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0篇“ 病理学评价“的相关文章
- 重视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结肠炎模型的病理学评价
- 2024年
- 化学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是人类炎症性肠病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其中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应用最广。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模型制备中,不同浓度的葡聚糖硫酸钠、不同品系的小鼠,在不同小鼠的肠段所呈现的病变严重程度不一样。因此,取某一肠段的样本进行病理学评价是不合理的,应该将整个大肠制成“瑞士卷”,分上段、中段和下段结肠全面评价病理改变。肛管病变严重,应该单独评价。全面正确评价肠道病变,才能正确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
- 来茂德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葡聚糖硫酸钠病理学评价
- 失血大鼠肠道多节段病理学评价及巨噬细胞功能研究
- 2024年
- 目的 研究重度失血大鼠模型中各肠道节段的病理损伤和炎症情况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探索肠道巨噬细胞极化对肠道炎症病理生理的可能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1∶1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失血组,失血组股动静脉插管并在25~30 min快速失去大鼠总血量的40%,假手术组仅插管未失血,然后将上述两组大鼠分别1∶1∶1∶1∶1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放血完成后0、3、6、12和24 h作为实验终点处死,快速分离全肠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盲部、结肠和直肠相同位置剪取肠段进行病理组织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相关炎症因子以及多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结肠3、6 h时的组织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除24 h以外各时间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肠段0 h后各时间点的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回盲部、结肠组织损伤程度随失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同一失血时间不同肠段相比,3 h时十二指肠、空肠、回盲部的损害程度显著重于结肠、直肠,6 h时十二指肠、空肠、回盲部的损害程度显著重于直肠,12 h时十二指肠、空肠、回盲部与结肠的损害程度显著重于直肠,24 h时回盲部的损害程度与直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假手术组相比,重度失血大鼠十二指肠段12 h后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显著上调;空肠段IL-1β在3 h后表达显著上调,TNF-ɑ则在6 h表达显著上调;回盲部、结肠、直肠段重度失血在3 h时即引起IL-1β、TNF-α表达显著增加。(3)重度失血后大鼠3 h时空肠、回盲部的巨噬细胞极化细胞显著增加,M1型比例更高、增加更多,6 h后极化巨噬细胞比例逐渐降低至失血前水平,6 h时空肠的M2型巨噬细胞占比下降更多,回盲部M1型巨噬细胞占比下降更多。结肠3 h后M1型巨噬细胞比例下�
- 魏汉琪马骏蒋兴伟苏允琦高锋华宁畅文安华英巩家媛刘鹏宇王哲于群
- 关键词:失血大鼠肠道炎症巨噬细胞
- 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损伤及愈合情况的病理学评价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损伤的影响及不同时间段创面皮肤愈合的病理学评价。方法 实验选用SD大鼠78只,雌雄各半,分为正常对照组(14只)、烧伤模型组(24只)、烫伤模型组(24只)和全切皮肤模型组(16只)。其中烫伤模型组采用台式超级控温烫伤仪烫伤皮肤组织,并于创面滴入混合菌,建立浅II度烫伤合并伤口感染模型。烧伤模型组采用自制烧伤锥形瓶烧烫伤皮肤组织,并于创面滴入混合菌,建立浅II度烧伤合并伤口感染模型。全切皮肤模型组采用无菌手术刀对皮肤进行面积为3 cm×3 cm切除,切除不伤及肌肉,建立皮肤全切模型。正常对照组分别于D1、3、4、5、7、10、14取2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烧伤和烫伤+细菌感染模型组分别于D1、3、5、7、10、14各取4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全切皮肤模型于D4、7、10、14各取4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对创面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体观察发现,不同模型造模初期皮肤均出现不同程度创面损伤;中期皮肤损伤部位周围均出现红肿、水泡等局部反应;末期皮肤愈合较为完整。显微镜观察发现,各模型初中期皮肤主要表现为表皮变性坏死,角化不全,颗粒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缺乏,真皮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末期皮肤表皮各层结构较为完整,真皮层可见大量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聚集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通过对造模不同阶段皮肤组织的病理学评价,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的损伤与愈合情况,为后续药物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肖洒孙军彭冬冬唐海亮姜德建张妙红
- 关键词:细菌感染愈合
- 基于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学评价骨质疏松骨内在结构的研究
- 第一部分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以及组织形态学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常见的骨科慢性疾病之一,常表现为胸椎后凸、乏力、骨痛等,以腰痛最为突出。临床上,无明显外伤引起的骨折是中老年骨质疏松患...
- 邓茜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CT值骨形成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小鼠肺炎模型的肺损伤病理学评价标准的建立
-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以肺部组织的炎症与损伤,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变。对肺部损伤及病变的评估是研究新冠病毒机制、研发疫苗及药物的基础。国内外构建了大量...
- 黄明姝张泽安毛晶晶慈磊姚广涛
- 关键词:肺炎模型病理学肺损伤冠状病毒感染
- 肝硬化逆转的组织病理学评价被引量:3
- 2023年
