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322篇“ 生物学鉴定法“的相关文章
- 生物学鉴定法 生物学鉴定方法的原理与实践
- (英)潘克赫斯特(R.J.
- 关键词:生物学分类学
- 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蛋白鉴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严重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其传播隐匿,防控难度大。目前的结核病快速发现技术存在一定缺陷,亟需新的诊断技术。抗原检测技术具有适用广泛、操作简便、快速精确的优点,但尚未发现具有良好的稳定检测效果的靶标。另外,即使是针对同一抗原靶标,不同研究的检测效能差异也较大。因此,笔者对不同鉴定方法和实验研究证实的各种临床标本中存在的抗原蛋白的检测状况进行综述,以重新思考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在临床标本中实际存在的状态和含量,以及改进抗原发现和鉴定的方法,为结核病抗原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盛钢褚洪迁刘丁一孙照刚
- 关键词:生物学鉴定法
- 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4、sIL-2R和IFN-γ对预测抗结核治疗效果的价值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探索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sIL-2R)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对抗结核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67例新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抗结核治疗1~2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外周血血清TNF-α、IL-4、sIL-2R和IFN-γ水平,对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确定其最佳临界值,并以此为界值预测肺结核的活动性和治疗进展。结果:治疗1~2个月的sIL-2R水平[14.1(11.2,19.1)pg/ml]、治疗6个月的TNF-α水平[686.6(226.9,1030.5)pg/ml]和治疗1~2个月的IFN-γ水平[357.0(273.4,431.0)pg/m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6.7(12.9,23.9)、848.3(345.2,1201.6)、490.0(303.6,607.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76,P=0.036;χ^(2)=33.421,P=0.002;χ^(2)=31.11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当血清TNF-α水平为845.2 pg/ml时,治疗有效性的曲线下最大面积(AUC)为0.594(P=0.013);当血清IFN-γ水平为393.3 pg/ml时,治疗有效性的AUC为0.651(P=0.017)。以最佳临界值为参照标准,发现治疗前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其最佳临界值者(阳性者)分别为43例(64.2%)和34例(50.7%),明显高于治疗1~2个月的IFN-γ[14例(20.9%)]和治疗6个月的TNF-α阳性者[19例(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634,P=0.000;χ^(2)=53.181,P=0.013)。结论: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作为监测抗结核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 聂文娟石文卉刘佩英杨扬王隽王庆枫初乃惠
- 关键词:结核细胞因子类生物学鉴定法
- 33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8
- 2020年
-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天津市海河医院经罗氏培养和"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确定的33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339株NTM临床分离株中,排在前3位者分别为胞内分枝杆菌38.6%(131/339)、龟-脓肿分枝杆菌21.2%(72/339)、堪萨斯分枝杆菌18.3%(62/339)。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和龟-脓肿分枝杆菌对8种抗结核药品(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卷曲霉素、氧氟沙星)耐药率情况为:胞内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95.6%(108/113)、82.3%(93/113)、94.7%(107/113)、54.0%(61/113)、92.0%(69/75)、81.3%(61/75)、85.3%(64/75)、87.5%(49/56);堪萨斯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54/54)、3.7%(2/54)、98.1%(53/54)、11.1%(6/54)、95.0%(38/40)、90.0%(36/40)、27.5%(11/40)、13.8%(4/29);龟-脓肿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96.9%(62/64)、93.8%(60/64)、95.3%(61/64)、92.2%(59/64)、88.4%(38/43)、86.0%(37/43)、88.4%(38/43)、87.1%(27/31)。临床分离NTM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为主,其中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对常用一线、二线抗结核药品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堪萨斯分枝杆菌对利福平、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卷曲霉素的耐药率低。
- 秦中华景晔杜岩青宋晓梅张丽霞
- 关键词:生物学鉴定法细菌分型技术微生物敏感试验
- 马王堆古尸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的分析与鉴定
- 2020年
- [目的]分析马王堆古尸的部分组织中存留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马王堆尸体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存留蛋白,并对肌肉组织的存留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和鉴定。[结果]古尸皮肤、肌肉及皮下组织未观察到细胞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均未检测到组蛋白和肌动蛋白。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在肌肉组织中共鉴定出216种蛋白。[结论]采用质谱法检测和鉴定马王堆古尸中那些丢失了细胞结构的组织中的蛋白质,其可能在马王堆女尸的全身整体保存和器官组织大体形态维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 黄华林周鹏李志远
- 关键词:尸体蛋白质类代谢组学生物学鉴定法
- 12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采用两种分子检测技术行菌种鉴定的结果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3个单位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临床分离株采用芯片杂交法(简称“芯片法”)和16SrRNA基因测序(简称“基因测序”)进行菌种鉴定的结果,为临床分枝杆菌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芯片法和基因测序进行北京地区3个单位129株NTM临床分离株的菌种鉴定,实验操作者之间采用双盲法,对两种鉴定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129株NTM菌株中,有107株进行分枝杆菌基因测序,其中59株为胞内分枝杆菌(55.1%);29株为堪萨斯分枝杆菌(27.1%);5株为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4.7%);3株为鸟分枝杆菌(2.8%);2株为偶发分枝杆菌(1.9%);2株为戈登分枝杆菌(1.9%);1株为蟾蜍分枝杆菌(0.9%);1株为草分枝杆菌(0.9%);1株为瘰疬分枝杆菌(0.9%);4株为其他NTM(3.7%)。有116株进行芯片法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且有96株同时进行芯片法和基因测序法检测,两种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的符合率为88.5%(85/96)。基因测序发现有3株外来菌株,分别为明尼苏达分枝杆菌、熊本分枝杆菌、提门分枝杆菌(M.temen)。结论北京3家机构NTM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为主。用芯片法和基因测序对NTM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的一致率较高。
