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4篇“ 生境适宜性“的相关文章
- 基于MaxEnt模型的湖南省毛冠鹿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
- 2025年
- 开展生境适宜性评价可以明确研究区内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的区域,有利于分析野生动物与生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技术支撑。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毛冠鹿潜在生境的适宜性,可促进毛冠鹿种群的科学保护及其生境的有效管理。本研究基于湖南省红外相机监测获得的177个毛冠鹿分布位点信息,结合气候、地形和植被类型等23个环境因子构建MaxEnt模型,并使用R软件中的EMNeval数据包对模型进行优化,分析了毛冠鹿适宜生境的分布状况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平均训练集的AUC值为0.967,预测结果达到优秀水平;影响湖南省毛冠鹿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Alt)、月均昼夜温差值(Bio02)、植被类型(Veg)、降水量变异系数(Bio15)、等温性(Bio03)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Bio09),总贡献值为73.3%;毛冠鹿在湖南省的潜在适宜生境主要分布于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和南岭山脉,总面积为61931.57 km^(2),占湖南省土地面积的29.24%,其中高适宜生境面积为29914.46 km^(2),次适宜生境面积为32017.11 km^(2);湘东、湘中仅有零星的适生区分布,且生境破碎化严重。为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湖南省全域的毛冠鹿种群,需加强对该物种的监测力度,重视小种群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 杨梦蝶邓泽帅曹越康祖杰张裕中向建军唐隆平杨道德
- 关键词:毛冠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 三江源唐古拉山以北区域藏野驴生境适宜性
- 2025年
- 三江源唐古拉山以北区域(三江源唐北区域)地处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交界处,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环境条件极端、相对缺乏前期工作基础及行政划分导致的管理职责不明等原因,唐北区域的濒危动物种群及生境保护相关的科研及保育实践还需加强。藏野驴(Equus kiang)是唐北区域的重要旗舰物种,已极度濒危。要提升对濒危藏野驴保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其前提和基础是深入了解其生境的适宜性、分布、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三江源唐北区域的实地调查、红外相机监测以及查询已有的网络数据库,获取藏野驴的分布点位,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 model),结合区域内生态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对唐北区域的藏野驴生境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唐北区域藏野驴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面积为28335 km^(2),占总面积的41.8%,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东南部,有超过30%的藏野驴适宜区未被列入国家公园范围。影响三江源唐北区域藏野驴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季节降水量变化、海拔、温度季节变动及最干季降水量。区域内的居民点对藏野驴的生境适宜性也有较大影响,藏野驴偏好利用距离居民点1000—3000 m范围的生境,这与藏野驴对该区域较好的草地资源和水源的正向选择有关。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尽快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的勘界和界桩布设,修复藏野驴非适宜生境,优化其生境保护。青海和西藏两省应加强协作,共同保护唐北区域的藏野驴。同时,提高当地社区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发展替代生计,完善生态补偿,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 安峥旭吴佳忆路晓平王静扎西桑珠扎西耿硕朱印酒李宁孟秀祥
- 关键词:生境适宜性
- 基于MaxEnt模型的滇金丝猴生境适宜性及保护空缺分析
- 2025年
- 明确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保护空缺,对科学合理地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滇金丝猴物种分布点数据,运用MaxEnt模型评估其生境适宜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环境因子对生境适宜性的影响,并对照当前保护区范围分析尚存的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滇金丝猴高、中适宜生境面积为3788.65 km^(2)(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93%),主要分布在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迪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2)基于滇金丝猴生活习性和人类干扰,影响该物种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子有土地利用类型、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距居民点距离、距水系距离和距道路距离等;(3)现已建立的保护区覆盖了1730.05 km^(2)(45.66%)的适宜生境,还有2058.60 km^(2)(54.34%)的适宜生境存在保护空缺,其中,迪庆州的保护空缺面积(794.52 km^(2))最大,其后依次为大理州、丽江市、怒江州和昌都市,保护空缺面积分别为442.82、420.88、378.14、22.24 km^(2)。研究结果可为滇金丝猴保护区体系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 石小倩沈金祥和春兰黄志旁
- 关键词:滇金丝猴生境适宜性
- 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4种常见兽类生境适宜性研究
- 2025年
- 采用红外相机监测到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常见兽类,分别为野猪、豹猫、花面狸和鼬獾,使用MaxEnt模型对其生境适宜性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野猪、豹猫、花面狸的预测结果可信度较高,对鼬獾的预测可信度尚可。海拔是影响野猪、豹猫、花面狸分布的最关键因子,其次是距居民区距离;距河流距离是影响鼬獾分布最主要关键因子,其次是海拔。野猪、豹猫、花面狸和鼬獾在保护区内的适宜生境位于坪山区坪葵路东侧偏南的高海拔区域,面积分别为11.81、11.75、12.73、19.26 km^(2)。建议构建基于城市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策略。
- 刘薛杰谢纯林一焕张姣廖吉祥赵晴
- 关键词:兽类生境适宜性
- 基于MaxEnt模型评价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生境适宜性
- 2025年
- 啮齿动物是一类对于生境质量具有高敏感度的小型兽类,山地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显著的海拔梯度格局,开展生境适宜性分析对于研究啮齿动物的分布格局和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收集啮齿动物分布数据,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和MaxEnt最大熵模型进行建模,对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6种啮齿动物生境适宜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揭示中国东南丘陵地带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影响6种啮齿动物生境适宜性的环境因子中,海拔、坡度及灌丛植被的贡献度均较高,农田和针叶林植被、距居民区距离及距溪流距离对个别鼠种的贡献度较高,坡向和距道路距离的贡献度较低;由于各鼠种适宜分布的海拔段和植被类型不同,保护区内不同啮齿动物适宜生境面积存在差异,中华姬鼠最适宜及次适宜生境面积最大,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5.82%和32.77%,黑线姬鼠最适宜及次适宜生境面积最小,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65%和15.86%;两两啮齿动物适宜生境重叠面积叠加分析发现,中华姬鼠与北社鼠的生境重叠面积最大(95.41 km^(2)),大足鼠和岢岚绒?的生境重叠面积最小(34.90 km^(2)),6种啮齿动物适宜生境的面积并集为195.63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7.69%,6种啮齿动物适宜生境的交集为15.23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27%.本研究表明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啮齿动物提供了极为适宜的栖息地环境,但农田和居民区对啮齿动物的生境适宜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建议密切关注保护区内的人为开发,减少对啮齿动物生境质量的干扰.(图6表6参42)