- 正常肝脏在病因长期、反复刺激下均可发展为肝硬化,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肝纤维化伴肝小叶结构(包括微血管结构)塌陷、假小叶形成,进而引起门静脉高压,甚至出现失代偿肝硬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效的病因治疗不仅可以延缓肝硬化的进展,还可以逆转肝硬化。肝硬化逆转的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肝细胞再生及肝小叶重构。目前,肝活检仍是肝硬化逆转评价的"金标准"。因此,肝硬化逆转的组织病理学评价对于判断疾病预后、疗效评价及机制探索均至关重要。
- 张文孙亚朦陈姝延尤红
- 关键词:肝硬化逆转肝活检病理
-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性病理学评价及病理学数据分析要点被引量:1
- 2022年
- 毒性病理学是一门综合了病理学和毒理学两门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有毒物质的潜在作用。准确诊断病变和报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继续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毒性病理学评价必须结合其他相关数据进行,例如临床观察、体质量变化、临床病理学结果、以及代谢和药动学数据。简要介绍了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基本要素、组织病理学的特点、组织病理学诊断注意事项、病理学数据分析和报告病理学结果的要点,以期为中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性病理学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病理学数据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 陈晓俊郑少秋闫振龙钱庄胡文元钟小群胡静李一昊彭瑞楠王娅李慧葛建雅缪成贤邵薇张亚群吕建军
-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数据分析
- 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使用全切片图像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和同行评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经过验证遵从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并适合目的的全切片图像(WSI)系统,不仅可用于GLP条件下非临床毒理学研究的数字组织病理学评价和同行评议,而且可提高全球化数字组织病理学评价和同行评议的灵活性,并可提供数字化图像数据用于今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图像分析。简要介绍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在GLP条件下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中使用WSI或数字组织病理学的指导原则,硬件和软件的验证,合同研究组织验证WSI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委托方验证WSI数据的下载和查看,以及使用经过验证的WSI系统对大鼠吸入毒理学试验所开展的数字组织病理学评价和同行评议,以期为中国药物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使用WSI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和同行评议提供一定参考,加快与国际先进国家接轨的进程。
- 葛建雅李慧闫振龙钱庄胡文元钟小群胡静陈晓俊李一昊彭瑞楠王娅缪成贤邵薇张亚群吕建军
- 关键词:毒理学研究同行评议
- 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组织病理学评价和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组织病理学评价和临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25例(125只眼)上睑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50例)和中度组(75例)。在手术过程中获得了125例上睑肌腱膜病标本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Van Gieson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以观察提上睑肌肌腱膜的病理学特征;使用曼恩·惠特尼(Mann-Whitney)的U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两组患者均存在胶原纤维增生和细胞变性,包括线粒体肿胀和增生,液泡,脂质滴,脓疱核,染色体凝集,细胞器分解,髓样体和自噬体。两组患者提上睑肌腱膜病理学特征脂肪浸润、横纹肌肌纤维丢失、胶原纤维增生、肌红蛋白分布、提上睑肌厚度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Logistics回归表明脂肪浸润(OR=1.816)、横纹肌肌纤维丢失(OR=2.856)、胶原纤维增生(OR=0.301)是影响上睑下垂患者临床病情的影响因子。结论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肌腱膜存在肌纤维变性,胶原纤维增生和细胞变性有关,其中脂肪浸润、横纹肌肌纤维丢失、胶原纤维增生与患者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白蓉赵瑜李军郝红艳马丹莉
- 关键词:肌源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
- 实验性急性非洲猪瘟临床病理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急性肺损伤研究
-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引起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病毒性疾病,该病特征为急性、高热性、出血性和高接触传...
- 梁浩钊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病理变化致病机制
相关作者
- 屈哲

- 作品数:138被引量:23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毒性病理学 安全性评价 毒性 病理学评价 组织病理学
- 杨艳伟

- 作品数:153被引量:19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毒性病理学 安全性评价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毒性 药物
- 李波

- 作品数:484被引量:1,466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安全性评价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毒性研究 生物标志物 BEAGLE犬
- 吕建军

- 作品数:139被引量:20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毒性病理学 安全性评价 毒性 组织病理学 药物
- 张頔

- 作品数:103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毒性病理学 安全性评价 毒性 病理学评价 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