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篇“ 生态旅游地“的相关文章
- 乡村生态旅游地生态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效应研究--以六盘水市妥乐村为例
- 2024年
-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其内容与乡村自然环境、田园生活、农业活动等密切相关。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第1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乡村旅游新的发展契机和更艰难的使命担当。乡村旅游开发规划中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乡土文化保护、依托本地人力资源的特色开发等为原则,而乡村生态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乡村自然环境、农业活动和乡村文化为依托,通过开展各种生态旅游活动,满足游客对自然文化和农业体验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旅游形式。
- 刘连付林江袁红丽张小娜张祝英袁廷婷
-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生态旅游活动乡村生态旅游田园生活
- 生态旅游地旅游者环境契合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为例
- 2024年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参数。文章以环境契合度理论为基础,选取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为案例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旅游者环境契合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旅游者环境契合度对主观幸福感的总效应显著,其中环境资源和环境功能是效应驱动的核心要素;(2)旅游者环境契合度对主观幸福感、地方依恋及自然共情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尤其对旅游者幸福感中积极情绪的影响较为突出;(3)旅游者环境契合度通过地方依恋和自然共情间接影响旅游者主观幸福感,且地方依恋的间接效应大于自然共情,这进一步强调了情感因素在旅游者幸福感中的重要性。研究建议生态旅游地应依托其促进人地互动的生态地位优势,积极实现生态价值向民生福祉的转化,进而促进目的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龙雯唐仲霞毋正坤
- 关键词:生态旅游地主观幸福感可持续旅游
- 生态旅游地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被引量:2
- 2024年
- 追求幸福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随着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的权重不断提高,关注生态旅游地旅游者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较少涉及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者。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地,探究生态旅游地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为生态旅游与旅游者幸福感的关联研究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1)从客体因素看,自然景观的美学质量与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能力在提升旅游者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共同促进生态旅游地旅游者幸福感的形成;(2)从主体因素看,旅游者幸福感的形成主要通过积极旅游情感、主体间积极关系、主体环境掌控、主体潜能激发、主体意义追寻、主体身心投入、主体活动参与等主体体验要素的获得而实现;(3)生态旅游地旅游者幸福感的形成路径包括以获得积极情感为核心的积极情感型、以选择适宜的环境为核心的环境掌控型和以获得生活目的和意义为核心的意义获得型3条作用路径。研究建议生态旅游地以强化生态保护、完善管理服务、丰富生态旅游产品为抓手,提升旅游者幸福感,以促进生态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者供需关系的协调发展。
- 罗文利李冬花蒋伟峰彭家明陆林
-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者幸福感影响因素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 琅岐岛生态旅游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 2024年
- 以福州市琅岐岛生态旅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198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2022年5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获取不同时期琅岐岛生态旅游地土地利用分布图。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单一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分析琅岐岛生态旅游地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1985—2022年生态旅游地的面积体现出先爆发式增长,随后有所下降,最后又迎来了新一期小幅度增长的变化过程。②生态旅游地土地利用的转移除1985—1995年是以林地与其之间的转移为主,其他时期的演变均主要体现在耕地与其之间的转移。③琅岐岛生态旅游地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高速发展-发展停滞-缓慢增长”的趋势。④琅岐岛生态旅游地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社会经济需求与政府政策干预相互作用,并受到人口、产业、旅游、竞争四大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琅岐岛生态旅游地进行研究,有助于琅岐岛区域生态格局的构建,并推动琅岐岛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旅游目的地。
- 郭佳钰张桂玲陈郁青袁嘉颜欧喆雨李雲香
- 关键词:生态旅游地空间格局演变土地利用
- 生态旅游地康养旅游价值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以赤水市为例
- 在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前往生态旅游地开展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健康疗养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生态+健康+旅游”的康养旅游产业模式应运而生。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康养旅游...
