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篇“ 父系遗传“的相关文章
基于Y-SNP和Y-STR揭示汉族人群父系遗传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汉族人群的起源、迁徙、融合等遗传历史,以及局部地区汉族人群的父系遗传关系,鲜有全局视角下的汉族人群父系遗传结构研究。本研究检测了362份青海、四川和辽宁的汉族无关男性样本,整合已发表文献相关数据,最终获得了国内15个省份16个汉族人群1830人份样本,覆盖89个Y-SNP、16个Y-STR的数据。通过统计Y-SNP单倍群频率、Y-STR单倍型多样性,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系统发育树、单倍型网络等分析,综合Y-SNP和Y-STR两个反映不同时间尺度的遗传标记,研究不同地区汉族人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汉族人群与其周边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单倍群频率统计结果显示单倍群O-M175是汉族人群主体单倍群(青海汉族60.53%~广东汉族92.7%),其下游亚单倍群呈现地域差异化分布。单倍群O2-M122高频分布于各地汉族,总体分布趋势北高南低;单倍群O1b-M268分布频率由南向北递减,尤其在岭南地区汉族人群中分布显著;单倍群O1a-M119在中部汉族人群中分布频率较高。汉族人群遗传结构研究表明,其主要分为北部、中部及南部三个聚类簇,其中青海汉族与其他地区汉族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在合并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研究中,汉族人群彼此之间遗传关系更紧密,但北部汉族与回族遗传关系更近,而南部汉族则与仡佬族、黎族遗传关系更近。总之,本文基于89个Y-SNP和16个Y-STR,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汉族人群的单倍群分布、遗传亚结构及其与周边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为群体遗传学、法医遗传学补充理论依据,为Y染色体的法医学应用提供数据支撑。Y-SNP单倍群结合Y-STR单倍型对于分析汉族人群遗传亚结构以及法医学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朱信金鑫刘俊刘俊邹丽馨李彩霞黄江黄江
关键词:群体遗传学法医遗传学Y-STR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父系遗传分子评估
2024年
【目的】探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的父系起源、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分型,利用5个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s)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和OFD1Y10)和1个Y染色体微卫星(Y-STR)标记(INRA189)对玛多、久治、甘德、班玛4个牦牛群体共144头牦牛个体进行父系遗传分析。通过软件计算单倍型多样度(Hd)和群体间固定分化指数(Fst),评估各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利用Mega 5.05和Network 10.1软件分别构建UPGMA树状图和网络中介图,探究各牦牛群体间的父系遗传关系和群体结构组成。【结果】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中共鉴定出7种Y染色体单倍型。玛多、久治、甘德、班玛牦牛群体分别鉴定出6、4、4、4种单倍型。玛多、班玛牦牛群体中分别检测到2种(H2Y1和H3Y1)和1种(H7Y1)特有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个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Hd=0.506),其中玛多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高(Hd=0.632),甘德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低(Hd=0.324)。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除班玛牦牛与甘德、玛多牦牛群体间均呈中等遗传分化外(0.05父系支系(Y1)组成外,其他3个牦牛群体均由2个父系支系(Y1和Y2)组成。【结论】本研究基于Y染色体分子标记初步揭示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和群体遗传结构,4个牦牛群体拥有较为丰富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存在2个父系起源;群体间父系遗传分化程度较弱,但父系遗�
曹萍李瑞哲陈生梅薛斌韩生兰梅萨达桑才加孙永刚孙永刚
关键词:牦牛
柴达木牛父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与中国北方部分黄牛品种的遗传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本研究对包括25头柴达木牛在内的9个黄牛品种共计110头牛的Y染色体基因组单拷贝基因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扫描,分析其父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差异、分化状况及聚类关系。结果表明:9个品种共定义了14种Y染色体基因组单倍型,其中在柴达木牛中确定了4种Y染色体基因组单倍型(H7、H12、H13和H14)。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柴达木牛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单倍型多样度为0.690±0.080),但与蒙古牛、延边牛、西藏牛和哈萨克牛相比较低。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柴达木牛父系遗传由普通牛Y1、Y2a和Y2b(亚)单倍型组组成,且以Y2b亚单倍型组为主,说明柴达木牛拥有普通牛父系起源。遗传分化结果表明,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西藏牛之间的分化程度很低,与延边牛之间达到中等分化,与哈萨克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之间的分化程度高。聚类分析显示,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聚类关系最近,与西藏牛、延边牛聚类关系较近,而与哈萨克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聚类关系较远。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柴达木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与其他黄牛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等提供了参考,丰富了柴达木牛基因组数据库(集),为后续开展柴达木牛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分子育种实践奠定了基础。
魏旭东徐东辉曹萍陈生梅马晓慧晁生玉雷初朝雷初朝
关键词:系统发育
镉对雌性子代大鼠一般生殖毒性父系遗传的代际与跨代效应
2024年
目的探讨镉对雌性子代大鼠一般生殖毒性父系遗传的代际与跨代效应。方法将72只健康成年SPF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0.5、2、8 mg/kg氯化镉染毒组,每组18只,以雌雄比为2︰1交配。孕期全程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F1代雄性大鼠常规饲养至成年后与健康雌性大鼠交配,正常饲养获F2代。F2代雄性大鼠常规饲养至成年后与健康雌性大鼠交配,得F3代。观察F2、F3代雌性大鼠体重、性别比例及阴道开口时间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F2代中,仅2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的出生体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在PND14和PND21出现体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8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在PND7-PND14阶段的体重增长量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F3代中,0.5、2、8 mg/kg镉染毒组各时点体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在PND7-PND14阶段的体重增长量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氯化镉染毒组F2、F3代大鼠的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代:χ^(2)=3.17,P=0.37;F3代:χ^(2)=1.09,P=0.78)。与对照组相比,F2代雌性大鼠的阴道初次开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3代雌性大鼠中2 mg/kg镉染毒组的阴道初次开口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2代中,仅有2 mg/kg镉染毒组雌性大鼠的卵巢系数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3代中,各剂量组卵巢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镉暴露对F2和F3代大鼠具有一般性毒性,且可能存在跨代效应,其对子代雌性大鼠的性腺发育毒性应进一步探讨。
刘宸辰孙义李庆宇刘张嫔林皞张文昌
关键词:子代父系遗传
一种新石器时期父系遗传结构断代方法
一种新石器时期父系遗传结构断代方法,基于Y‑STR分析和常染色体STR分析,从新石器时期人类骨骼中提取古DNA进行Y‑STR与常染色体STR扩增,综合<Sup>14</Sup>C测年与考古文化层测年方法,从父系的角度分析...
