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篇“ 疼痛行为学“的相关文章
一种新型口面部疼痛行为学测定装置的设计及其应用验证
目的:拟设计一种新型的口面部植入式电刺激装置,利用此装置对正常大鼠和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学测定。以此验证该装置本身对正常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及其诱发大鼠口面部疼痛行为学的特征,为动物口面部疼痛行为学的测定提供更...
李振兴
关键词:慢性疼痛伤害性刺激疼痛感觉
苦参碱对神经病理性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疼痛行为学疼痛阈值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神经病理性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疼痛行为学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包括模型组、试验组和假手术组。于大鼠造模成功1 d后,试验组给予30 mg/(kgod)的剂量在腹腔注射苦参碱溶液,1次/d;给予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1次/d,共14 d。进行自发疼痛行为学评分检测、机械痛阈值检测、热痛阈值检测、P2X2和P2X3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P2X2和P2X3蛋白表达水平检测,以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检测。结果:术后模型组与试验组自发性疼痛行为学评分与假手术组比均升高,自术后第5天起,与模型组比,试验组自发性疼痛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自术后第3天起,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显著下降,相较于模型组,试验组自术后第5天起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显著上升(均P<0.05);术后第14天试验组与假手术组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对比无差异(P>0.05);模型组P2X2和P2X3mRNA、P2X2及P2X3蛋白比假手术组和试验组高(均P<0.05),试验组和假手术组P2X2、P2X3mRNA、P2X2及P2X3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SOD比假手术组低,MDA比假手术组高;试验组大鼠脊髓组织SOD比模型组高,MDA比模型组低(均P<0.05)。结论:苦参碱可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痛的所引发的机械痛觉和热痛觉,镇痛作用较好,机制可能在于其可使大鼠背根神经元中P2X2、P2X3受体下降相关,同时其在抑制神经病理性大鼠脊髓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与其在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凋亡的抑制有密切关系。
张琴蒋中晋敖胜福龙旭方楚龙
关键词:苦参碱疼痛行为学疼痛阈值
长期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改变与突触可塑性和边缘回路改变的相关性研究:一项小鼠的对照观察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长期神经病理性疼痛会导致情感紊乱和认知障碍,提示可能有脊髓上高级中枢的参与。该研究采用选择性神经根损伤模型(spared nerve injury,SNI)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感觉和情绪成分,探讨对前额叶皮质和边缘回路的电生理影响,以及SNI诱发的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SNI会诱发感觉超敏反应(寒冷和机械刺激)、抑郁样行为、认知能力下降以及长时程增强受损和参与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基因表达的变化。这些数据表明,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和情绪成分可能由不同的大脑区域负责,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方向。
Guidaa FIannottaa MMisso G李芸(译)孙涛(校)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突触可塑性前额叶皮质长时程增强机械刺激
杜仲腰痛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的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探讨杜仲腰痛丸改善LDH大鼠疼痛的药效应。方法 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模型组(Model组)、模型治疗组(Model Treatment组),各24只。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对模型组、模型治疗组分别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治疗组给予杜仲腰痛丸溶液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喂药疗程28 d。各组大鼠于不同时间节点比较自发行为学评分、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等行为学变化。以此观察杜仲腰痛丸对模型大鼠的痛阈影响。结果自发疼痛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手术前各组SD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学评分均表现良好(P>0.05);手术造模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模型治疗组自发性疼痛行为评分在术后2、7d都显著增高(P<0.05),在术后14d时,差异不显著,无统计意义(P>0.05),各组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模型治疗组在喂药2、7、14、21、28 d后自发性疼痛行为评分都显著降低(P<0.05)。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结果显示:各组在手术前的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基本都维持在18 s左右,各组数据之间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手术后14 d(喂药0 d时),模型组及模型治疗组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是上升幅度较小(P>0.05),再给予杜仲腰痛丸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治疗组在喂药2、7、14、21、28 d后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上升显著(P<0.05)。结论杜仲腰痛丸可以通过降低LDH所致的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的自发性疼痛行为学评分和提高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来发挥良好的镇痛药效。
张天龙赵继荣陈祁青赵宁蔡毅
关键词:杜仲腰痛丸腰椎间盘突出症机械痛阈热痛阈
小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模型建立及右美托咪定对其疼痛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右美托咪定对小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取22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皮肤/肌肉只切开不牵拉)和实验组(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每组各11只。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10、14和21 d,通过疼痛行为学检测小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以评价是否造模成功。另选取48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造模方法与上述相同,于术前1 d时行机械痛阈值测试,随后实验组均于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和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0、2、10μg/kg),观察药物对模型小鼠触诱发痛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术后1 d开始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且持续至术后10 d,随后升高直至术后21 d时恢复术前水平(P<0.05);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热缩足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假手术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前后机械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0、2μg/kg)30 min后机械痛阈值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30 min后机械痛阈值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结论小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构建持续性术后疼痛的模型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稳定可行,且通过右美托咪定干预可有效减轻模型小鼠触诱发痛。
