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1篇“ 环境资源犯罪“的相关文章
- 企业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合规制度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企业环境犯罪相较于自然人环境犯罪的破坏性更强后果更严重,但目前企业环境犯罪的治理效果不佳。企业环境合规制度很好地契合了环境犯罪的治理理念,实践中也在积极探索企业环境合规制度的构建,但也暴露出合规制度适用中存在诸如合规适用主体、适用情形存在争议等困境。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当认为小微企业是合适的合规适用主体;符合条件时对企业和责任人可以适用双不起诉;明确环境犯罪合规不起诉制度的适用情形;为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还需要全面推行建立完整的合规制度。
- 薛慧琪
- 关键词:环境犯罪企业犯罪
- 环境资源犯罪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
- 本书主要从环境资源犯罪基础理论研究、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法律适用研究、破坏资源保护犯罪法律适用研究、环境资源犯罪相关机制研究、环境资源犯罪生态修复研究几个方面,关注环境资源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加强对环境资源领域重点罪...
- 陈国庆编
- 国家公园环境资源犯罪治理模式现状分析与展望——以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为样本
- 2024年
- 为国家公园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是新时代人民法院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双重指引下,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所在地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国家公园环境资源审判特别是针对环境资源犯罪治理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成就,积累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鉴于此,本文以第一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地区人民法院司法服务和保障国家公园特别是针对国家公园环境资源犯罪治理的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并指出存在的局限,并从完善国家公园环境资源犯罪治理模式提出了优化路径;主要创新观点:犯罪治理模式作为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所处社会的实际出发确定合适的模式,国家公园环境资源犯罪治理模式由于国家公园本身的特殊性,因此与其他普通犯罪的治理有所区别。故本文从法院案件管辖、定罪量刑、生态修复、法治宣传等4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各地的治理模式,并在这4重因素的局限下提出相应的优化举措,以期对今后国家公园环境资源犯罪治理模式的完善有所裨益。
- 吴伊羚
- 关键词:法学生态修复定罪量刑
- 以大数据赋能环境资源犯罪检察工作的构想
- 2023年
- 2021年,党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依法从严惩治污染环境犯罪,切实保障民生福祉。同时,在现代互联网、计算机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关键因素,怎样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大数据赋能环境资源犯罪检察工作,是新时代环境保护格局下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的“关键一招”。
- 田向红王笑男赵婉茜
- 关键词:污染环境犯罪检察工作环境资源犯罪大数据保障民生法律监督工作
-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助推生态环境治理——环境资源犯罪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专题研讨会综述
- 2023年
-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最高检第一检察厅与浙江省检察院、人民检察杂志社于2023年4月联合启动“环境资源犯罪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征文”活动。2023年8月,“环境资源犯罪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专题研讨会在浙江省安吉县召开。本刊特刊发研讨会综述及部分获奖文章,助推环境资源检察保护理论与实践相融互促。
- 劳娃叶林秀褚肖伟
- 关键词:环境资源犯罪检察厅生态环境治理获奖文章
- 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现状与治理被引量:1
- 2023年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标志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近几年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本文在分析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剖析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治理困境,并提出治理对策,对提升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治理效率,扼制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案件数量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 张衍斌
- 关键词: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
- 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的空间分异与司法应对被引量:3
- 2023年
- 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的空间分异分析可通过研究犯罪分布的区域差异性实现。通过统计19069份刑事司法裁判文书发现,在犯罪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方面,不同类型资源类犯罪数量分布呈现显著的省域空间差异,环境类犯罪数量在流域空间层面呈自上而下的稳步增长态势,资源类犯罪与环境类犯罪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中,涉农用地、林木以及矿藏资源犯罪是普遍存在的三种类型,其中又以农用地侵占类犯罪居首,流域污染防治形势较为严峻。基于空间特性对流域司法机制的塑造,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的司法应对方案应针对差异化的犯罪空间特征,分类设计流域独特的司法机制:一是在司法机构配置上,分类设立环境资源类专门审判机构,统一涉环境资源案件的受案范围、裁判标准与审理程序;二是在司法机制创新上,分类构建跨区划集中管辖以及常态化司法协作与部门联动机制;三是在司法人员队伍建设上,分类打造符合黄河流域地方需要的专业型环境资源审判团队。
- 王腾
- 关键词: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环境司法空间分异
- 生态恢复性司法理念在环境资源犯罪中的适用被引量:8
- 2023年
- 生态恢复性司法拓展了运用刑事司法手段保护和修复受损环境资源的方法和路径,但生态恢复性司法在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适用中呈现出适用率偏低、罪名和区域分布相对集中、修复方式多样、轻缓刑率高的特点。在实践中存在法律和政策不完备、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缺乏技术支撑、行刑衔接不畅、民众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可通过统一量刑标准、落实具体规定、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应用技术保障、强化行刑反向衔接、发挥典型案例和生态修复基地的引导作用,促进生态恢复性司法的专业化、常态化、社会化,为生态环境资源的永续发展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 王猛
- 关键词:环境资源犯罪
- 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属性自然犯化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某公益性公墓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中罪与非罪的实践之争,揭示了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属性法定犯化带来的诸多弊端,进而影响到刑法谦抑、依法行政等重要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生态环境资源刑法对生态环境资源法益的保护决定了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的社会危害性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秩序的破坏,而不应局限在生态环境管理秩序本身。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伴随生态环境资源伦理的演变,对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提出了自然犯化的立法需求和保持谦抑性的司法考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属性自然犯化,能够充分体现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政策"保护的绝对从严与惩罚的相对从严"总要求,也能为生态环境刑事司法提供准确指引,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环境资源治理现代化的应有内涵,亦成为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 卢义颖
- 关键词:社会危害性刑法谦抑性
- 恢复性司法在环境资源犯罪领域的适用问题研究 ——基于239份刑事判决文书样本的分析
- 近年来生态资源破坏事故频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扭转日趋恶化的环境态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全国各地法院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相继开展了多项积极探索,其中最富成效的便是将恢复性司法引入环境资源犯罪领域,...
- 张墁针
-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实证分析
相关作者
- 侯艳芳

- 作品数:67被引量:39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商业贿赂 环境资源犯罪 环境刑法 环境犯罪 环境法益
- 董邦俊

- 作品数:161被引量:74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刑法 侦查 贪污罪 犯罪 人权保障
- 杨临萍

- 作品数:76被引量:22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 研究主题:审理 司法审查 最高人民法院 环境司法 环境资源
- 付立忠

- 作品数:30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系
- 研究主题:刑法修正案 环境犯罪 刑事责任 刑法 非刑罚措施
- 蔺学文

- 作品数:3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
- 研究主题:司法监督 环境资源犯罪 生态 查办 发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