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71篇“ 环境执法“的相关文章
- 环境执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目标,绿色创新作为重要环节发挥关键作用。环境规制是否执行,还是停留于法令震慑层面对绿色创新存在不同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环境执法力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执法打破了组织刚性,强化长期发展导向,激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进而推动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显示,良好的制度环境、传统产业背景及强政治关联企业中,环境执法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执法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尤为显著。此外,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环境执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本文研究表明强化环境执法对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至关重要,尤其在治理结构和行业特征适配时,应加大环境规制的执行力度,结合数字化,进一步挖掘企业绿色发展潜力。本文对于检验政府环境治理政策效果,提高环境规制行为效应,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许林赵乐乐罗逸培
- 关键词:环境执法环境规制环境保护环境治理
- 企业自行监测在环境执法中应用探讨
- 2025年
- 以企业环境自行监测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在环境执法中的关键作用和实践困境。研究发现,当前企业自行监测存在数据真实性不足、监测标准不统一、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监管政策、提升数据透明度、加强技术支持等具体策略,以提高环境执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林根荣
-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执法公众参与
- 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质效
- 2025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认识高度、改革力度、实践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近年来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治理,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实现全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机构改革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整合到生态环境部门,为新时期加强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 张兴军韩旭
-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陆海统筹执法监管
- 环境执法与监测中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探析
- 2025年
- 环境保护视域下,环境执法与监测工作创新开展,当大数据技术用于环境执法与监测,能够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为环境执法决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围绕环境执法与监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步骤、重要性、实践阻力、实践策略展开探究,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环保人员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环保工作可持续运转。
- 凌川张建吕伟剑刘洋鸣
- 关键词:环境执法环境监测
- 集中式环境执法体制改革的环境治理效应——基于192个城市的“准实验”
- 2025年
- 传统的环境执法体制存在执法碎片化与整体性治理的张力,地方保护主义与严格环境执法的张力,信息结构不对称与精准治理的张力,导致了环境规制宽松和环境质量恶化.为此,中央政府实施了集中式环境执法体制改革.从职能、权力和信息结构出发,发现改革的理论逻辑在于职能整合破解碎片化张力,权力重塑遏制地方干预,技术赋能实现全景敞视监督.基于此,构建了包含192个地级市的2013~2022年年度面板数据,通过倍差法研究发现,集中式环境执法体制改革显著促进严格了环境执法,改革后样本城市环境行政处罚数量增加了49.8%.但是,改革的效果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样本城市越临近西部地区,改革对环境执法的积极影响越被抑制.进一步分析发现,改革产生了显著的空气质量改善效应,随着改革的实施,PM_(2.5)、PM_(10)和SO_(2)浓度显著下降.本文为做好环境执法体制改革的“后半篇”文章,理解集中式环境规制体制的积极效果提供了有益启示.
- 汤瑜刘哲陶小垒
- 关键词:倍差法环境执法空气质量
-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执法职责体系之检视
- 2025年
-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海洋强国建设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执法职责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执法效能。在对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执法的职责体系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在中央层面、地方层面和央地关系这三方面存在海洋生态环境执法效能降低的困境。纾解这些困境,需要以陆海统筹和环境资源一体化理念协调中央涉海部门间执法权,建立各沿海省份内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和相邻沿海省份间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适当划分央地涉海部门间海洋生态环境执法权。
- 胡德胜孙睿恒
-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执法职责海洋强国
- 环境执法力度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关系研究
- 2025年
-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不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而且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环境执法的力度,力图从法律的角度来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然而,提高环境执法力度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这涉及执法资源配置、执法技术应用、政策法规完善和公众参与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环境执法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作用机理,对制定有效的环保政策和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代剑平
- 关键词:环境质量改善
- 论环境执法中行政相对人主观过错的认定
- 2025年
- 环境执法中行政相对人主观过错的认定可依据《行政处罚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规范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若干意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环境执法中的行政措施通常要以违反法律法规即“违法性”为必要条件,对于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过错则是采取类似于“过错推定”的裁量标准,然而,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是否应明确以行政相对人存在过错为前提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泛化的主观过错推定有损环境行政法治基本原则,环境行政相对人主观过错认定亦显乏力。应以法治思维方式发展环境行政执法原则,对主观过错进行科学考量以缓解环境执法压力,从而推动环境执法中行政相对人主观过错认定的理念变革。因此,为完善环境执法中行政相对人主观过错认定的规则构造,应恪守对人身罚与大额财产罚采主观故意归责,对轻微行政违法采推定过失客观归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分类认定主观过错的构造,有助于实现优化环境执法中行政相对人主观过错科学认定的目标。
- 张天泽
- 关键词:环境执法行政相对人主观过错过错推定原则
- 人工智能在环境执法中的应用及其法律问题
- 2025年
- 人工智能系统凭借辅助决策、监测预警、取证核查及执行保障等功能,为环境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其在人工智能在环境监测与预警、污染源识别与取证、案件分析及执法决策等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环境执法效率、规范执法行为、降低执法成本。然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诸多法律问题,包括职责划分、算法公平性、数据安全以及法律责任主体认定等。文章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在环境执法中的具体应用,探讨了其面临的法律挑战,并提出以下建议: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完善监管标准规范,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这些建议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环境执法领域的规范化应用,提升环境执法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 何玲
- 关键词:人工智能环境执法法律责任
- 人工智能动态监控在环境执法中的应用与规制创新
- 2025年
- 环境监管中存在执法被动、监测不足、损害评估困难等问题。通过研究人工智能动态监控技术在环境执法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在污染源实时监测、生态损害评估和环境风险预警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对于完善相关法律规制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推动环境监管从被动执法向主动预防转变,但现行法律规制体系仍有待完善。基于此,文章提出通过健全监测数据标准规范、创新环境损害举证规则和明确生态修复责任体系等制度创新,构建“智能监管+法律规制”的协同治理机制,以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质量。
- 高玉
- 关键词:环境执法人工智能法律规制生态修复
相关作者
- 常纪文

- 作品数:378被引量:1,726H指数:21
-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法》
- 王灿发

- 作品数:160被引量:1,935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环境法 环境保护 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诉讼 法律制度
- 李爱年

- 作品数:132被引量:957H指数:18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环境保护法 生态补偿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 生态化
- 陈海嵩

- 作品数:173被引量:1,581H指数:2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环境法 能源法 环境治理
- 于文轩

- 作品数:146被引量:91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 研究主题:生物安全 生态文明 损害赔偿 风险预防原则 生物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