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9篇“ 生态属性“的相关文章
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民主体的生态属性
2025年
生态危机发生以来,现代主体一直被认为是生态危机的始作俑者,殊不知这是一种误区。在人类加工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人始终是不可置疑的主体,所以导致生态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主体,而在于主体的根本属性。主体的主体性规定着主体对待自然界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行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依旧是人,但这一主体不是西方生态哲学中的个人,而是人民共同体,唯有人民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民主体之所以能够承担保护自然环境的大任,在于人民主体本身内在蕴含着生态主体性。正是人民主体的生态主体性,保证了人民主体能够自觉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杨筱莜孙迎光
关键词:人民主体性生态文明
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发展:生态属性、价值意蕴及未来走向被引量:1
2024年
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力量,是推动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新质生产力之于生态发展的赋能作用展开深入剖析,能够彰显其独有的生态属性、价值内涵以及未来走向。新质生产力依托技术创新,突破传统生产力瓶颈,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发展。其生态互动机制表现得十分显著,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紧密交织,协同驱动生态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新质生产力不仅在绿色技术创新上发挥引领作用,还积极塑造绿色生活方式,并致力于生态环境的守护与修复。展望未来,应强化党的战略引领,构建以绿色为导向的政策体系,优化绿色产业生态体系,培育具备生态思维的新质人才,进而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发展这一宏大蓝图的实现。
王垚
关键词:生态属性绿色生活方式
语文单元教学生态属性阐释
2023年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大环境的发展,语文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语文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大转型,也是教师语文教育理念的根本改变,其核心是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础上,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进行的语文教育生态构建。语文单元不仅仅是教材的主要编写形式,也是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语文单元教学生态是语文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生态理念的普适性和语文的生态本性两方面阐述语文单元教学的生态属性,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上提出深入研究语文单元教学生态的重大意义,为语文单元教学生态构建作前提性、合理性的理论阐释。
于钟民
关键词:教育转型
比较视阈下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属性被引量:1
2023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具备了显著的生态属性,在生态哲学层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超越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在生态时空层面,我国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意义,致力于实现生态代际正义;在生态实践层面,从生产和消费双重领域实现绿色发展;在生态价值层面,既注重满足本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致力于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
魏恒徐德斌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属性
基于Meta分析的退化高寒草地植被与土壤生态属性研究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广泛发生的高寒草地退化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目前针对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生态要素的相关研究众多但其结果间存在较大异质性,同时相当一部分研究取样范围小、重复次数少、试验...
邵建翔
关键词:高寒草地土壤性质植物群落生态要素
多维生态系统价值、生态标签和产地对消费者生态属性食品选择的影响研究
我国生态环境因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持续推进,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市场化投入动力依然不足。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受到严重制约,生态问题逐渐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激励社会资本流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董鑫
关键词:支付意愿
论产品设计中的生态属性被引量:2
2022年
研究人类发展中“生态”与“设计”在不同阶段的关系,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纳入产品设计的基本属性。通过梳理“自然生态观”在人类不同阶段的差异体现,配合举例论证,将现实与理论相结合,阐述产品设计中的生态属性。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与产品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将人文生态思想纳入产品理念中,生态属性可以升华产品的价值。“生态”是多维的,可以是生命,可以是自然,也可以是人文;“设计生态观”永远不会过时;人类的发展应适应“生态”做出调整。
方安妮解勇关佳征
关键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
《淮南子》的大地书写及其生态属性
2022年
《淮南子》在宇宙建构中把大地作为重要的书写对象。它在以往理论学说的基础上整合推展,对“九州说”进行规整化处理,试图将“九州说”与天文历法等抽象观念融合。对天地中心和大地中心都试图进行总结展现,表现出明显的中心观念。气类土生的观念,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高度关注,则显示出浓厚的生态属性
管宗昌
关键词:《淮南子》生态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绿色翻译的生态属性及价值取向探析被引量:3
2021年
绿色翻译的兴起一方面是解决翻译的工具性与功利性等非生态化问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当代生态翻译学和复杂性思维范式发展的结果。绿色翻译是生态翻译学发展的新形态,它在文本与译者的关系上复归到译者生存、文本生命、翻译生态之间的和谐共生体,形成了“生存·生命·生态”思维范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论视野与方法论路径。可以说,绿色翻译是生态翻译学的一个新增长点,具有自身完整的生成逻辑与生态价值。
罗迪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生态属性
退化高寒草甸关键生态属性对多途径恢复措施的响应特征被引量:13
2020年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植被类型,但退化态势较为严峻,严重威胁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退化高寒草甸的复健是世界性难题,治理效果也因退化状态、恢复措施及气候环境而异。以春季休牧、秋季休牧、畜群结构优化、减畜轮牧、围栏封育及翻耕改建等典型多途径恢复措施下的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系统探讨主要生态要素和生态功能的响应特征及潜在过程。结果表明,典型恢复措施下退化高寒草甸的植被生产力、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土壤饱和持水量等生态要素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恢复效果与实施年限及恢复措施密切相关。围栏封育和翻耕改建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饱和持水量随恢复年限均表现为对数饱和型的响应特征,退化高寒草甸固碳持水功能的基本恢复年限约为6-10年。春季休牧、秋季休牧、畜群结构优化、减畜轮牧、围栏封育等放牧管理恢复措施应适用于轻度退化至重度退化的高寒草甸,而翻耕改建则是极度退化高寒草甸的适宜治理措施。由于多途径恢复措施的关注目标不同,今后研究应集中在恢复措施的组合优化和综合评价等方面。
张光茹李文清张法伟崔骁勇贺慧丹杨永胜祝景彬王春雨罗方林李英年
关键词:生态过程

相关作者

吕世杰
作品数:132被引量:772H指数:17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放牧强度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
刘天卓
作品数:31被引量:51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产业集群 生态属性 科教结合 知识溢出 企业
张立新
作品数:76被引量:689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化 虚拟课堂 网络课程 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
徐飞飞
作品数:4被引量:56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属性 传统课堂 计算机 课堂 颠倒
张波
作品数:98被引量:1,493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鱼类 生态转换效率 真鲷 摄食 摄食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