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篇“ 生物衍生骨“的相关文章
- 富血小板血浆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上黏附、增殖和成骨能力的影响
-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实验一、富血小板血浆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上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
- 冯立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成骨分化
- 异种生物衍生骨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2
- 2015年
- 背景:异种生物衍生骨保存了原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结构,且具有免疫原性低、细胞相容性好的特点。目的:验证异种生物衍生骨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新鲜猪股骨制备生物衍生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结构。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2×109 L-1的浓度接种于生物衍生骨材料的松质骨面,复合培养7 d内,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复合培养8 d内,计数材料上附着的细胞数。结果与结论:生物衍生骨表面粗糙,孔隙不规则并相互通联,构成网状结构。复合培养3 d,细胞在衍生骨材料表面发生附着,且细胞形态不均一;复合培养培养5 d,细胞连接成片呈层状生长,细胞之间紧密接触;复合培养7 d,细胞呈现多层生长状态,成堆生长,部分区域存在细胞外基质分泌现象。复合培养后,前2 d为潜伏适应期,3-6 d细胞生长呈出线性曲线,处于细胞生长对数期;第6天后,细胞生长曲线逐渐变得平缓,细胞增殖速度下降,增殖进入平台期。表明异种生物衍生骨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高明杰陶杰周孜辉杜琳
-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干细胞骨髓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
- 生物衍生骨支架制备分析及其复合成骨细胞实验研究
- 目的:
提取乳鼠颅骨来源的成骨细胞;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分析其理化特性及生物相容性等;并复合成骨细胞体外三维培养,研究其对成骨细胞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采用消...
- 刘兆利
- 关键词:成骨细胞体外三维培养增殖分化骨缺损
- 柚皮甙诱导BMSCs复合生物衍生骨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 目的:(1)利用改良法制备廉价易得、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衍生骨材料。(2)对生物衍生骨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性及异位成骨能力进行评价,为生物衍生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3)检测柚皮甙体外诱导成骨能力,为其成...
- 罗道明
- 关键词:柚皮甙生物衍生骨
- 异种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2
- 2012年
- 背景:异种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处理相对简单容易,处理后骨支架保留原有骨的微结构,具有良好的促成骨、骨传导及骨诱导活性。目的:检测自制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理化性质及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脱蛋白、脱脂、脱钙,深低温冻存制备猪源性松质骨支架材料。组织学检测松质骨处理前后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结构及计算孔隙直径,采用液体置换法检测支架材料的孔隙率,体外降解速度,能谱分析及体外复合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处理后的松质骨支架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结构,孔隙直径150.8-306.7μm,孔隙率84.5%-89.7%。材料在前6周降解速度稍慢,6周后材料降解率曲线基本呈线性且降解速度明显加快,10周时材料接近完全降解,降解率达92.8%。松质骨支架材料孔隙大小适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表明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性能良好,细胞相容性良好,适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骨。
- 肖仕辉韦庆军韦积华李伟岸
- 关键词:生物衍生骨骨组织工程松质骨细胞相容性生物材料
- 异种生物衍生骨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黏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寻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以市售新鲜猪股骨制备一种生物骨衍生材料,将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培养,扫描电镜下对复合培养过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异种生物衍生骨具有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材料细胞界面。结论:异种生物衍生骨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适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
- 肖仕辉韦庆军韦积华李伟岸
- 关键词:骨支架材料生物衍生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抗肿瘤活性生物衍生骨的制备及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制备同时具有抗肿瘤药物缓释特性及修复骨缺损能力的抗肿瘤活性生物衍生骨,并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该材料的缓释特性。方法取猪肱骨近端松质骨,经处理制成去抗原的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再与顺铂明胶溶液复合,制成抗肿瘤活性的生物衍生骨材料;将该材料进行体外缓释实验,测定缓释液中的顺铂浓度并进行相应的肿瘤细胞抑制实验。结果去抗原的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呈白色,具有连续的多孔结构,具有天然骨的三维结构;复合明胶、顺铂后该材料呈淡黄色,孔隙为明胶、顺铂所填满;从材料的体外缓释曲线中可以观察到,顺铂在第1~3天释放药量较多,而后维持恒定的释放量,在2周内其缓释液对SHZ-88大鼠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维持在50%以上,顺铂在局部的浓度可达100 g/ml左右,远高于一般腹腔给药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结论生物衍生骨材料是理想的药物缓释载体材料和骨修复的支架材料。将生物衍生骨材料与含有顺铂的明胶溶液复合制成的抗肿瘤活性生物衍生骨材料具有较好的缓释特性,能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庄研许卫红
- 关键词:抗肿瘤生物衍生骨体外试验
- 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血管化进程及其生物力学性能被引量:4
- 2010年
-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力学性能和体内血管化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因而制约了临床的广泛开展。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骨头制备生物衍生骨;体外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再将诱导的成骨细胞接种到生物衍生骨支架上制成组织工程骨。取大白兔25只,制成骨膜-桡骨缺损模型,其中5只兔不做处理为空白组;另外20只兔左前肢为对照组单纯植入生物衍生骨,右前肢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术后2,4,8,12周分别取5只兔标本,观察血管面积和缺损区植入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循环丰富,血管面积较大,12周血管面积趋于稳定,接近正常状态;2,4,8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排列规律,12周形态结构已接近正常骨组织,力学性能明显增强。结果证实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有较好的血管化进程和力学性能,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马雪峰朱肖奇贺用礼郭浩肖新跃
- 关键词:生物衍生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生物力学
- 生物衍生骨复合四环素缓释体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衍生骨复合四环素缓释体及制备方法,该缓释体包括生物衍生骨支架、四环素和包被体,其特征是每克该缓释体含有62μg~122μg的四环素;生物衍生骨经四环素溶液浸泡,冷冻,干燥,包被,再冷冻干燥,消毒,即可...
- 张新民杨志明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后复合生物衍生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本身是否可以改变细胞复合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从而影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正确评价。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技术成功标记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再与人源生物衍生骨复合培养;同时设立未转染EGFP基因的骨髓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直接与人源生物衍生骨复合培养作为对照,通过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转染EGFP基因的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能够成功地复合于人源生物衍生骨上,且生长状态较好。与未转染组细胞复合材料的情况相比,转染组与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EGFP基因转染技术没有对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复合衍生骨的能力以及增殖生长活性造成明显损害,从而不会影响对于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正确评价。
- 黄晓兵刘霆邓力智伟李秀群孟文彤
- 关键词:成骨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相关作者
- 杨志明

- 作品数:444被引量:2,905H指数:2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成骨细胞 组织工程骨 体外培养 生物衍生骨 肌腱细胞
- 李秀群

- 作品数:144被引量:78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组织工程骨 成骨细胞 生物衍生骨 小肠黏膜下层 生物相容性
- 罗静聪

- 作品数:82被引量:46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小肠黏膜下层 生物衍生骨 组织工程骨 生物相容性 体外构建
- 秦廷武

- 作品数:133被引量:81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肌腱细胞 生物衍生骨 组织工程骨 生物力学研究 组织工程化肌腱
- 解慧琪

- 作品数:166被引量:1,380H指数:2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成骨细胞 体外培养 生物学特性 组织工程骨 成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