窦真感染的患者[6]。笔者收治酵母菌致颅内感染患者2例,现分析其发病、诊治及预后情况,旨在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陈辉珍俞振飞高健婷杨玮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颅内感染基底节出血腔隙性脑梗死前列腺增生脑脊液
酵母菌抗原在外阴阴道酵母菌病中免疫原性的研究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选酵母菌抗原,研究其在外阴阴道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中的免疫原性,为后续开发多价疫苗及糖结合疫苗的可行性提供实验数据。 方法1.应用N...
杨楠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重组蛋白免疫原性
三黄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酵母菌感染的小鼠肠道真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基于内源转录间隔区(ITS)r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三黄汤(SHD)对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酵母菌感染的小鼠肠道真群的影响。方法 5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 SHD低剂量组(SHD-L组)、 SHD高剂量组(SHD-H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每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联合酵母菌灌胃法构建UC合并酵母菌感染的小鼠模型。SHD-L组和SHD-H组分别给予3.75 g/kg、15.00 g/kg的SHD灌肠治疗,SASP组给予0.72 g/kg的SASP灌肠治疗,Control组和Model组小鼠采用蒸馏水处理。观察测定小鼠体质量、大便性状和便血情况,计算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肠道真群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小鼠的体重减轻,DAI显著升高,结肠明显缩短(p<0.01)。SHD组小鼠结肠炎症状和粘膜损伤程度减轻,SHD-H组的DAI小于Model组,结肠长度大于Model组(p<0.05)。真群多样性分析发现SHD-H组Chao1和Observed_species指数明显大于Model组(p<0.05),SHD-H组与Model组真群的结构聚类位置分离,且与Control组有明显差异(p<0.05)。物种组成分析显示SHD-H组的酵母属占16.0%,与Model组(39.6%)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SHD-H组有90个差异种,Control和Model组各有8个差异种。群功能分析表明,SHD治疗UC合并酵母菌感染的小鼠的作用机制涉及呼吸、酶辅助因子的合成,以及脂肪酸和脂质的合成和分解等生物学途径。结论 SHD灌肠可改善UC合并酵母菌感染小鼠症状,降低肠道酵母菌的丰度,改变肠道的真群多样性。
彭景潘易缘石兆玲李雯倩陈凤汪长中汪长中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三黄汤溃疡性结肠炎
CRISPR系统在酵母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编辑策略,已成为多种生物系统基因功能研究的通用工具。真感染是导致人类疾病的重要原因,酵母菌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病原真,其基因功能的揭示是探寻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靶点的关键。本文回顾了CRISPR系统在酵母菌中从应用到优化,从基因敲除到表达调控的发展历程,以期通过对酵母菌致病力及耐药机制的研究为新药物靶点的探寻开辟道路。
运照临王欣荣刘昕施乔盛春泉王彦刘娜
关键词:CRISPR真菌白假丝酵母菌
一种用于抗酵母菌的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抗酵母菌的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用于抗酵母菌的凝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瓜提取物0.1‑10%,卡波姆0.3‑2%,甘油3‑20%,三乙醇胺1‑3%,依地酸二钠0....
黄小柯李井涛
植物乳杆HB13-2抑制酵母菌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探究植物乳杆HB13-2上清液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首先,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上清液对酵母菌的最小抑浓度。继而,通过荧光增剂对细胞壁染色观察,结果表明上清液处理使荧光强度增强,细胞壁出现损伤。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植物乳杆HB13-2上清液改变了酵母菌细胞膜通透性;利用DiSC_(3)(5)检测跨膜电势,结果显示荧光强度增强,表明上清液导致跨膜电势消散。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植物乳杆HB13-2上清液使体发生形变并伴随内容物的泄漏。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以及罗丹明-123荧光染色检测活性氧积累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上清液使细胞内活性氧大量积累,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综上,植物乳杆HB13-2上清液可通过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发生形变,并导致线粒体损伤,从而对酵母菌发挥抑制作用。本研究可为植物乳杆HB13-2作为口腔益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宁亚维孙颖张东春张雅娟司海山康亚朋王志新王世杰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植物乳杆菌
一例阿萨希毛孢子酵母菌混合尿路感染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患者,男,56岁,10年前曾行“左肾切除术”和“膀胱切开取石术”,4个月前因右肾多发结石并重度积水行“右侧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2个月前诊断慢性肾衰竭,多次行血液透析治疗,1月前确诊膀胱恶性肿瘤(膀胱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现今因血尿3天入院。入院体温37.8℃,经头孢唑肟抗感染治疗仍反复发热。行中段尿培养,检出阿萨希毛孢子酵母菌,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 + 氟康唑”治疗,经联合抗感染治疗3后天无发热。
李灿昌赵志杰
关键词:真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白假丝酵母菌尿路感染

相关作者

刘朝晖
作品数:295被引量:3,277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华医学会
研究主题: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阴道微生态 白假丝酵母菌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菌群
刘志春
作品数:39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
研究主题:白假丝酵母菌 荚膜 白念珠菌 念珠菌 中草药
马廉兰
作品数:61被引量:416H指数:12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
研究主题:医学微生物学 白假丝酵母菌 中草药 荚膜 抑菌作用
张旭
作品数:24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白假丝酵母菌 阴道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药物敏感性 外阴阴道
亓庆国
作品数:67被引量:174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膜 白假丝酵母菌 变形链球菌 白色念珠菌 毛细淋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