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26篇“ 画意“的相关文章
- 从“诗情画意”谈诗歌创作
- 2025年
-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创作需遵循格律规范以呈现形式美。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诗歌发自诗人的真情实感。诗歌还能勾勒画面,通过诗画关系等营造美感。实现意与象融合、营造高远意境是关键。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对推动新时代诗歌创作具有重要借鉴要义,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诗歌创作的本质。
- 张龙海
- 关键词:诗歌创作诗情画意格律情感意境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 2025年
-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描绘着美好的意境,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诗情画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但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仍存在教学内容选择片面、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难以充分体现“诗情画意”,为了在古诗词教学中更好地挖掘诗歌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帮助学生领悟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升综合语文素养。
- 刘玉玺
-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教学内容选择多元评价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人文素养
- 明清《洗象图》画意演变及其文化内涵探究
- 2025年
- 本文通过对明清两代《洗象图》作品的深入分析探究《洗象图》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明清《洗象图》不仅体现了画家对大象这一象征性动物的独特诠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和文人审美趣味。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明清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领域的深刻内涵。
- 张艺霏
- 关键词:明清时期
- 诗情、画意与哲理的交融——漫赏《春江花月夜》
- 2025年
- 初唐诗人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让人沉浸在春江花月夜的浩瀚幽邃、恬静多彩中,让人沉浸在春江花月夜的离人之思、游子之痛中,让人沉浸在春江花月夜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中。
- 舒滞
- 关键词:诗情画意哲理
- 诗情画意妙笔生花——赏读陈持平先生丙烯画作
- 2025年
- 赏读陈持平的丙烯绘画作品,我们总能被他饱满的画面、酣畅的色彩所吸引,被其丰富的作品情感所打动。从作品中不难发现,陈持平是一位极其注重从生活中发掘艺术灵感的艺术家,其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生命的美好,运用绚烂的色彩和传神的画笔捕捉瞬间的生命流动和情绪激荡,以诗意的色彩和热烈的情感表现自然的大美。
- 周年春
- 关键词:艺术灵感赏读作品情感丙烯画妙笔生花诗情画意
- 全国人大代表陶勋花 绘就“诗情画意”乡村振兴新画卷
- 2025年
- 走进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的岷江村,富有文化气息的岷江书院、岷江美术馆,四通八达的江安河绿道……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景象呈现眼前。这里已经成为备受青睐的成都近郊旅游“网红打卡地”。岷江村的变化离不开全国人大代表,岷江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陶勋花的努力。自从当选村党委书记,陶勋花便下定决心:“村民相信我,推选我为村干部,我就要对得起大家。群众事无小事,只要是方便村民的事就是‘大事’,只要能富裕村民的事就是‘好事’。这些事就是我要下功夫做的‘重要事’!”
- 常翔宇林艺
- 关键词:村干部人大代表文化气息
- 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支持美育浸润行动常态化实施——以“江南的诗情画意”主题学习为例
- 2025年
- 美育浸润行动需要找到在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常态化实施路径,以解决美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脱节的痛点,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独特的生命意义。文章指出,指向美育浸润行动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围绕审美素养指向,遴选合适主题,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审美价值,用系统、深刻、真实、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美”,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成为美的能力。
- 朱慧陶涛
- 关键词:育人价值
- 画意诗情 入古出新
- 2025年
- 董政武先生以笔墨为载体,泛舟于书画文化的古今长河中,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为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架起桥梁。他不仅书画功底深厚,还创新了太极金刚体书法,行笔似太极,结体为行草,既雄浑大气厚重,又不失草书的连绵灵动。在中国画修养与创作方面,其从传统入手,临习郑板桥等画竹名家作品,渐得其神韵,山水画则追求宋元闲散悠远之境。
- 罗成
- 关键词:书画艺术结体画竹山水画郑板桥中国画
- 对话汉画像石,构建“思情画意”课堂——以自编课程《睢宁汉韵:探索汉画像石之美》教学为例
- 2025年
- 博物馆资源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能够丰富美术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欣赏与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文化自豪感。本文通过“引思汉韵,认知汉画”“慧思汉韵,理解汉画”“模仿汉韵,创意汉画”“思辨内化,传承汉画”四个环节完成自编课程《睢宁汉韵:探索汉画像石之美》教学,旨在探讨如何将睢宁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程,构建“思情画意”课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艺术鉴赏与创意实践能力,实现文化自信与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更多的博物馆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 朱玉娇(文/图)
- 关键词:小学美术文化传承教学实践
- 字里行间的诗情画意: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 2025年
- 审美意识不仅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还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知美、感知美,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使学生能够在积累审美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审美品味的提升。诗歌具有较强的韵律感与节奏感,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诗歌的节奏与意象,还要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建筑美等,从多个角度出发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以诗歌为基础强化审美引导,我们将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更好的审美方法,也能逐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感受诗歌之美的基础上真正认知“美”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够在审美意识的引导下积累更多的审美经验。
- 刘芝
- 关键词:审美品味审美方法画面美审美意识韵律感学生审美能力
相关作者
- 顾凯

- 作品数:34被引量:24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研究主题:晚明 江南园林 假山 画意 中国传统园林
- 邵星宇

- 作品数:13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研究主题:画意 建筑师 建筑设计 园林 手法
- 冯婷

-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生死场》 绘画 画意 生态女性主义
- 黄嵩

-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西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画意 乐语 语意 诗情 干栏建筑
- 葛逊

- 作品数:11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政治部
- 研究主题:歌词 歌曲 文学作品 诗歌 音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