吴绪才高子军肖莉董补怀
关键词:疼痛行为学
吗啡联合不同剂量丁丙诺啡对大鼠骨癌痛疼痛行为学实验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吗啡联合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对大鼠骨癌痛疼痛行为学实验的影响。方法取60只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通过Walker 256细胞制备骨癌痛动物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吗啡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联合1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联合丁丙诺啡20μg/kg),联合2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联合丁丙诺啡40μg/kg)、联合3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联合丁丙诺啡60μg/kg),每组各12只,均连续给药1周。造模2周后,每日均进行热痛觉敏感度、机械性痛觉敏感度及甩尾实验,实验时间为1周。结果吗啡组给药第1~4 d时热痛阈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第5~7 d时热痛阈值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联合1组、联合3组给药第1~3 d时热痛阈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联合1组第1~3 d、联合3组第2~3 d时热痛阈值均低于吗啡组(均P<0.05)。第4~7 d时联合1组、联合3组热痛阈值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吗啡组给药第5 d时出现热痛阈值明显下降,而联合2组在第6 d时出现热痛阈值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吗啡组与各联合组机械阈值和抗伤害痛阈值均明显下降(P<0.05)。假手术组不同时间机械阈值和抗伤害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吗啡组与各联合组不同时间的机械痛阈值和抗伤害痛阈值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联合1组、联合2组、联合3组给药1周机械痛阈值、抗伤害痛阈值与吗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吗啡联合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效果相当,但吗啡10 mg/kg联合丁丙诺啡40μg/kg应用时可延迟吗啡的耐受发生。
李永霞莫凯年赵生存李祥
关键词:骨癌痛丁丙诺啡吗啡
β-榄香烯对CCI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及背根神经节ERK5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损伤(CCI)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及背根神经节ERK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建立CCI模型,随机分为造模组、假手术组、文拉法辛组和β-榄香烯组(n=8),对各组大鼠进行机械缩足阈值(PMWT)测定,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背根神经节中ERK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术前1d比较,术后2d各CCI手术组的PMWT明显降低(P<0.01),说明CCI模型造模成功;与术后2d比较,β-榄香烯组和文拉法辛组术后14~28d的PMWT绝对值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β-榄香烯组大鼠背根神经节ERK5的免疫反应积分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β-榄香烯可上调CCI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值,并且抑制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ERK5蛋白的表达从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起到干预作用。
龚敏操陈眉张丽娟
关键词:Β-榄香烯神经病理性疼痛背根神经节ERK5
慢病毒介导的shRNA下调Nav 1.7表达对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Nav1.7shRNA慢病毒载体对慢性炎性痛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及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Nav1.7的表达情况和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即GFAP的...
何毅
关键词:脊髓背根神经节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疼痛行为学
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于神经系统损害或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疼痛。患者长期处于疼痛状态会使焦虑和抑郁率的发生率增加。目前对NP的发病机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可用药物的治疗效果...
张宇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理机制疼痛行为学
腰椎关节手法对背根神经节伤害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腰椎关节手法对背根神经节(DRG)损伤大鼠根性疼痛的影响,探讨脊柱手法的抗炎效果及生物机制。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致炎+致压(复合模型)组、L5-6关节手法组、Etoricoxib组5组,各18只。各组取6只大鼠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3、5、9、15、21天行一般行为学观察和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PWL)的测定;另6只大鼠分别于术后第9、21天检测术侧L5 DRG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含量。结果所有大鼠均未出现运动功能明显障碍。在PWL测试上,L5-6关节手法组与Etoricoxib组均比模型组明显增长(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L5 DRG亚硝酸盐含量上,L5-6关节手法组与Etoricoxib组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2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模拟腰椎关节手法可以明显减轻炎性反应与机械痛敏,表现出较强的抗炎作用,其效果与口服Etoricoxib无明显区别,其镇痛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组织中NO含量,促进炎性因子的吸收有关。
韩磊李艺赵平
关键词:根性神经痛

相关作者

姚鹏
作品数:92被引量:52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痛 骨癌痛 癌痛 吗啡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张锦
作品数:294被引量:1,08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糖基化终产物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孟凌新
作品数:175被引量:1,00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吗啡 小儿 异丙酚 镇痛 神经痛
冯艺
作品数:367被引量:3,163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病理性疼痛 麻醉 术后镇痛 镇痛 疼痛
蒋晶晶
作品数:31被引量:16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骨癌痛 神经生长因子 鞘内注射 麻醉 疼痛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