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篇“ 痛风结节“的相关文章
金明秀教授应用“治未病”思想防治痛风结节经验
2025年
痛风结节又称痛风石,为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或体内其他部位的沉积。痛风结节可进一步破坏痛风患者关节、骨骼,并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早期诊断并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并及时应用药物防治痛风结节尤为关键。金明秀教授认为,痛风结节是由于患者湿盛于内,缠绵久病,湿聚成痰,痰凝血瘀,湿、痰、瘀邪聚而成石。针对该病病因病机,金明秀教授确立了“祛湿化痰,散瘀消石”的基本治则,应用“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予痛风患者中药汤药等治疗,以防治痛风结节发生与发展,疗效显著。结合医案将金明秀教授防治痛风结节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马赫暄于静金明秀
关键词:痛风痛风结节治未病名医经验
MRI在膝关节痛风结节与腱鞘巨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MRI征象在膝关节痛风结节与腱鞘巨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4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膝关节痛风结节和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分别为23、22例。分析T 1WI、脂肪抑制T 2WI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记录MRI特征包括病变信号及其均质性、病变边界、病变最大径、病变部位(滑膜腔内外)、病变是否位于韧带/肌腱走行区、是否累及韧带/肌腱实质、邻近骨质侵蚀、骨髓水肿、滑膜增生、关节积液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是否肿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者MRI征象的差异。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鉴别两种疾病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测因素。结果膝关节痛风结节与腱鞘巨细胞瘤患者间在病变最大径、病变部位(滑膜腔内外)、病变是否位于韧带/肌腱走行区、是否累及韧带/肌腱实质、邻近骨质侵蚀、骨髓水肿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部位(滑膜腔内外)和韧带/肌腱实质受累鉴别两种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78、0.95和0.78、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滑膜腔内外)是区分膝关节痛风结节与腱鞘巨细胞瘤的独立预测因素(OR=31.48,95%CI 1.58~625.69,P=0.024)。结论病变部位(滑膜腔内外)和韧带/肌腱实质受累有助于区分膝关节痛风结节与腱鞘巨细胞瘤,病变部位(滑膜腔内外)是两者独立预测因素。
边海成田娜宋春霖李西瑞杨晓楠柴荣鑫徐文坚崔久法郝大鹏
关键词:痛风腱鞘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膝关节
痛风结节并胫骨远端骨质破坏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患者,男,30岁,10个月前活动后发现左内踝不适;X线示:左胫骨远端内侧见囊性病变,其中有分隔,边界清晰;CT平扫示:左胫骨远端内侧见一轻度膨胀性囊样低密度影,界清,大小约为2.2 cm × 1.2 cm × 2.3 cm,边缘局部密度较高,内有分隔和气体影;MR平扫示:左胫骨远端内侧见类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影,其内见多发线样分隔影,边缘清,见浅分叶征;影像诊断:考虑骨巨细胞瘤或动脉瘤样骨囊肿;超声示:左侧小腿皮肤层及脂肪层内不均质回声区,CDFI示其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考虑炎性改变;血尿酸:744 μmol/L,病理诊断:考虑痛风改变伴坏死。Patient, a male, 30 years old, found left medial malleolar discomfort after exercise 10 months ago;X-rays showed cystic lesions in the medial distal part of the left tibia, which was separated and had clear boundaries. CT plain scan showed a mild dilatant cystoid low-density shadow with clear boundary at the medial end of the left tibia, with a size of about 2.2 cm × 1.2 cm × 2.3 cm, high local density at the edge, and there were partitions and gas shadows. MR Plain scan showed that a circular, slightly longer T1 and T2 signal shadow was seen on the medial side of the left tibia distal, and multiple linear dividing shadows were seen inside, with clear edges and shallow lobed signs. Imaging diagnosis: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or aneurysmal bone cyst was considered. The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at there were uneven echo areas in the skin layer and fat layer of the left leg. CDFI showed that punctated blood flow signal could be seen in the area, and inflammatory changes were considered. Blood uric acid: 744 μmol/L. Pathological diagnosis: gout changes with necrosis were considered.