- 章宇航周立志
- 关键词:啮齿动物生境适宜性栖息地
-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树种生境适宜性量化分析——以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 2025年
- 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境内分布有银缕梅、鹅掌楸、香果树、金钱松、南方红豆杉等多个珍稀濒危树种。近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保护区内重要树种的保护监测和生境分析也正在加大实施力度。开展重要树种生境适宜性探测是树种保护的基础和前提。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与生物多样性传统调查方式相比,在生物生境适宜性空间量化分析应用中,可大大提升探测效率和预测精准性。本文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标定提取目标树种的分布位置及区域,并利用最大熵模型进行树种的适宜性生境分析,从而确定各类树种的生境偏好,预测其潜在分布范围。通过地面调查和无人机验证,树种提取平均精度可达75%以上。适宜生境预测分析结果为重要树种潜在分布探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合理高效地保护濒危树种和时空动态监测提供了保障。
- 金姗姗冯存均左石磊方露露李晓天
-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生境适宜性
- 基于垂直水温的中国东海日本鲭生境适宜性分析
- 2025年
- 日本鲭为海洋中上层重要的经济鱼种,探索气候变化对其生境的影响,能为日本鲭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指数及1977—2015年2.5、25.0、50.0m水层温度数据,计算东海日本鲭生境适宜性指数,对比分析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不同时期内东海日本鲭的生境时空变动。结果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指数与各水层温度距平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冷期内,日本鲭渔场各水层温度距平值较高,适宜的温度范围较广,2.5m和50.0m水层适宜的温度面积比例明显高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暖期,2.5m水层不适宜的温度面积比例明显低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暖期,各水层温度适宜性指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相较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暖期,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冷期内生境适宜性较高,适宜生境面积比例较高,不适宜生境面积比例较低,渔场的经度重心偏西,纬度重心偏北。研究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冷暖位相转换显著地影响东海日本鲭的生境分布变动。
- 倪泳一温健李宜锴余为吴峰
- 一种基于水动力过程的多营养级生境适宜性评估技术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动力过程的多营养级生境适宜性评估技术方法,涉及生态学、生物学、水文学等学科的生境适宜性评估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流域水动力及生境数据,获取流域地形因子;基于流域地形因子,模拟流域水动力过程和水...
- 谢湉王璇崔保山杨罗卢文昊任泳宁许彭
- 武夷山黑麂生境适宜性评价
- 2024年
- 道路网络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阻隔了野生动物的通行和交流,影响或破坏了生境。武夷山是地球上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栖息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本研究以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其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借助水文分析模拟动物潜在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黑麂最适宜生境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53%,其他依次是一般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占比分别是29.63%、22.69%、20.77%和10.38%。最适宜生境主要集中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通过模拟得到的动物足迹与道路网络叠加,发现5处动物足迹受到道路的阻隔,其中与高速公路相交1处、与省道相交1处、与县道相交1处和与乡道相交2处。研究结果可为制订生境保护和修复政策提供参考,对野生动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吴旻严绍裕严绍裕孙华黄连英胡喜生
- 关键词:生境适宜性黑麂道路网络
- 我国东北地区苍术的生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道地药材,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人们种植意愿浓厚。然而,当前苍术人工栽培种源杂乱、存活率低、产量及品质参差不齐,原因在于对苍术的适宜生存环境缺乏科学判断。针对东北地区苍术的自然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其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估和区划。结果表明:苍术在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于辽西山地、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其余脉,生境适宜区(P>0.5)面积为10.96万km^(2),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8.84%;影响苍术分布的6个主要环境因子(贡献率)依次为年均降水量(26.5%)、最暖季平均温度(18.6%)、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16.6%)、海拔(12.2%)、年平均气温(11%)、最冷季降水量(5.2%),累计贡献率超过90%,水分因子(年均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比温度因子(最暖季平均温度+年平均气温)对苍术的分布影响更大;根据对苍术主要生境适宜区的分析,苍术在东北地区可能存在两种气候生态型,即辽西的耐旱型、长白山的耐寒型。综上所述,在发展苍术种植产业的过程中,除了应关注苍术的适宜分布区以外,还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种源的生态需求,以避免由于盲目引种而导致的种植损失。
- 叶吉田树国孙海红何海燕王浙吉潘学宗
- 关键词:苍术生态型生境适宜性
相关作者
- 杨维康

- 作品数:127被引量:955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鹅喉羚 波斑鸨 卡拉麦里山 大沙鼠 蒙古野驴
- 徐文轩

- 作品数:58被引量:28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鹅喉羚 卡拉麦里山 蒙古野驴 有蹄类 食性
- 李迪强

- 作品数:215被引量:2,518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生物多样性 红外相机 自然保护区 普氏原羚 国家公园
- 马合木提·哈力克

- 作品数:33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塔里木马鹿 马鹿 艾比湖 生境评价 种群数量
- 孟秀祥

- 作品数:108被引量:52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马麝 MOSCHUS 圈养马麝 圈养 林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