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篇“ 生育间隔“的相关文章
- 育龄期女性生育间隔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生育间隔是指从一次活产分娩结束至下一次妊娠开始之间的时间[1]。适宜的IPI对母体和子代是有益的,母体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恢复从而为子代提供营养物质。不适宜的IPI将会导致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质量儿,严重可导致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等[2-3]。随着国内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女性生育间隔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 杨柳李金芝
- 关键词:生育间隔影响因素
- 女性生育间隔及其对母婴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生育间隔通常是指从前一次正常分娩到下一次受孕之间的间隔。生育间隔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水平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而且其过长或过短均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在我国“三孩政策”背景下,女性生育间隔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生育间隔的定义、状况、影响因素、不同生育间隔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以及适宜的生育间隔时长进行了梳理,旨在为我国女性备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 乔钰婷狄江丽
- 关键词:生育间隔母婴健康影响因素
- 就业稳定性对育龄女性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研究
- 2022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发展规模进入负增长时代,我国人口总量减少主要原因是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出生人口减少。育龄女性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生育意愿不断降低,...
- 吴茜
- 关键词:就业稳定性育龄女性生育水平
- 生育间隔对子代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评估母亲生育间隔(inter-pregnancy interval,IPI)对子代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基于北大通州出生队列项目(PKUBC-T),选取2018-2019年间在通州妇幼保健院就诊的421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在孕早、中、晚期随访时通过问卷收集人口学、孕期行为方式及分娩等信息;在子代一岁内随访时通过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ASQ-3)收集子代一岁内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五个能区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采用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IPI与子代神经心理发育的关系,同时在分层分析中进一步检验上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IPI与子代个人-社会得分呈正相关性,相比于短IPI组(IPI<50.33)的儿童,长IPI组(IPI≥80.94)的儿童个人-社会得分更高(β=3.350,95%CI:0.199,6.501);同时,IPI与子代个人-社会障碍发生风险呈负相关性,这种关系随IPI增长呈现递进趋势,中等和长IPI组(50.33≤IPI<80.94和IPI≥80.94)儿童个人-社会障碍的患病风险分别比短IPI组(IPI<50.33)的患病风险低6.9%(95%CI:0.1%,13.4%)和8.2%(95%CI:0.7%,15.1%)。以上两种效应在子代性别、孕期叶酸补充、生活压力以及生物因素暴露分层中出现了差异性。结论与IPI较短(IPI<50.33)的孕妇相比,IPI较长(50.33≤IPI<80.94和IPI≥80.94)的孕妇的子代个人-社会能区发生障碍的风险更低,且个人-社会得分更高。这种关联性受到子代性别、孕期叶酸补充、生活压力以及生物因素暴露的影响。
- 杨丽周天一鲍筝吕瑾莨王海俊计岳龙
- 关键词:生育间隔神经心理发育
- 生育间隔与妊娠糖尿病间的关系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孕妇生育间隔与妊娠糖尿病(GDM)间的关系,为GDM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和江西省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对参加产检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GDM的诊断依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孕妇生育间隔及相关信息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收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生育间隔与GDM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再生育妇女165人,其中GDM患者63人,对照组102人。病例组孕妇生育间隔平均为56.18月,对照组孕妇平均为35.78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OGTT检查时孕周、吸烟、饮酒和孕前BMI后,与生育间隔为18~59月的孕妇相比较,生育间隔≥60月的孕妇发生GDM的风险上升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生育间隔<18月的孕妇发生GDM风险增加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按年龄或孕前BMI分组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OGTT检查时孕周、吸烟、饮酒和孕前BMI后,各亚组中与生育间隔为18~59月的孕妇相比较,生育间隔≥60月的孕妇发生GDM的风险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育间隔与GDM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生育间隔过长的孕妇发生GDM的风险显著上升。
- 王伟业尹威万梦婷
-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生育间隔孕妇
