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0篇“ 生态艺术“的相关文章
一种生态艺术漆调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艺术漆调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态艺术漆调制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可拆卸连接有罐盖,所述罐体内腔设置有搅拌机构和刮壁机构;通过进料机构、外筒和刮壁机构之间的配合,添加剂通过打开第二阀门由进料漏斗进入下...
林志亮吕红丽
一种园林景观生态艺术花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生态艺术花架,本发明涉及园林景观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固接有主干组块,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任意改变花架的形态,使得花架可根据园林景观的需求适应性调节,花架形态的艺术性较高,同时可自主调节丝...
鹿秀红
一种园林景观用生态艺术花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用生态艺术花架,涉及到园林装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环形固定板,所述环形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锥,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多个六角圆桶。本发明中,当需要展示时,使六角放置台上升,进而...
程双红王永林吴春燕魏凡翠徐中亮王挥曹红星张宁赵松林叶剑秋符海泉王有国白天吴雅文
生态艺术助力生态公民塑造路径探析被引量:1
2024年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生态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公民塑造的路径主要依靠生态美育。生态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塑造生态公民。艺术场馆在开展生态美育、塑造生态公民、构筑生态社群等层面应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生态艺术助力生态公民塑造的基本路径包括当代艺术展与生态文明主题的有机融合,走入田野与社区的社群艺术生态审美化生活方式的有机融合等。“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的策展理念彰显了生态人文关怀,为生态艺术塑造生态公民的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
刘心恬
关键词:生态艺术生态美育
生态艺术:危机中的艺术和希望
2024年
生态危机早已侵入日常生活的当下,生态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我们带来了希望与启示。它不仅是艺术的创新表达,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诠释。生态艺术将自然元素融于创作之中,往往以植物为语言媒介展开对“生命”的具体分析,在生态艺术实践中通过植物传达生态观点,探讨关于人类、地球和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从而促使人们为守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周郑怡
关键词:生态艺术语言媒介自然元素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生态危机
论新媒体生态艺术中的自然观
2024年
新媒体生态艺术由关注生态的集体作者创作,不同作者群体对生态主题有着不同理解,其自然观通过创作过程中的主题先行和接受过程中的交互共生进行具体表达。新媒体生态艺术将自然的构成要素由实体性物质层面推到非实体性的气氛层面和关系层面,强化对人类再造自然的追求;将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推进到人类全身性参与,通过对虚拟空间的模拟增强了新媒体艺术反思生态危机的合法性。提升新媒体生态艺术对自身创作方式的反思,使人们重返真实的自然,提升人们的整体性思维,是新媒体生态艺术表达自然观的方向。
孙丽君
关键词:自然观整体性思维
生态艺术学建构与研究的“七个回归”
2024年
在全球环境面临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在生态美学、生态批评学与艺术学理论深入协作的基础上,建构生态艺术学的工作已起步。生态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创作、欣赏、批评、策展及理论等环节在内的当代生态艺术活动。建构生态艺术学理论体系,须明确生态艺术学与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及生态批评学的联系与区别,并筛选完善生态艺术基础文献数据库。就建构与研究的原则而言,生态艺术学要回归艺术学理论学科、回归中国当代艺术史、回归生态艺术作品、回归艺术实践主体、回归审美接受群体、回归本土艺术话语与中国当代社会时代特征,还要兼顾对生态美育与生态公民塑造的观察与思考。由此,学界应严谨界定生态艺术的内涵外延及生态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由内而外、内外兼修地建构生态艺术学的体系框架。
刘心恬
关键词:生态艺术生态美学当代艺术
纸材料在生态艺术中的可持续应用
2024年
生态艺术指通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创作,并注重创作过程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力图通过艺术的表现唤起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与行动。纸材料具有优越的生物降解性、可回收性及独特的创作表现力,在生态艺术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和独特价值,成为许多艺术家在创作中寻求环保替代方案时的重要选择。文章将围绕纸材料在生态艺术中的可持续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纸材料在生态艺术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相关指导。
林伟欣毕伟
关键词:纸材料生态艺术
生态艺术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2024年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生态艺术作为一种融合了生态理念与艺术创作的实践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生态艺术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分析其在教学中的意义、实施策略及潜在价值,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刘敏
关键词:生态艺术课程教学
生态艺术与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策略研究
2024年
生态艺术与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本研究综述了生态艺术与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了生态艺术在高校劳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生态艺术的引入可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计不完善、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如加强跨学科合作、提升教师培训水平等,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刘敏
关键词:生态艺术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融合社会责任感

相关作者

刘心恬
作品数:34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艺术 当代艺术 卧游 生态美学 艺术
胡牧
作品数:58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
研究主题:侗族 生态审美 生态美学 生态美育 侗歌
陈贻琳
作品数:16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财经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语文》 生态文化 功能主义 民俗艺术 民歌研究
钟剑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居住区 生态艺术 城市居住区规划 规划设计 环境景观
王艳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张家口学院
研究主题:学前教育 生态式艺术教育 艺术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 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