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99篇“ 生育政策调整“的相关文章
生育政策调整对农村女性劳动力非稳定就业的影响研究
2025年
如何在释放人口生育潜力的同时保障农村女性劳动力充分就业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6、2018与2020年四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生育政策调整对农村女性劳动力非稳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政策调整增加了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稳定就业,在女性群体中间具有年龄异质性;在农村男性与农村女性之间具有区域异质性。生育政策调整不仅影响农村育龄女性的非稳定就业,还对非政策目标群体的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空间产生挤压。促进人口结构均衡发展与农村女性高质量就业,需要同时关注生育政策目标群体与非目标群体的就业保障以及长期生育政策导致的环境差异,才能发挥政策工具效果以应对人口转型与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杨烁晨杜海峰靳小怡
关键词:生育政策农村女性劳动力
子女数量对父母期望退休年龄的影响:基于生育政策调整视角的分析
2025年
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正式落地的背景下,借助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基于广义罗伊模型,使用父母兄弟姐妹的子女数量作为排除性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子女数量影响父母期望退休年龄的生育政策异质性处理效应。研究发现,生育多子女存在父母期望退休年龄推迟效应,且随着生育政策对父母生育多子女的阻力变大,生育多子女的父母期望退休年龄推迟效应也会增强。生育政策调整模拟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和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相继实施后,多子女父母数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增强生育多子女的父母期望退休年龄推迟效应。鉴于此,政府和用人单位可以考虑结合职工的子女情况,完善职工弹性提前或者延迟退休的详细实施办法。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
徐英东于潇
关键词:子女数量生育政策调整
生育政策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优化与人口素质提升
2024年
厘清不同生育政策的经济影响对于优化中国生育政策和推动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生育政策特征,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现实参数,系统分析了自主生育、限制(计划)生育和鼓励生育政策对人口年龄结构和素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以生育数量限定和超生罚款率刻画的计划生育政策显著降低了生育率和提升了人力资本增长率,也解释了中国近代人口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红利期再进入老龄化期的变动。第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期间,中国经历了养育成本、子女质量重视程度以及公共教育投入强度的提升,导致放松计划生育后,生育率没有出现明显提升。第三,以生育补贴门槛和生育补贴率刻画的鼓励生育政策能够提升生育率,但会降低人力资本增长率;而通过与公共教育政策的协调实施,可以在提升生育率的同时促进人力资本增长率提升。在中国当前的现实背景下,若将生育率提升至更替水平,中国人口将从老龄化期进入抚养负担重期再进入均衡发展期。文章扩展了生育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政府调整公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管振
关键词:生育政策生育率人口年龄结构人力资本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能否改变生育意愿?被引量:1
2024年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意愿的影响,以往研究往往从主观猜测的角度进行阐述。文章基于量化研究推进了人口学领域中这一主题研究。将理想子女数作为衡量生育意愿的指标,采用均值分析、面板线性双重差分模型,基于样本所属生育政策对比分析了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前后同一人群的生育意愿。双重差分模型结果显示,受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影响,原属一孩半政策的女性生育意愿平均提高了0.164个孩子。这与一孩半政策女性对子女较多的需求效应有关,又与全面二孩政策相配套的政策措施降低了生育经济成本有关。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提高其他人群的生育意愿。据此,建议重点支持原属于一孩半政策妇女的生育,促其将生育意愿转换成生育现实。
梁同贵李安琪
关键词:生育政策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
生育政策调整中的个体意愿、家庭支持与公共服务
2024年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连续进行了包括单独两孩政策(即“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全面两孩政策(即“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和三孩生育政策(即“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调整
汤兆云刘科成
关键词:生育政策调整公共服务独生子女
生育政策调整对城镇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全面二孩政策为例
2024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了适应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生育政策,显著影响了人们的生育预期和生育决策。那么,在老年人普遍帮助子女照料孙辈的现实背景下,生育政策调整对城镇老年人劳动参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数量效应来看,相较于子代生育一孩的老年人,子代生育二孩的城镇老年人劳动参与概率低36.3%,周劳动时间少26个小时。政策效应的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会使城镇老年人的劳动参与概率降低17.8%,周劳动时间减少近17个小时。隔代照料、托育服务和互联网信息获取是全面二孩政策影响老年人劳动参与的中介机制。隔代照料需求增加是子代生育二孩对老年人劳动参与产生负向影响的一个显著机制,而充足的社会托幼资源与较高的就业信息可及性可以有效缓释这种负向影响。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影响老年人劳动参与的负向效果主要来源于女性老年人以及子代的第一个孩子还是学龄前儿童的群体。
程广帅
关键词:生育政策调整
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红利效应的影响及应对
2024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育政策经历多次调整,这对人口结构及其红利效应产生深远影响。从计划生育到放宽的两孩政策,再到更为宽松的生育政策,这些变革都对劳动力市场、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需求造成显著的波动。人口红利效应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研究的核心。而为持续应对人口红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优化劳动力结构、改革退休制度、创新经济模型以及加强对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红利效应的影响,并为此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
申志艳
关键词:生育政策调整人口红利效应
生育政策调整、延迟退休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被引量:1
2024年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日益加深的不利影响,通过对我国未来人口情况进行预测和构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模型,具体测算“三孩”政策及延迟退休对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三孩”政策和延迟退休年龄是我国应对老龄化危机和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的有效政策工具,且两者能够互相补充,两项改革同时存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项政策的效果.因此,应加速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制度、尽快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和全力推进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
丁德臣李阳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延迟退休
生育政策调整和延迟退休年龄对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比较...
李阳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延迟退休
生育政策调整对已婚女性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当国家生育政策逐步放宽时,一般预期是社会生育增长率不断增长,因为放宽政策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家庭将有机会计划和生育子女。然而,生育政策经过多次调整,放开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生育率却持续下降,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在此背景下,...
李玲
关键词:生育政策就业质量工作家庭冲突双重差分

相关作者

王广州
作品数:125被引量:1,854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口普查 生育政策 生育水平 生育 生育意愿
陈友华
作品数:307被引量:3,422H指数:3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生育政策 人口老龄化 生育率 人口 养老服务
张心洁
作品数:40被引量:285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精算模型 生育政策 城乡居民 大病保险 生育政策调整
薛君
作品数:30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生育政策调整 积极回应 求职行为 社会认知 生育政策
刘鸿雁
作品数:99被引量:86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流动人口 影响因素 生殖健康 人工流产 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