沙宇飞党卓张艳
关键词:痛风结节胫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骨内痛风结节误诊为内生软骨瘤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24年
目的探讨骨内痛风结节误诊为内生软骨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收治的1例曾误诊的骨内痛风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右足踇趾疼痛1周入院,经影像学检查后误诊为内生软骨瘤,拟行肿瘤刮除植骨术,术后病理提示符合痛风结节。确诊为骨内痛风结节。误诊时间为7 d。确诊后予以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切口愈合良好后出院。术后随访1年患者无特殊不适,右足踇趾活动正常。结论骨内痛风结节相对少见,影像学表现与内生软骨瘤相似,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对合并尿酸升高的患者,应考虑到痛风可能,及时完善相关检查,避免误诊。
王帅郑凯
关键词:痛风结节误诊内生软骨瘤病双能CT
全身散在痛风结节继发肛周脓肿一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2023年
肛周脓肿是由肛腺感染导致肛门直肠间隙的化脓性疾病,约占肛肠疾病的20%,好发于20~40岁男性,是肛肠科常见的危急重病[1-2]。临床表现为局部红、热、肿、痛,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可发展为经久不愈的肛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手术治疗。本院曾收治1例全身散在痛风结节继发肛周脓肿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痛风结节与肛周脓肿的相关关系,报告如下。
吴雪峰李志冷羽蔡涛景茂林吴媛媛张琪琦
关键词:痛风结节肛周脓肿病例报道
双源双能CT(DECT)及单源双能CT(SDECT)对于痛风患者痛风结节的显示能力对比
2023年
本研究使用双源双能CT(DECT)及单源双能CT(SDECT)对同一批痛风病人进行扫描,比较这两种成像方法对于痛风结节的显示能力。方法 收集确诊为痛风的患者,符合2015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所有病人在急性发作的一周内行DECT及SDECT的双足、踝关节/双膝关节/双腕关节扫描,两次扫描间隔时间不超过两天,无降尿酸药物影响。观察有无痛风结节沉积,记录痛风结节沉积部位、大小、病变关节痛风结节内的尿酸盐含量及检查的辐射剂量,将患者的两组影像学表现进行卡方检验,P<0. 05被认为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检查对N(痛风结节总量)的检出,尤其是Nb1(斑点状)及Nb2(结节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38),两组检查DLP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于痛风结节的检出,尤其是d<1.0cm的痛风结节,DECT优于SDECT,适用于进行降尿酸治疗病人的临床监测;SDECT辐射剂量较DECT小,适用于一般情况差、检查次数多等对辐射剂量有特殊要求的人群。
姚婧王培军
关键词:痛风结节X线断层摄影DECT
示指浅屈肌腱痛风结节误诊一例
2022年
患者 男,22岁,自述既往体健;于1个月前无意发现右手肿物,约"花生"大小,无疼痛、发热及局部皮肤红肿破溃。临床检查:右手掌侧触及结节状肿物,质硬,大小约2 cm×2 cm,肿物活动度一般,形态规则,不影响关节活动,局部皮肤无红肿,无凹陷,无破溃,无渗血及渗液及红肿热痛。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MR示右手示指浅屈肌腱(掌骨水平)信号不连续,见结节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抑脂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内见斑点状等低信号影,病变与示指深屈肌腱分界不清(图1、2),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图3)。影像检查考虑腱鞘巨细胞瘤?
孙晓清续凯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红肿热痛斑点状指浅屈肌腱
非布司他联合手术治疗痛风结节的疗效观察
2022年
以我院接收的痛风结节患者为例,分析手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治疗的痛风结节患者76例,入选时间2020年9月-2022年5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观察组,各38例,均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前者实施别嘌醇片治疗,后者实施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的疗效确切,较对照组更高(92.11%VS71.05%)(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及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06±1.12)分、(326.45±41.5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62±1.21)分、(420.52±42.32)μmol/L(P<0.05);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非布司他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确切,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病情复发,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李迎亮
关键词:非布司他关节镜手术痛风结节疼痛血尿酸
第三代双源CT双能技术在痛风结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2年
分析第三代双源CT双能量检查技术在诊断痛风结节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血液风湿科疑似痛风的8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86例患者全部采用第三代双源CT双能量技术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将原始数据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进入痛风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将数据录至Excel数据库,数据采用SPSS 统计学软件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测到痛风结石主要沉积的部位位于双手、双足、双踝、双膝,且第三代双源CT诊断痛风结石的敏感性(sensitivity,SE)为94.91%,特异性(specificity,SP)为92.59%,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 value,PPV)为96.55%,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 value,NPV)为89.29%,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FPR)为7.41%,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FNR)为5.08%。结论:第三代双源双能量技术在对痛风结石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为临床医师诊断及分析患者的病情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袁张强王冠民路志凯
关键词:痛风结石
足跟痛风结节误诊为跖疣1例
2021年
患者男,45岁,汉族。因右足跟赘生物伴轻微行走疼痛1年余,于2018年11月13日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右足跟出现孤立白色赘生物,随后皮损缓慢增至花生米大,逐渐出现行走时疼痛,不能自行消退,偶尔流出白色粘稠状分泌物,无明显瘙痒。自行挤压并外贴“鸡眼膏”等后皮损变大。否认其他部位有类似皮损。患者既往患有痛风病史10余年,时有手、足关节疼痛,可忍受,发作不频繁,未经正规治疗。否认高血压病、心脏病病史。家族成员中无遗传病史。
倪智敏刘秀平戚世玲
关键词:痛风结节

相关作者

杨茂伟
作品数:203被引量:83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踝关节 骨质疏松大鼠 疗效分析
黄文瀚
作品数:33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 中毒性脑病 IVIM 双能量 1,2-二氯乙烷
隋磊
作品数:4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非布司他 切口愈合 痛风结节 手术治疗 联合手术治疗
黄芳
作品数:42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CT 双能量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赖清泉
作品数:106被引量:300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CT 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