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篇“ 牛至挥发油“的相关文章
- 牛至挥发油体内外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与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牛至挥发油(Origanum vulgare volatile oil,OVO)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实验评价OVO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建立VVC小鼠模型,给予OVO干预后,检测小鼠阴道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含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PAS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阴道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阴道组织Dectin-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体外抑菌实验中,OVO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4±2)mm,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95 mg/mL;OVO明显抑制了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疏水性及黏附性(P<0.05、0.01)。在动物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OVO组小鼠阴道冲洗液中菌落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7、IL-22含量显著减少(P<0.05、0.01、0.001),阴道组织上皮角化、炎细胞浸润及真菌负荷量明显减少,阴道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相关性C型凝集素-1(dendritic cell-associated C-type lectin 1,Dectin-1)、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磷脂酶-Cγ2(phospholipase-Cγ2,PLCγ-2)、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associated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9,CARD9)、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OVO可能通过抑制小鼠阴道组织中的炎症反应来改善VVC,并有望成为治疗VVC感染的潜在候选药物。
- 黄小英高蓓蓓肖佳欢董伟丁潇滢杨明梁新丽
-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牛至挥发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抗炎
- 牛至挥发油体内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作用和机制研究
-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牛至挥发油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与对于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药效,研究牛至挥发油体外和体内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 方法: 1.牛至挥发油成分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牛至...
- 肖佳欢
- 关键词:生物膜牛至挥发油白色念珠菌
- 牛至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体外抗菌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牛至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体外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打孔琼脂扩散法与微量稀释法测定牛至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牛至挥发油处理白假丝酵母菌后,测定真菌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吸光度,麦角甾醇含量、胞外蛋白含量、线粒体中活性氧(ROS)含量;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观察菌体结构。结果:牛至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圈为(24±2)mm;最低抑菌浓度为1.98 mg/mL。形态学观察,牛至挥发油会破坏真菌细胞壁,使菌体扭曲变形,细胞核碎裂,菌液吸光值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牛至挥发油2 mg/mL能提高菌液AKP含量、胞外蛋白含量、ROS含量,降低麦角甾醇含量(P<0.01)。结论:牛至挥发油可能通过破坏白假丝酵母菌菌体的完整性,以及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促使细胞坏死的方式杀灭白假丝酵母菌,抑菌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肖佳欢梁新丽韩飞董伟黄小英钱星毅胡爱霞
- 关键词:牛至挥发油白假丝酵母菌线粒体
- 牛至挥发油化学成分鉴定及其主要成分对临床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探索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主要成分对临床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筛选有效抑菌活性成分。通过GC-MS联用技术,分析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利用肉汤稀释法检测牛至挥发油对临床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介导的产ESBLs耐药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利用96微孔板法研究牛至挥发油中主要成分1,8-桉树脑对耐药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GC-MS联用技术鉴定出牛至挥发油中共有45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9.77%,主要成分是1,8-桉树脑(20.8%)、石竹烯(10.2%)、丁香油酚甲醚(9.8%)、香茅醇乙酸酯(8.8%)。牛至挥发油对临床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成分1,8-桉树脑可显著影响耐药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牛至挥发油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并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1,8-桉树脑可作为潜在的生物被膜介导的耐药菌的耐药抑制活性成分。
- 宫海燕欧依塔巩雪俐张浩科
- 关键词:挥发油临床病原菌生物被膜
- 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化感作用被引量:8
- 2020年
- 为探究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化感作用,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全草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从牛至挥发油中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占总出峰面积的93.6%,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16.5%)、肉豆蔻醚(15.6%)、香芹酚(15.0%)、百里香酚(9.8%)、洋芹脑(9.4%)等。通过测定挥发油对小麦、绿豆和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评价挥发油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牛至挥发油对3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的抑制作用最强,萝卜和绿豆次之,挥发油对供试植物地上部分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地下部分。挥发油对3种供试植物幼茎及小麦和萝卜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相关,对绿豆幼根长度则表现为"低促高抑"现象。本研究证实牛至挥发油中含有化感物质,其活性化合物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赵芸杨云海王凯博范黎明苏发武叶敏
- 关键词:挥发油化学成分化感作用抑制活性
- 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主成分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牛至的品质资源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C-FID和GC-MS联用技术,鉴定6个不同产地的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应用主成分分析对牛至挥发油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鉴定6个不同产地牛至的挥发油提取物共11~4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8.5%~99.9%。6个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是桉树脑和丁香油酚甲醚;第二主成分是大根香叶烯和石竹烯氧化物;第三主成分是百里香酚,累计贡献率达99.57%。结论首次比较6个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含有香茅醇(72.7%~85.3%)、香茅醇乙酸酯(8.8%~12.2%)、百里香酚(1.5%~42.9%)、石竹烯(0.4%~17.7%)。和田昆仑山、巴基斯坦、和田这3个产地的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似度较高。
- 宫海燕欧依塔热娜.卡斯木
- 关键词:挥发油GC-MS主成分分析
-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 2018年
- 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牛扁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在不同提取条件下,牛扁挥发油的产率不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了牛扁挥发油提取的最佳条件:浸泡时间1.5 h,液料比10∶1,NaCl浓度9%,蒸馏时间2 h.
- 张荣荣郝娜安卫东刘金豆王俊丽
- 关键词: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牛至挥发油减压辅助提取工艺及GC-MS成分分析与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 目的:采用水蒸气减压蒸馏法提取牛至挥发油,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牛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即加水14倍,压强558mbar,加热回流4.23h,在此工艺条件下,牛至挥发油实际得率为0.9267%,...
- 伍振峰詹娟娟谢老智王雅琪韩飞王学成万娜杨明
- 关键词:挥发油响应面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抑菌
- 文献传递
- GC-MS法测定中华青牛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分析中华青牛胆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中华青牛胆中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30种成分,占已分离成分总含量的90.79%以上。其中植物醇(29.91%)、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1.94%)、3-己烯-1-醇(5.22%)含量较高。结论:通过对中华青牛胆挥发油的分析,可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黄克南
-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牛至挥发油正交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牛至挥发油的正交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挥发油,同时采用气相色谱法,以牛至主要抗菌成分对-聚伞花素、麝香草酚、香荆芥酚为标示成分,对牛至挥发油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确定了牛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加药材重量的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6h,收油率为0.49%。结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挥发油,稳定可行。
- 卢昊邢琪昌付晓刘焱文许汉林
- 关键词:牛至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气相色谱法
相关作者
- 刘焱文

- 作品数:419被引量:3,004H指数:23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成分 鳖甲 指纹图谱 空心莲子草
- 许汉林

- 作品数:90被引量:534H指数:15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高效液相色谱法 姜黄素 虎杖 白藜芦醇 脂质体
- 卢昊

- 作品数:6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牛至挥发油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羟丙基-Β-环糊精 白藜芦醇苷 白藜芦醇
- 邢琪昌

- 作品数:6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牛至挥发油 2型糖尿病大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羟丙基-Β-环糊精 氧化应激
- 付晓

- 作品数:4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 研究主题:牛至挥发油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羟丙基-Β-环糊精 白藜芦醇苷 白藜芦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