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48篇“ 白云石化作用“的相关文章
麦盖提斜坡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多期白云石作用
2025年
【目的】为明确麦盖提斜坡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多期白云石作用。【方法】在岩相分析基础上,利用LA-ICP-MS开展了原位微区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了白云岩成因及其对储层的控制。【结果】研究区中—下奥陶统白云岩(石)主要包括粉晶云岩、颗粒云岩、灰质云岩、中晶云岩和白云石充填物,沉积环境解释为局限台地颗粒滩和潮坪。各类白云岩(石)的稀土配分样式及高Na的特征共同指示白云流体主要具有海源性,局部受热液作用影响。白云石作用具有多期叠加的特征,蓬莱坝组沉积期,准同生白云作用使潮坪沉积形成粉晶云岩,回流渗透白云作用使得颗粒滩沉积发生云形成颗粒云岩。鹰山组沉积期,埋藏白云作用使白云石晶体持续生长,部分颗粒结构被破坏而形成中晶云岩,缝洞中白云石充填物不断形成。鹰山组颗粒灰岩在埋藏期因Mg^(2+)的区域性聚集,形成斑状分布的白云石。【结论】多期白云控制了区内中—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的差异,局限台地滩—坪体系早成岩期受回流渗透白云作用形成的颗粒滩白云岩是最有利的储层。
戴逸晨高达黄理力王斌周慧孙春燕张天付朱传勇赵玉茹
关键词:白云岩储层奥陶系
多代理揭示全球变暖期白云石作用的波动机制
白云石[CaMg(CO)]是沉积岩中重要的矿物成分,可构成经济油气藏。它通常在古代碳酸盐岩台地中富集,但在年轻的沉积物中十分少见。许多实验表明,白云石在常温常压下的过饱和溶液中很难直接沉淀。因此,沉积白云石的成因至今仍是...
苗卓伟张奎华张鹏飞张倩
中上扬子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白云石作用被引量:6
2021年
利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资料,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白云石有序度、碳氧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锶同位素和物性测试等手段,对中上扬子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白云石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上扬子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颗粒云质灰岩。储层物性显示颗粒白云岩最好,粉晶和细晶白云岩次之,而颗粒灰岩通常比较致密,但发生白云石后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微裂缝等。白云岩成岩温度较低,白云石流体主要以浓缩或改造的海源流体为主,白云石作用发生于准同生期或早期成岩阶段,主要发生蒸发浓缩白云石和回流渗透白云石,而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以回流渗透白云石作用为主。发生白云石的颗粒滩有利于储集空间的发育,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
韩波李新钟晓勤姜黎明赵强先张永浩刘鹏李兵
关键词:储层特征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
方解石胶结作用白云石作用白云石重结晶作用的岩石学和地球学特征:艾伯塔省中西部密西西比系Pekisko组实例研究
2018年
Pekisko组碳酸盐岩是加拿大艾伯塔省中西部地区尤其是Pekisko隐伏露头边缘一带油气田的重要储层。它们代表了一套由向上变浅岩相构成的海进-海退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层序,这套地层在沉积后经历了强烈的侵蚀作用,导致了岩溶地貌的发育。其结果是,成岩蚀变作用(主要是白云石作用和岩溶作用)对大多数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都产生了影响。多期次的方解石胶结物和白云石是复杂成岩作用的结果。方解石胶结物有多种类型,例如等厚纤维状的、等径晶簇状镶嵌结构的(equant drusy mosaic )、悬垂状/新月形的、块状亮晶的(blocky spar)、共轴的、纤维状的及叶片状的(bladed)。这些胶结物都是早期和晚期成岩事件的产物;形成于浅埋藏和较深埋藏下的暴露期前、同暴露期和暴露期后。通过岩相和地球学分析在Pekisko组中识别出了五种类型的白云石:(1)弥漫性(pervasive)细晶到粗晶、半自形到他形的交代白云石;(2)空穴充填(void—filling )粗晶自形白云石;(3)细晶到粗晶选择性自形白云石;(4)溶解缝(dissolution seam )伴生的细晶自形白云石;(5)鞍状白云石。解释认为,第1、3和4类白云石形成于成岩早期,随后发生了重结晶作用,而空穴充填粗晶自形白云石和鞍状白云石形成于后期的深埋藏环境。除了空穴充填白云石和鞍状白云石之外,其他三种类型的白云石都发生过重结晶作用,其岩相学证据包括:侵蚀(etching),主要表现在自形晶体上;很多不同形状的晶体上都发育溶蚀核(dissolved cores);非面状晶界(non—planar crystal boundaries ),仅出现在弥漫性白云石中;晶粒较粗,弥漫性和选择性白云石中都有发育。地球学证据,例如明显的氧同位素负迁移(negative shift)(高达8‰VPDB )和放射性Sr同位素的富集,进一步支持了这种解释。存在一种确定的负向趋势(definite negative trend ),即最接近隐伏露头边缘�
