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篇“ 王弼易学“的相关文章
有无之辨:王弼易学的思维底色
2025年
“有无之辨”一向被视为魏晋玄学的主题,实则是名教与自然之辨的理论外化,背后隐藏着魏晋士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作为魏晋玄学“无”本论确立的先驱,王弼注解《周易》始终贯彻“有无之辨”这一思路,“大衍义”“言意之辨”“卦时”“卦主”诸理论皆以“有无之辨”为思维底色。易言之,“有无之辨”是王弼易学诠释之纲要。即使从“扫象”之维度透视王弼易学,其“扫象”“取义”之思维亦以“有无之辨”为旨归或底色。“有无之辨”不仅创生和形塑了王弼易学,也使玄学义理易学与两汉象数易学区别开来。尽管后世学者褒贬不一,但从对繁琐的汉易补偏救弊和开创魏晋易学新风而言,以“有无之辨”为底色的王弼易学实大有功,是易学史上不可绕过的重要理论环节。
李延仓
关键词:王弼易学言意之辨
论《四库全书总目》对王弼易学的学术批评
2025年
《四库全书总目》对王弼易学少有褒扬公允之评价,而多斥其有尚空言、涉异学、乱经典、好门户之争四大弊端。馆臣将王弼易学与宋学相联系且对二者的态度、评价如出一辙。《总目》承载了乾隆后期对待朱子学与宋学的贬斥之态。在馆臣眼中,朱子学承继了王弼易学的学术脉络,二者属于同一体系的学问。一方面,乾隆早期对宋学抱以善意,为维护高宗颜面,《总目》将批判朱子学与宋学的焦点一定程度上转移为对王弼易学的指摘。另一方面,乾隆欲收归朱子占有的经学话语权,《总目》则通过抨击王弼易学侧面打击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宋学,从而使高宗的话语权凌越后者。《总目》既达到了贬宋的目的,亦维护与树立了乾隆作为圣人的颜面与权威。由此,《总目》将王弼易学定性为非正统易学,并以其为衬托来抬高汉易象数学一派的学术地位。王弼易学虽在易学史上地位较高,但在《总目》的相关批评中却依附宋学而存在,未必具有独立地位。
倪宇航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乾隆汉易
王弼易学“时”“位”思想研究
《十翼》和汉易都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思想,王弼“时”“位”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明确地将卦与“时”联系起来,提出“卦以存时”,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时”统“位”的“时”“位”关系主张。以“时”统“位”指爻位的规则必须在卦时统...
李雪珂
王安石对王弼易学的继承与发展
2023年
王安石是北宋义理派易学的杰出代表,其易学思想虽不能归于“老庄宗”的畛域之内,但却有许多承继并发展王弼易学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取义不废象、推崇“时”义、看重字义训诂、融汇儒道等方面。重新审视王安石易学王弼易学间的密切关系,既是对古代义理派易学发展史的深入探究,也体现了“宋学”对“魏晋玄学”的继承与突破。
葛溜
《四库全书总目》对王弼易学的评价及其原因探析
2022年
四库馆臣对王弼易学的褒贬评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版本问题,王弼在费直、郑玄本《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动古本,四库馆臣对此多有指摘;二是扫除象数,四库馆臣立费直及郑玄易学为汉代象数之正传,以此排击王弼易学,并认为王弼扫落象数致使汉易衰落、古义不存;三是“说以老庄”,清廷以儒家文化为立国之基,视《周易》为“四圣所传递”而弁冕诸经,王弼易学引老庄解《周易》,因而成为四库馆臣重建儒家经学视域中的易学诠释体系时所批驳的对象。四库馆臣对于王弼易学亦有正面评价,并肯定了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胡飞林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王弼易学
儒道会通的两种型态——牟宗三对王弼易学的批判反思及其理论困境被引量:1
2022年
王弼通过“得意忘象”的方法展示出一个“内容真理”的领域。牟宗三认为,魏晋玄学对这一领域的形上思考属于主体境界心灵下的“内容体会”,而非对本体的抽象观想。在这一诠释脉络中,王弼《周易注》被认为只能揭示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形式义”,无法触及儒家心性义理的宗骨,并且其《易》注蕴涵的儒道会通模式,以儒道两家共享的“无”的境界作为会通基础,无法彰显儒道义理的本质差异。牟宗三在批判王弼易学的过程中构建出一套“纵贯两态”的儒道会通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儒道义理分别属于同一“纵贯”关系的两种不同讲法。然而,其儒家“纵贯纵讲”的基本界定不能成立,并且其儒家本位的立场使得这一会通模式沦为了主观性的会通。
马士彪
关键词:牟宗三儒道会通
王弼易学中的“情志”论
2022年
与汉易重视“天道”“天象”不同,王弼易学的重点在于“人事”。王弼之所以能够对《周易》卦爻辞的“人事”做出新的诠释,得力于其对“情志”概念的灵活运用。根据其“情志”论,卦爻辞中关于人之行为活动的诸项内容被还原到主体情志的层面,获得了内在性的理解。尤其是卦爻辞中所包含的告诫之辞被转化为关于主体如何根据义理来改变自身情志或顺应他者情志的引导,从而具有工夫论意义。在王弼易学中,“情志”论是贯通卦爻系统与卦爻辞的关键环节,为卦爻辞中的“人事”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理论纵深,具有极高的易学史价值。
廖海华
关键词:人事情志工夫论
王弼易学“卦时说”研究
卦时说是王弼易学的核心解易体例,是王弼阐述其易学哲学思想的重要工具。故而,从卦时说入手去研究王弼易学是一种极有意义的尝试。汤用彤等前辈学者对王弼易学理论早有关注。近年来也出现了个别学者尝试从解易体例入手研究王弼易学。但...
陈旻阳
王弼易学是否可称“玄学派易学
2021年
魏晋时期,玄学思潮流行,作为“三玄”之一的周易成为士人重要的思想资源。而这种玄学思潮表现在解经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者一扫传统的以象数注易的方式,删繁就简,以老庄中的丰富义理来解释周易。由此,后世学者将这一时期的易学命名为“玄学派易学”,并将王弼列为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与其他玄学家相比,王弼易学有一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他不仅攫取了老庄的思想资源,也包含有丰富的儒家思想。不仅如此,他也并未像后世学者所评价的那样“尽黜象数”。因此,是否可以用“玄学派易学”这一名称来定义王弼易学,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封顺帆
关键词:老子儒家
王弼易学“象”“意”理论渊源考析被引量:2
2021年
王弼易学中的"象""意"理论,其学术渊源可溯及两汉乃至先秦。《易传》提出了"立象尽意"的"象""意"观。此"象""意"观由先秦传入汉代,成为汉代易学家治易的一条重要原则。王弼将此说改造为"意以象尽"。西汉新易学构建了宇宙生成论,提出了"理生象"的学术观点。王弼据此阐发了"象生于意"的"象""意"说。审视王弼易学"象""意"理论渊源可知,王弼并非否定卦爻象的作用,更不是舍"象"而不谈,他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整体总结、反思易象与易义之关系。
卜章敏
关键词:立象尽意

相关作者

尹锡珉
作品数:3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王弼易学 易学史 《周易注》 《周易》 古文经
刘玉平
作品数:25被引量:8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周易》 周易 和谐思维 思维模式 阴阳
田永胜
作品数:4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王弼易学 《周易注》 象数易学 卦爻辞 卦象
程旺
作品数:20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孔子 《易》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儒家
董春
作品数:24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周易》 经学 生生 易象 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