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篇“ 病例交叉设计“的相关文章
- 病例交叉设计被引量:46
- 2001年
- 张政詹思延
- 关键词:病例交叉设计流行病学
- 基于病例交叉设计的出血性卒中诱因研究
- 目的:出血性卒中(HS)是由于脑实质内异常动脉或小动脉血管破裂所致的急性疾病。高龄、女性、高血压等是HS的已知危险因素。但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前是否具有某些诱发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HS诱发因素,提...
- 罗纯
- 关键词:出血性卒中病例交叉研究诱因
- 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与结核病入院风险的关联性研究——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病例交叉设计
- 目的:结核病(Tuberculosis,TB)作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和单一传染病死因之首,对人类健康带来了了重大负担。本次研究目的为探索合肥市大气污染物暴露与结核病入院之间关联,同时探索不同人群、季节结核病入院情况之间的差...
- 黄凯
- 关键词:大气污染结核病病例交叉设计
- SAS宏程序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资料整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为方便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资料的整理开发SAS宏程序。方法通过一个实例——某地儿童肺炎日门诊量与气温、PM10、SO 2日均值资料的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开发和验证SAS宏程序Time_Stratified(IN_DSN=,OUT_DSN=,DATE_VAR=,LAG_EFFECT=,LAG_VARS=,COUNTS_VAR=)。结果按照SAS宏程序Time_Stratified的参数说明,分别指定输入数据集(IN_DSN=)、输出数据集(OUT_DSN=)、日期变量(DATE_VAR=)、滞后效应(LAG_EFFECT=)、滞后效应相关变量(LAG_VARS=)、频数变量(COUNTS_VAR=),就可以自动完成对输入数据集的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整理。结论利用SAS宏程序Time_Stratified整理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资料简单方便、灵活高效,避免了资料整理过程中错误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李宁纪威俞延峰韩航涛樊明锁张良
- 关键词:病例交叉设计SAS
- SAS宏程序在病例交叉设计资料整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简述病例交叉设计的基本概念,为降低数据整理的难度,开发SAS宏程序。方法通过原始数据结构标准化,SAS宏程序交互获取病例交叉设计参数,自动完成数据整理,并对源程序进行编译加密。结果实现无需因原始记录的增减而调整参数设置;实现自由设置前后对照、对照数、对照间隔并自动完成匹配,并可满足对急性危害迟滞效应的分析。结论笔者编写的SAS宏程序具有通用、简便、实用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病例交叉设计数据整理的灵活性和工作效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王德征江国虹徐忠良张辉宋桂德张颖沈成凤顾清
- 关键词:统计学
- 用SAS程序整理病例交叉设计资料被引量:7
- 2012年
- Maclure于1991年提出了病例交叉研究方法〔1〕,利用暴露效应的时间差作自身对照,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它是继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后发展的一种新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适合于多变量的时间序列资料的分析,已广泛用于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在我国,张政、詹思延〔2〕和胡以松〔3〕分别于2001年对这一研究方法作了系统介绍。
- 彭晓武余松林相红许振成彭晓春
- 关键词:病例交叉设计SAS程序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时间序列资料
- 病例交叉设计在药物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 2009年
- 在研究药物短暂暴露和急性不良结局的因果关联时,病例交叉设计是一种高效、可供选择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该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此文对病例交叉设计的原理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 刘慧慧曾光
- 关键词:药物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病例交叉设计
- 病例交叉设计——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系列讲座(五)被引量:2
- 2009年
-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数据的缺失或不完整,推动了药物流行病学方法的发展。例如针对实际研究只能获得病例组混杂因素情况,对照组混杂资料难以得到,1991年Maclure提出评价药物急性不良事件危险性时,选择病例源人群时最好的对照来源是病例自身,因而提出了病例交叉设计(oasecrossoverdesign),这种对研究对象的自身暴露情况做出比较的自身对照方法,尤其适合估计短暂药物效应相关的急性不良事件危险性,近年来还引发了药物处方数据库研究技术的发展,这些方法在药物疗效研究评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杨兴华詹思延
- 关键词:药物流行病学
- 极端高温急性健康效应的季节内差异:以山东省德州市急诊呼救数据为例
- 2024年
- [背景]目前极端高温急性健康效应的季节内差异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而急诊呼救次数(EACs)可以及时评估人群受极端高温事件影响的状况。[目的]分析山东省德州市极端高温与每小时急诊呼救风险在夏季的季节内差异。[方法]收集2021—2022年德州市人群全病因逐时EACs数据。按照急救地址赋值逐时气温和湿度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0625°×0.0625°)。夏季定义为每年6—9月,其中6—7月为夏季早期,8—9月为夏季晚期,极端高温定义为夏季温度范围的第99百分位数。基于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使用整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条件logistic回归,比较夏季早期和晚期极端高温与急诊呼救风险的逐小时关联。[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德州市夏季80389例EAC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夏季逐时气温与急诊呼救风险呈“U型”,效应在滞后0~30 h内最大。以夏季最适宜温度20.0℃作参考,整个夏季极端高温的累积比值比(OR)(滞后0~120 h)为1.55(95%CI:1.40~1.71)。极端高温的累积效应在夏季晚期(OR=2.38,95%CI:1.91~2.97)高于夏季早期(OR=1.37,95%CI:1.22~1.54)(P<0.0001),60岁及以上年龄组在整个夏季(OR=1.98,95%CI:1.70~2.30)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OR=1.23,95%CI:1.06~1.42)(P<0.0001)。[结论]德州市夏季的极端高温与每小时急诊呼救的风险存在季节内差异,且夏季晚期急诊呼救风险高于夏季早期,提示季节内多次热暴露可能升高健康风险,且老年人受影响更大。
- 张娅尹胜利杨卫红钟毓赵琦崔永彪
- 关键词:极端高温病例交叉设计
- 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门诊就诊量的影响:一项病例交叉研究
-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肠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Hp感染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细菌感染之一,我国Hp感染率在40%-90%左右。Hp感染迁延易复发,严重危害机体健康,早期有效预防...
- 马立作
- 关键词:大气污染门诊量病例交叉设计
相关作者
- 张晓平

- 作品数:27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心脑血管疾病 死因监测 病例交叉设计 死因顺位 大气污染
- 张燕萍

- 作品数:48被引量:2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空气污染 灰霾 早产 门诊量 大气污染
- 李海平

- 作品数:10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急性影响 疾病死亡率 病例交叉设计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率
- 张志琴

- 作品数:22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空气污染 急性影响 死亡率 疾病死亡率 病例交叉设计
- 马伟

- 作品数:89被引量:50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艾滋病 热带气旋 食源性疾病 自愿咨询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