JoAnn Adam宋建(翻译)何琼(翻译)辛力(译审)
关键词: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地球化学特征胶结作用岩石学碳酸盐岩台地
沙特加瓦尔油田二叠系Khuff-C储层的白云石白云石作用
2018年
沙特二叠系KhufF-C储层主要因白云石作用而具有明显的横向和纵向非均质性。对取自6 口井岩心样品的600张薄片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分析,发现了三种主要的交代成因的白云石组构:(1)组构保持型拟态(FPM)白云石,(2)组构保持型非拟态(FPNM)白云石,(3)组构破坏型(FD)白云石。FPM白云石的晶体大小大都小于或等于20μm, FPNM的小于或等于50μm,而FD白云石的小于或等于100μm。随着岩相中颗粒含量的增多,FPM白云石的丰度降低,而FPNM白云石的丰度提高。白云岩(dolostones)(虽然被视为过时的一个术语,但这里用于指白云石含量不低于80%的岩石)的δ^18O值说明,二叠纪海水或蒸发海水曾在低温条件下引发过早期白云石作用,向陆一侧的岩相(泥状灰岩和粒泥灰岩)一般被蒸发程度更高的海水白云石,而向海一侧的颗粒岩相一般被蒸发程度较低、更偏正常状态的海水白云石白云岩δ^18O值的地层变与过四级沉积层序的岩相变一致,这表明不同的白云岩体(stratigraphic bodies)是由不同蒸发程度的海水引发白云石作用的结果。白云岩的δ^18O数值表现出了继承自母体灰岩的时间变趋势。白云石的横向和纵向丰度与白云石组构、各岩相被白云石的倾向性以及白云石氧同位素数值的变都表明,随着沉积旋回的叠加,KhufF-C储层中发生了多期次的白云石作用事件,部分白云岩叠加了后期白云石作用事件的影响。富颗粒白云岩的平均孔隙度要大于富泥质白云岩,说明沉积相决定了白云岩的孔隙度分布。然而,白云石流体的蒸发程度越高,其白云石作用使孔隙度降低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不管是哪种岩相,情况都是如此。
Mohammed A.Alqattan陈蕾(翻译)庄延革(翻译)张生(译审)
关键词:白云石化作用二叠系储层
盆地模拟与高分辨率热流摸模拟相结合研究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埋藏白云石作用的关键因素
2018年
海上Hasdrubal油田始新统El Garia组最初是一套货币虫灰岩沉积,后期的埋藏白云石作用显著地改善了其渗透率。确定储层岩石物理性质分布需要了解白云石作用的空间展布,这反过来又要求了解导致白云石作用的过程。其中的一些信息是可以通过实测获得的,但其他的则需要进行模拟。在本研究中,我们以可实测的资料作为基础,重点关注模拟数据的获取,通过盆地模拟建立发生白云石作用时的热流模型,来评价引发白云石作用的流体的运动特征和温度模式。盆地模拟重建了该区发生白云石作用时的地质特征,而热流模拟重建了合理的热传导和热对流以及通过这些系统的物质传输。岩体和断层带渗透率以及盐丘的位置和形态是潜在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盐丘位置和形态是主控因素,盐丘导致了局部对流系统,使得温度较高的流体上涌穿过Hasdrubal储层,促使其发生埋藏白云石作用
A. Mangione秦佃蕊(翻译)江文全(审校)
关键词:白云石化作用碳酸盐岩储层盆地模拟高分辨率海相岩石物理性质
白云石作用和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深层碳酸盐岩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以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盆地为例——盆地中形成次生孔隙的地质作用埋深超过2000m,均发生于晚白垩世的盆地倒转期
2017年
目前,关于次生孔隙形成机制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以德国位于下萨克森盆地重要大气田的经验资料为基础,结合传统碳酸盐岩岩相学法和地分析法,对基质和裂缝胶结物中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胶结物中的流体包襄体做了分析;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对矿物析出条件及不同相态类型气体的生成情况做了介绍;对含萤石的层位做了稀土元素和钇元素分布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不发育的层段主要为孔隙型白云岩层和致密灰岩层互层.白云质流体沿裂缝运移的过程中可发生白云石作用,方解石被白云石置换,再加上硫酸盐热学还原作用的广泛发生,次生孔隙不断形成.深层碳酸盐岩致密储层慢慢转变为具有产能的中、优质储层。