- 刘佳文吕红艳丁北川张治国
- 关键词:分枝杆菌生物学鉴定法芯片分析技术分子探针技术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临床分离菌的应用评估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使用布鲁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评价其准确性。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分离得到的21270株病原菌,分别以布鲁克质谱仪以及VITEK-Ⅱ/API表型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以分子生物学结果为金标准,验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对临床常见病原菌,质谱系统的检出率〉95%、表型系统的检出率〉90%,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43株厌氧菌,质谱有90.7%能鉴定到种,97.7%被鉴定到属。表型系统有65.1%被鉴定到种,69.8%被鉴定到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6,P〈0.01);1558株真菌中,丝孢酵母和念珠菌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质谱对78株丝状真菌鉴定的准确率为76%;18株放线菌、诺卡菌、分枝杆菌和军团菌都能被鉴定到属。结论蛋白质谱鉴定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够对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厌氧菌、真菌等提供快速、准确的鉴定。
- 林宇岚陈守涛甘龙杰江丽张维清曾勇滨王钲高丽钦梁晓华欧启水杨滨
- 关键词:细菌生物学鉴定法
- 质谱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的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建立快速、精准的细菌质谱鉴定方法,以缩短血培养阳性的实验周转时间。方法共收集血培养阳性瓶91个(活性炭吸附瓶),采集培养液分别转种肉汤和血平板增菌培养4 h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以血平板培养24 h的质谱鉴定结果为对照,比较2种方法细菌质谱鉴定符合率。结果 91株细菌包括51株革兰阴性菌和40株革兰阳性菌。4 h肉汤增菌法和4 h血平板培养法鉴定到种的符合率分别为46.15%和89.01%,无鉴定结果率分别为47.25%和3.30%,错误鉴定率分别为3.30%和4.40%。2种方法鉴定到种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 h血平板培养法鉴定到种的符合率高于4 h肉汤增菌法。2种方法对革兰阴性菌鉴定到种的符合率分别为58.82%和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 h血平板培养法高于4 h肉汤增菌法。2种方法对革兰阳性菌鉴定到种的符合率分别为30.00%和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 h血平板培养法高于4 h肉汤增菌法。结论 4 h血平板培养质谱鉴定法可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 宋启飞刘敏雪李梦娇刘雅邓劲谢轶
- 关键词:生物学鉴定法符合率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髓样抑制细胞的鉴定及其临床意义
- 2018年
-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MDSC)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69例NHL患者和21名健康人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通过抗CD11b、CD33、CD14、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等不同荧光抗体组合来鉴定MDSC的细胞表面标志,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富集MDSC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采用体外增殖实验检测T细胞功能,分析MDSC水平与NH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数据.结果NHL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水平的CD11b+CD14+CD33+细胞群,细胞形态属于单个核细胞.NHL患者和健康对照组CD11b+CD14+CD33+MDSC比例分别为(42±10)%和(3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300,P=0.005).CD11b+CD14+CD33+细胞和CD11b+CD14+CD33-细胞中Arg-1、COX-2和iNOS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0.04和1.00±0.25(t=6.095,P=0.024),3.03±0.45和1.00±0.78(t=7.766,P=0.016),0.29±0.11和1.00±0.04(t=1.987,P=0.209).该群细胞具有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MDSC在不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的患者中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6,P=0.049),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体力状况评分及β2微球蛋白的患者中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HL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水平CD11b+CD14+CD33+细胞,表达髓样细胞特征性蛋白,具有抑制T细胞增殖的功能,符合MDSC特性,其水平与IPI评分有关.MDSC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NHL临床实践.
- 鲍慧铮田甜刘岩赵丹丹于昊徐娜李慧
- 关键词:生物学鉴定法
- 尿路感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8年
- 准确快速地识别病原微生物并鉴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是尿路感染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中主要依赖尿常规、尿细菌培养检查来辅助诊断和治疗。但尿常规与尿培养检查通常缺乏时效性和准确性,因此经验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不仅使得病原体耐药越来越严重,也使得患者的就诊花费大大增加。除了控制抗生素的滥用,新型检测手段的探索更成为尿路感染诊疗的关键。现阶段侧流免疫层析、流式细胞术、质谱、PCR等应用将提高病原体鉴定的时效性和精确性,从而对改善公共健康以及实现精准医疗提供了可能。
- 雷佳刘世巍邓秀敏
-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生物学鉴定法质谱法药物耐受性聚合酶链反应
相关作者
- 崔步云

- 作品数:171被引量:1,510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病 布鲁菌 布鲁杆菌 布鲁杆菌病
- 刘卫平

- 作品数:47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马铃薯 马铃薯病毒 试纸条 金标 病毒
- 贾光

- 作品数:198被引量:88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 研究主题: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材料 职业卫生 生物标志物 小鼠
- 魏丽华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省宁德市医院
- 研究主题:血沉 高敏C反应蛋白 风湿 类风湿 马尔尼菲青霉菌
- 严育忠

- 作品数:3被引量:6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葛根芩连汤 湿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