- 生育间隔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间隔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445例GDM患者。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推荐的生育间隔划分标准,以18和60个月作为界值,将445例GDM患者分为较短组(<18个月,69例)、适宜组(18~59个月,213例)和较长组(≥60个月,163例)。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育间隔对GDM经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较短组、适宜组、较长组GDM患者的本次妊娠年龄[(30.6±4.1)、(30.8±3.8)与(32.7±3.7)岁]、前次妊娠年龄[(22.7±2.4)、(26.3±2.9)与(29.9±4.1)岁]、羊水过少[10.1%(7/69)、1.9%(4/213)与3.1%(5/163)]、早产[14.5%(10/69)、5.2%(11/213)与1.8%(3/163)]的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校正本次妊娠的混杂因素后,较短组的羊水过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增加[OR值(95%CI)分别为4.73(1.75~12.85)、5.54(1.37~22.42)、9.54(3.05~29.82),P值均<0.05],较长组的产后出血发生风险增加[OR值(95%CI)为4.45(1.72~11.49),P<0.05]。结论生育间隔过长及过短均与GDM患者母婴结局相关。加强对有再生育意愿的GDM患者产后保健指导,保持适宜的生育间隔,有助于促进母婴健康。
- 马嫔张广意张燕郑栋莲王艳米光丽
- 关键词:生育间隔糖尿病妊娠
- 不同分娩方式的二胎产妇盆底肌肉与生育间隔时间的关系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分娩方式的二胎产妇盆底肌肉与生育间隔时间的关系。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生产的198例二胎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将其分为90例阴道组及108例剖宫产组,并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112例适龄组和86例高龄组,观察两组产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建立两次生育间隔时间与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函数方程,并分析其函数方程的预测价值。结果 阴道组与剖宫产组、适龄组与高龄组两次生育间隔时间,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拟合两次生育间隔时间-盆底肌肉Ⅰ类肌纤维、生育间隔时间-盆底肌肉Ⅱ类肌纤维的曲线,其结果为二次曲线,取原始数据解释最佳的函数方程,方程成立的系数为P <0.05。采用ROC曲线分析两次生育间隔时间与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函数方程,阴道组与剖宫产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曲线最大AUC均>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随机抽取60例产妇进行相对误差率对函数方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预测的相对误差率最小为3.742%,最大为7.079%,平均误差率为4.907%。结论 为保护盆底肌肉,不论何种生产方式二胎产妇的生育间隔最佳时间为6~8年。
- 高月红毛文奇
- 关键词:分娩方式盆底肌肉
- 育龄妇女生育间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中国育龄妇女活产后再次生育间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自治区共60所医院,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分娩的产妇300名,于2017年7月-2018年1月进行调查,了解其人口学特征、分娩时间、分娩方式、既往孕产史、既往避孕史等。选择其中生育≥2孩对象,分析最近2次生育的间隔,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育间隔的影响因素。结果:2015-2016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生育间隔为(65.0±44.4)个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育间隔随女性年龄、既往流产次数增加而增加;随女性教育水平增加和已生育男孩数或女孩数增加而缩短;剖宫产女性生育间隔长于阴道分娩者,汉族女性生育间隔长于少数民族。结论:我国2015-2016年分娩的女性生育间隔较长(65个月),生育间隔与女性年龄、教育水平、既往流产史、已育子女数和分娩方式等有关。应加强产妇健康教育,鼓励将生育间隔控制住24~60个月。
- 张娅吴桂明刘玉李玉艳车焱产后避孕项目组
- 关键词:育龄妇女生育间隔影响因素
- 祖辈照料支持对育龄妇女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被引量:25
- 2022年
- 在实行全面二孩、全面三孩的政策背景下,我国生育水平却持续下降。女性生育间隔扩大,是造成我国近年来生育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探明造成生育间隔扩大的影响机制,是理解我国近年来低生育率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对祖辈提供照料支持能否显著缩短二孩生育间隔,以及祖辈照料对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寻找阻碍和推迟二孩生育的原因,为制定生育友好型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Cox回归模型验证了祖辈照料支持对育龄女性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Cox回归结果显示:祖辈提供照料支持能降低女性生育二孩所需承担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缓解工作与家庭冲突,进而显著缩短女性二孩生育间隔。城市身份、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占用时长起正向调节作用,祖辈照料支持对城市女性、受教育程度更高和工作占用时间更长的女性二孩生育间隔影响更大。这是因为城市女性生育直接经济成本更高,受教育程度高女性间接生育成本更高,工作占用时间越长的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越强,祖辈照料支持对这些女性生育时间决策发挥更大影响。建议充分认识家庭中祖辈提供照料支持对生育的促进作用,针对二孩生育家庭提供经济补贴;优化照料服务市场,提供更多公共托幼服务,延长产假和育儿假满足家庭照料需求;降低女性就业歧视和母职惩罚,以支持女性生育二孩及多孩。
- 于潇韩帅
- 关键词:生育成本工作家庭冲突
- 生存分析视角下的生育间隔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台湾SRDA家庭动态调查数据
- 2020年,我国台湾地区第一次出现出生人数少于死亡人数的情况,进而导致人口出现负增长。同年,我国大陆地区出生人数仅为1200万人,是从1960年以来的最低出生人口数量。而全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仅有1.3,维持在一个较低...
- 叶桉均
- 关键词:生育间隔COX模型生育率
相关作者
- 张翠玲

- 作品数:32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生育间隔 生育水平 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女性 生育
- 刘鸿雁

- 作品数:99被引量:856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流动人口 影响因素 生殖健康 人工流产 生育
- 曾毅

- 作品数:128被引量:2,044H指数:24
- 供职机构:杜克大学
- 研究主题:老年人 高龄老人 人口老化 总和生育率 生育政策
- 章元

- 作品数:110被引量:4,770H指数:2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贫困 农村贫困 社会网络 收入差距 农民工
- 杜明钰

- 作品数:27被引量:39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妊娠期糖尿病 母亲 羊膜上皮细胞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