Bimlca C.Biehl
关键词:次生孔隙白云石化作用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热液白云石作用被引量:34
2016年
基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基本地质条件、白云岩矿物组合及地球学特征,研究该区震旦系灯影组热液白云石作用形成条件、存在证据、具体改造方式及作用时期。高石梯—磨溪地区是四川盆地灯影组气藏的重要勘探目标,区域地质上具备发生构造控制热液白云石作用的基本条件:1拉张性基底断裂活动;2深埋藏热液储库;3上覆地层的覆盖和封堵。通过对区内灯影组岩心样品开展岩相学研究和地球学(微量元素,碳、氧、锶同位素,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测试分析,据密西西比谷型(MVT)矿物组合和地球学特征,认为区内灯影组白云岩地层内存在构造控制热液白云石作用。区内热液白云石作用主要是指热液流体对基质白云岩的改造,包括3种具体改造方式:1溶蚀与充填作用;2重结晶和新生变形作用;3水力压裂作用。热液白云石作用推测存在多期,即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
蒋裕强陶艳忠谷一凡王珏博强子同江娜林刚蒋婵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震旦系灯影组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礁灰岩缺乏大规模白云石作用的原因分析及启示被引量:4
2015年
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开江—梁平海槽西南侧台地边缘的长兴组礁灰岩,沉积时具有很高的原生孔隙度,但由于缺乏大规模白云石作用,现今多数礁灰岩致密无孔。研究表明礁灰岩缺乏白云石作用可能与早期白云石流体供应不足有关,而并非如前人推测的是由于早期海水胶结作用将孔隙完全充填堵塞造成白云石流体无法进入所致。早期海水胶结作用结束后,长兴组礁灰岩中仍存在大量孔隙及流体活动空间,但由于礁灰岩(礁核相)位于台地边缘靠近海槽的高能区,受早期沉积环境的控制,成岩流体为活跃循环的正常海水,不具备发生白云石作用所需的轻度咸海水渗透回流的条件。埋藏成岩环境下块状亮晶方解石的胶结作用是造成礁灰岩中孔隙完全丧失的原因。
潘立银张建勇胡安平王小芳韦东晓王永生
关键词:四川盆地长兴组礁灰岩白云石化作用孔隙演化
混合水白云石和埋藏白云石作用的是与非—以四川盆地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人们对白云石的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关于白云岩的成因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国内对白云岩成因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国外提出的白云石模式的套用阶段。以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部分白云岩成因为例,早期学者多倾向于用混合水白云石模式解释其成因,近几年又有学者提出了埋藏成因,并对其白云石流体性质作了具体研究。本文以四川盆地飞仙关组白云岩为例,从引发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争议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学特征展开讨论,分析这两种成因模式的争议点所在,以期寻找到混合水白云石和埋藏白云石作用的是与非,为更进一步研究白云岩的成因提供一定参考。
甯濛郝斌斌张九园张彬胡忠贵
关键词:飞仙关组

相关作者

董兆雄
作品数:55被引量:688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白云岩 鄂尔多斯盆地 歧口凹陷 碳酸盐岩 白云石化作用
李国蓉
作品数:141被引量:1,382H指数:21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白云岩 长兴组
黄擎宇
作品数:93被引量:463H指数:13
供职机构:大庆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白云岩 寒武系 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
张建勇
作品数:102被引量:92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储层 溶蚀 飞仙关组
黄思静
作品数:203被引量:3,416H指数:40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研究主题:锶同位素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