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344篇“ 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相关文章
- 生物医学工程学
-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学相关背景、基础理论、应用技术,以及学科发展若干前沿动态。其内容包括:生物电磁学、生物力学、超声医学原理、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等。
- 邓玉林主编
-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
- 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制备及其类突触性能研究:一个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综合实验
- 2025年
- 柔性存算一体器件因其独特的类突触性能,在生理信号的检测、存储与分析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是当前生物电子学和转化医学的前沿研究热点,有必要在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介绍其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课程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本综合实验以有机电化学晶体管为例,着重介绍其类突触性能的原理、制备及性能表征,并通过自由探索环节鼓励学生展开深入的研究。综合实验的引入丰富了原有实验课程的内容,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基本的生物电子学实验操作技能,加深了对相关理论课程知识的理解。通过将前沿科学研究融入到本科教学,保证了教学内容的高阶性与新颖性,有效地激发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对生物电子器件前沿研究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 陈士晟霍元培臧予安琪余善成杨平
- 关键词:生物电子学
-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 2025年
- 作为一门理、工、医相结合且高度跨学科的课程,“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教学中面临知识整合难度大、实践教学资源有限、教学内容与前沿技术脱节等挑战。在数字化时代,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旨在通过智能化工具的引入,从跨学科知识整合、虚拟实验扩展、动态教学内容更新、课堂互动效果增强及个性化学习辅导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增强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高彦峰王燕萍朱立博赵劲松
- 关键词:人工智能跨学科生物医学工程
- 精勤不倦,奔涌不息——记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张旭教授
- 2025年
- 张旭,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负责人,担任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医疗器械监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听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医疗器械审评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分会委员。主要从事神经工程,脑功能认知,医学人工智能,功能神经电刺激在脑网络疾病治疗及脊髓损伤功能重建的方法研究,智能植入式刺激器研发。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国自然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项目、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重点项目。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项,出版专著与教材5部。
- 魏婧张璐梁莹李春林
- 关键词:实用新型专利康复工程教学名师
- 让脊柱手术拥有“智能导航”--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计算生物力学与医学图像实验室
- 2025年
- 在现代骨科手术中,脊柱手术因其复杂性和风险性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关注领域。由于椎弓根周围分布着脊髓、硬膜囊、神经根和重要血管,任何细微的手术偏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瘫痪),甚至危及生命。虽然机器人技术和影像辅助导航为手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手术的一些重要环节仍然需要人工手动的介入,导致人为误差的引入和临床流程不连贯。这不仅增加了医生术中的工作量,也影响了手术的精准性。
- 王英丽
- 关键词:脊柱手术智能导航机器人技术
- 生物医学工程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24年
-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徐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大一学年开设的导论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同时,大一年级也是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和塑造个人品格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思政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课程团队教师立足生物医学工程学课程特点、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各授课章节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同时,借助课程云平台多维度的强化课程思政实效,拓展了该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强化了课程引领性和时代性,很好地满足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需要。
- 徐航李菁菁时梅林巩萍郑绍辉胡鹏程
-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案例库建设立德树人
-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校企医孵”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为例
- 2024年
- 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不断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急需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临床转化能力的高素质新工科卓越人才。通过分析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阐述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校企医孵”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具体包括整合企业、医院和孵化器的社会优质资源,组建协同育人导师团队,锻造全链条育人路径等,探索出以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和企业研发项目为载体、以医工结合为特色、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可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 阳范文莫光权朱继翔田秀梅江慎斗
-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创业教育
-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24年第45卷第4期总目次
- 2024年
- 如何在本科阶段培养跨学科人才?——以哈佛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例被引量:2
- 2024年
- 跨学科或学科交叉是取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措施.哈佛大学是世界顶尖大学,该校以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引,从本科通识教育阶段开始着力培养学生跨学科意识和能力,教育效果显著.以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培养为例,对哈佛大学人才培养理念、通识教育及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位授予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规律和特点,期望对我国“双一流”大学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参考价值.
- 耿有权张译丹
- 关键词:跨学科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生物医学工程
- 芯片上造器官 方寸间探骨科--记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校长特聘助理教授李中
- 2023年
- 在芯片上打造人体器官,听起来似乎太过玄幻。但是,进入21世纪后短短几年,生物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便成功将之变为现实。将人体细胞置于微流控体系中,通过调控培养环境,可以有效复刻人体器官的关键功能,进而用于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从肺、脑、心、肝的芯片,到肠、肾、血管、皮肤的芯片,器官芯片的种类越来越多,近年来又诞生了膝关节器官芯片。
- 王芳户万
-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学人体器官助理教授生物医学领域
相关作者
- 王伟

- 作品数:4,135被引量:17,438H指数:39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星形胶质细胞 海拔 细胞周期 冠心病 儿童
- 陈永正

- 作品数:23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研究主题:人工中耳 振子 圆窗 生物医学工程学 机器人手术
- 杨子彬

- 作品数:93被引量:37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血液相容性 气囊反搏 生物医学工程 IABP
- 吴效明

- 作品数:373被引量:1,074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ZIGBEE 特征提取 支持向量机 小波变换 血流动力学
- 王佐

- 作品数:207被引量:73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
- 研究主题: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苦瓜蛋白 胆固醇流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