- 赵婷婷
- 关键词:生态旅游地
- 生态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关系研究——以青海湖、青海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
-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背景下,社区居民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进程中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居民积极的环境责任行为不仅是推动旅游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研...
- 蔡海伦
- 关键词:生态旅游地旅游影响感知社区满意度主观幸福感
- 季节性生态旅游地的旅游化过程与机制及其启示——基于新疆赛里木湖案例被引量:1
- 2024年
- 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淡季与旺季问题是促进生态旅游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旅游化是生态地区常用的平衡途径。然而,现有旅游化研究缺乏有效的分析工具和解释机制,难以厘清旅游地历时态的阶段性特征、因果机制及其时空影响。拓展旅游化理论的应用情境,构建包含时空维度的旅游化模型,并开展案例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收集二手数据等方式获得多源数据,解释与厘清新疆赛里木湖景区由生态牧场到成熟生态旅游地20多年的旅游化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赛里木湖的旅游化经历政府主导的内部空间旅游化、政府主导的外部空间旅游化、企业主导的深度时空旅游化、政企主导的淡季时间旅游化四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先内部旅游化、再外部旅游化及先旺季和白天的旅游化、再夜间和淡季旅游化等特征。赛里木湖旅游化的各阶段互有交叉,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旅游化的驱动力均不同。其中,内部旅游化是构建吸引力的重点,外部旅游化是发挥吸引力的关键,二者应相互协调。本文提出的旅游化模型为理解旅游化的演进规律和各阶段的因果关系及其影响提供了分析工具,为生态旅游地平衡保护与开发、破解淡旺季供需矛盾、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指引和案例借鉴。
- 梁增贤李新静
-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化季节性旅游目的地
-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生态旅游地多元主体冲突的演变及形成机制——以湖北省神农架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文章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了生态旅游地多元主体冲突分析的理论框架,以湖北省神农架为案例地,运用质性分析方法解析了多元主体冲突的演变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生态旅游地冲突是行动者网络构建过程中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利益失衡而引发的异议,具有动态变化性;②冲突随着行动者的增加逐渐趋于复杂化,呈现萌芽、显化和升级的渐进式发展趋势;③资本分化和利益受损是冲突形成的内在根源和直接原因,制度缺位或失灵是冲突形成的充分条件,权力失衡、社会分层和旅游失序则是中介条件。
- 刘海朦胡静吕丽
- 关键词:生态旅游行动者网络理论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和fsQCA的生态旅游地居民效益感知分析
- 生态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了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当地的生态旅游发展情况,是评价生态旅游地是否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湖南省生态旅游...
- 邱逸
- 关键词:生态旅游地评价指标
- 跨文化视角下生态旅游地视觉表征与社会构建——以千岛湖生态功能区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在生态旅游国内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识别与分析国际旅游者对我国生态旅游地的需求与行为规律成为重要话题。文章基于跨文化视角,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在探寻国内外旅游者对我国生态旅游地视觉表征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旅游地形象的社会构建循环模型。研究发现:(1)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人物、休闲活动、户外活动与旅游支持系统是国内外旅游者最为关注的6大生态旅游地节点类目。(2)相较之下,国内旅游者热衷于表征生态旅游地的休闲活动和旅游支持系统,视觉呈现简洁且聚焦,而国际旅游者则更关注人物与户外运动,常运用复杂视觉元素的叙事手法。(3)生态旅游地形象的社会构建是一个以“即时互动”为核心诉求,包含表征感知、表征确认、表征探新与表征修正的4个阶段动态演化过程。依赖传统目的地营销组织、互动平台受限与需求差异不清是我国生态旅游地国际化发展的阻滞因素。文章结论丰富了生态旅游地形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拓展了视觉表征与社会构建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并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
- 郑羽蘅赵磊
-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生态旅游地视觉表征社会构建生态功能区
相关作者
- 范香花

- 作品数:14被引量:137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 研究主题:旅游 生态旅游地 国家风景名胜区 生态 旅游者
- 廖荣华

- 作品数:12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
- 研究主题:生态旅游地 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 生态文化 文化变迁
- 郑丹丹

- 作品数:4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生态旅游地 规划设计 解说 环境解说 旅游规划
- 余子萍

- 作品数:29被引量:12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
- 研究主题:度假区 养生旅游 茅山风景区 示范区 养生
- 赵敏燕

- 作品数:61被引量:53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环境解说 国家公园 生态旅游 环境解说系统 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