张虎勤 党文迪吴晓明赵静 王僖蕊 胡曦 唐光波
新疆维吾尔族和青海藏族人群Y染色体精细化父系遗传结构及法医学应用
目的:(1)探究新疆维吾尔族和青海藏族群体Y染色体精细化的父系遗传结构特征,补充中国群体法医学Y染色体基础数据。(2)获得381个Y-SNPs在两个研究群体中的单倍群分布及差异,分析两个研究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关系。(3)计...
柴思雨
关键词:法医学维吾尔族人群藏族人群Y染色体
西方蜜蜂工蜂哺育幼虫的行为模型及父系遗传影响
蜜蜂一直以来都是最重要的社群生物学研究模式生物,为许多重要社群行为(如:舞蹈语言、劳动分工等)的机制阐明发挥了关键作用。蜜蜂哺育幼虫行为模型及其父系遗传影响是社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对该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有...
葛雅婷
关键词:西方蜜蜂父系
精子tsRNA在父系遗传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tsRNA(tRNA-derived small RNA)是来源于成熟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或tRNA前体的一种小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sncRNA)。研究表明tsRNA是一种重要的RNA调控因子,有望作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不同tsRNA表达可能参与蛋白质合成、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的翻译转录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且在精子成熟与代谢性疾病的代际遗传中也扮演了关键角色。阐述tsRNA的分类和生物学功能,尤其是在雄性生殖即精子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以及在父系相关代际遗传中的作用,对子代健康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许钰薇李文婧茅欣怡马梲铫丁之德(审校)
关键词:精子精子成熟父系遗传
妊娠期镉暴露致子代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父系遗传效应研究
目的  研究妊娠期镉暴露致子代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损伤的父系遗传代际、跨代效应,以期为进一步探索镉的卵巢毒性遗传效应及相关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  SPF级SD大鼠受孕后随机分为4组,在妊娠期(GD1-GD20)...
李庆宇
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代际效应
互助白牦牛与天祝白牦牛父系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究青海省互助白牦牛与甘肃省天祝白牦牛间的父系遗传差异,试验使用5个Y-SNPs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和OFD1Y10)和1个Y-STR标记(INRA189)对32头互助白牦牛和34头天祝白牦牛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分型分析,使用BioEdit 7.2.5、Arlequin 3.11和Network 10.1等软件综合分析2个白牦牛品种(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分化状况及遗传背景。结果表明:在2个白牦牛品种(群体)中共确定了5种Y染色体单倍型。其中,在互助白牦牛中共确定了4种Y染色体单倍型,即H1Y1、H10Y1、H11Y2和H12Y2;在天祝白牦牛中共确定了5种Y染色体单倍型,即H1Y1、H10Y1、H11Y2、H12Y2和H13Y2。互助白牦牛和天祝白牦牛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7500±0.0349和0.6881±0.0614。2个白牦牛品种(群体)间的固定分化指数值为0.0186,无显著遗传分化(P>0.05)。2个白牦牛品种(群体)均由Y1、Y2两个父系支系(单倍型组)组成,天祝白牦牛以Y1支系(单倍型组,59%)为主,互助白牦牛以Y2支系(单倍型组,56%)为主。说明天祝白牦牛和互助白牦牛都具有丰富的父系遗传多样性,但互助白牦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天祝白牦牛;2个白牦牛品种(群体)间父系遗传分化程度很低;白牦牛有两个父系起源,天祝白牦牛和互助白牦牛均由Y1、Y2两个父系支系(单倍型组)组成,但二者分别以Y1、Y2为优势支系(单倍型组),父系遗传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魏旭东马志杰陈生梅陈生梅赵金财梁育林
关键词:天祝白牦牛

相关作者

马志杰
作品数:147被引量:471H指数:12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牦牛 母系遗传 多样性 犏牛 克隆
陈生梅
作品数:60被引量:159H指数:9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牦牛 母系遗传 多样性 犏牛 MTDNA_D-LOOP
区采莹
作品数:31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
研究主题:黎族 Y染色体 支系 多态性 多态性研究
张健
作品数:339被引量:954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SCHR DINGER方程 非线性 爆破 调和势
李冬娜
作品数:60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
研究主题:黎族 Y染色体 鼻咽癌 单倍型 支系