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40篇“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相关文章
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2019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宜兴市人民医院所接诊的6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细致划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纳入32名患者。参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含量、临床疗效、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含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均缩短,且试验组短于参照组;两组患者透明质酸含量均减少,且试验组少于参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率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较好,可增强治疗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率,使患者的功能得到恢复,且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程维肖
关键词:恩替卡韦水飞蓟宾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乙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层粘连蛋白(LN)]、硬度值、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PT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LN、Ⅳ-C、PC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硬度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硬化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功能指标和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降低纤维化指标水平和硬度值,效果优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
柳淼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恩替卡韦肝功能
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谷胱甘肽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谷胱甘肽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68例乙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研究,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谷胱甘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Ⅳ、LN、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两胁刺痛、腹大且硬、肋下肿块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谷胱甘肽治疗乙肝硬化患者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纤维化指标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谷胱甘肽治疗。
周雪云
关键词:膈下逐瘀汤加减谷胱甘肽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积分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 探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92例乙肝硬化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指标、肝硬化指标、纤维化指标、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纤维化指数-4(FIB-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中药穴位贴敷协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乙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促进功能恢复,遏制纤维化的恶化趋势。
王艳辉单丽萍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恩替卡韦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干扰素α2a、5’-核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变化与储备功能关系及其对合并腹水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干扰素α2a(IFN-α2a)、5’-核苷酸酶(5’-NT)、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水平变化与储备功能的关系及其对合并腹水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5例为研究组,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功能指标[AST、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STB)]、储备功能指标[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 15)、有效血流量(EHBF)、功能CTP评分]以及IFN-α2a、5’-NT、AST/ALT水平。分析IFN-α2a、5’-NT、AST/ALT水平与储备功能指标的相关。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腹水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无腹水组和腹水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分析IFN-α2a、5’-NT、AST/ALT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AST、ALT、STB、ICGR15、IFN-α2a、5’-NT、AST/ALT水平和CTP评分升高,ALB、EHBF水平降低(均P<0.05)。IFN-α2a、5’-NT、AST/ALT水平与ICGR15、CTP评分呈正相关,与EHBF呈负相关(均P<0.05)。85例患者中,未合并腹水54例(无腹水组),合并腹水31例(腹水组)。与无腹水组比较,腹水组ICGR 15、IFN-α2a、5’-NT、AST/ALT水平和CTP评分升高,ALB、EHBF水平降低(均P<0.05)。IFN-α2a、5’-NT、AST/ALT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项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α2a、5’-NT、AST/ALT水平升高,与储备功能具有相关,三项联合检测对合并腹水亦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王嫄嫄陈洪波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干扰素Α2A肝储备功能腹水
探讨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功能与血脂生化检验联合应用的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功能与血脂生化检验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以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收治的300例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再以同期到院进行常规体检的3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血脂生化检验结果,并统计分析功能与血脂生化检验单一应用与并联应用对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ALT、AST、ALP、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与血脂生化并联检验对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阳检出率为97.67%,均高于功能(93.67%)与血脂生化(93.33%)检验单一检验,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789,P=0.016;χ^(2)=6.554,P=0.010),且功能与血脂生化并联检验的灵敏度均高于功能与血脂生化单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与功能、血脂生化单项检验较为相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而言,功能与血脂生化检验并联诊断可取得理想诊断价值,并综合反映患者脏健康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个化参考依据。
许艳龙林敏罗洁龙艳
关键词:肝功能检验
猪苓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临床探析
2024年
本文论证了一种新的对付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的方案。方法 有80位患者被抽中参与此次测试,随机把他们分成两半,一半用猪苓汤草药联合西药对症下药,另一半严格按照西药方案。结果 证实,喝猪苓汤的患者功能指数如ALT、AST和TBil,经治疗后均进步优于西药组(P<0.05)。不仅如此,他们呈现的症状如腹水、腹胀、疼等,消除的时间也比西药组快(P<0.05)。总结其有效率,高达92.50%,明显领先于西药组的75.00%(P<0.05)。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生活能力、躯体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研究组的提升程度显著超过了参考组(P<0.05)。结论 猪苓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其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提升患者的功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并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彭婷婷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功能生活质量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无创评估方法的预测价值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无创模型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的预测价值,寻找简单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252例临床资料,其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46例。采集患者血常规、功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及胃镜检查结果,计算AAR、APRI、GPRI等一系列无创模型。比较全部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无创模型单独及联合对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能。结果肝硬化EV患者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白蛋白(ALB)明显低于无EV患者(P<0.05),而总胆红素(TBil)、血浆凝血酶原(PT)、脾直径(SD)等水平增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结果相似;血红蛋白(Hb)、PLT随EV程度加重而降低,SD、脾厚度(ST)、门静脉直径(PVD)随EV加重增加(P<0.05)。FIB-4、Fibro-Q、LOK指数、PC/SD模型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有良好相关(r均>0.3)。PC/SD预测肝硬化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准确最佳,其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和特异分别是0.763、0.880、0.594,优于Fibro-Q、FIB4、Lok指数的预测价值(P均<0.05);PC/SD联合Fibro-Q、FIB-4、Lok指数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预测价值与单独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C/SD可准确预测全部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其与其他模型的联合诊断价值与单独诊断无显著差异。
汪思远雷淼赵文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无创模型
功能、血生化检验对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的价值
2024年
探讨功能血生化检验结果对于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临床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 分析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0例)的功能血生化检验检验结果。结果 各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相比,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7.16±5.76)U/L]>健康体检者[(34.63±5.22)U/L];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相比,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91.02±6.39)U/L]>健康体检者[(35.13±3.82)U/L];各组总胆红素(TBIL)相比,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22.57±6.02)μmol/L]>健康体检者[(14.56±2.13)μmol/L];各组直接胆红素(DBIL)相比,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0.14±1.52)μmol/L]>健康体检者[(6.23±1.30)μmol/L];各组血清白蛋白(ALB)相比,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29.57±2.05)g/L]<健康体检者[(39.14±2.63)g/L];各组总胆固醇(CHO)相比,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2.47±0.54)mmol/L]<健康体检者[(5.10±0.61)mmol/L];各组胆碱酯酶(CHE)相比,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2254.60±116.72)U/L]<健康体检者[(8296.85±146.73)U/L],P均<0.05。各分级ALT相比,A级B级>C级;各分级CHO相比,A级>B级>C级;各分级CHE相比,A级>B级>C级,P均<0.05。结论 在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功能、血生化检验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岳云鹤
关键词:肝功能检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基于“治未病”健康护理模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分析基于“治未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商丘市立医院的9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基于“治未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对比2组服药依从、负情绪、心理弹、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水平。结果 观察组服药依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S-AI、T-AI评分比对照组低,SES6、SSR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基于“治未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可提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服药依从,减轻焦虑程度,改善自我效能,提高社会支持水平。
许敏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治未病

相关作者

杨廷旭
作品数:77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重症急性胰腺炎 内镜 胃癌 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
姚建华
作品数:25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早期胃癌 胃癌 超声内镜 高清 放大胃镜
张慧
作品数:42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硬化 甲状腺激素 病毒性肝病 血糖 肝硬化患者
魏丽玲
作品数:8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泉州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肝硬化 行为干预 健康相关行为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王建六
作品数:1,353被引量:6,846H指数:3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癌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内膜肿瘤 盆底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